2021年读书

  • 《局外人》:你杀了人?然而你并非因为你杀人而死?你只是因为别人觉得你该死!别人觉得你做事欠妥!别人觉得你不仁慈!别人觉得你不孝顺……一切都是别人说的,描绘的!而你,只是一个局外人,看着别人形容你,定义你,却没能力没办法反驳。

  • 《月亮和六便士》:每个人心底里都有自己的月亮,或沉迷于创作,或投注于生活,或执着于此时此刻此地……不管追求月亮是多与世俗格格不入,与成功背道而驰,只要你追求,从心就行。因为世俗的定义源自于世俗,而月亮,源自于你的内心。你的幸福、快乐是你自己的生活,关他人无关。

  • 《人月神话》:软件开发的根本矛盾是软件定义本身的复杂度,这是没有“银弹”能够根治的问题;软件开发的关键是概念完整性,定义清晰唯一的架构作为对客户,对开发人员的接口。

  • 《万历十五年》:本书作者以大历史观点,以万历十五年这个“平凡”的一年,讲述了明朝政治,乃至而后的中国封建政治的弊病。明朝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儒家思想作为基准的道德作为立国之本,上团结文官集团,下连接地方和中央,落到实处甚至于替代律法。皇帝在这种制度下成了一种道德的标志,权利源自于道德,也受制于道德,万历皇帝一生都被这种枷锁限制自我的发展和欲望,导致了其“无为”的抗争,断开了作为道德标志的皇帝和文官集团的联系,进而打破了文官集团自身的团结。儒家思想下的道德,它是简单的,朴素的,求的是“不患寡而换不均”,它泯灭了各个社会要素的特点(防止某一社会要素的特点突出导致不符合于德),导致经济、技术、思想文化的发展受到限制。最终,这艘帝国巨轮逐渐在僵化中驶入毁灭。

    • 道德是重要的,但它的抽象、直白,难以解决具体问题。人分“阴”“阳”,有道德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这导致了社会事务也非常复杂。因此,道德应该作为远大的目标,规范社会的理想状态,但落实到具体问题,则应该以技术和法律。
    • 在一个社会大流中,个人是渺小,无法与整个社会的主流力量相对抗的。当自身处于一个大环境下,要想有所作为,必须适应大环境,在大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做出变革和突破,才能做成事情。
  • 《社会契约论》:在本书中,卢梭一直在分析政治权利的真正原理。
    - 在自然状态下,人类处于自然的完全自由状态,却备受自然的约束,生存岌岌可危。人类通过社会契约,牺牲自然赋予的自由,创造出了代表公意的国家(主权者),它是的目标是捍卫公共的福祉,即自由和平等。这种主权与公意体现在立法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国家必须定期召开能够体现公民意志的法定会议,以免公意受损。国家是公民的集合体,具有巨大的公共力量,政府是这种力量的执掌者,是法律的执行者和自由的捍卫者。

    • 自然状态下,所有人都是绝对自由的,每个人都可以干任何事情。然而,成为公民后,这种自由被牺牲了,公共力量过于请打,人类必须依托于集体力量,才能有所作为。
    • 要保证国家的健康,必须保证公意的权威和可靠性,任何损伤公意的行为都将最终导致国家底层基础的瓦解。
  • 《传习录:上》: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的心学一改明代程朱理学带来的先“格物”,后“致知”的形式,提倡“知行合一”。传习录一直在告诉笔者,心即理,只需将自己的心擦拭得干干净净,便自然能触达真理,万事万物莫不可知;擦拭自己内心的方式,就是在心头种下一颗理的种子,用“诚意”去培育,等待其茁壮成长。

  • 《一生的旅程》:迪士尼前总裁罗伯特-艾格的自传,讲述了其从业近50年,驾驭迪士尼十数年的工作经验。令人最映像深刻的是其拼死创新的精神,着眼未来的格局,还有如何处理不同企业文化交织的碰撞,让人印象颇深。

二次阅读;

  • 《设计模式》:GoF的经典著作,最近翻出来二次咀嚼,收获良多。
posted @ 2022-04-30 13:59  code_wk  阅读(15)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