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EEE 802
2. IEEE 802 groups
3. IEEE 802.3
	3.1 IEEE 802.3简介
	3.2 以太网标准
4. IEEE 802.11
	4.1 频道和频率
	4.2 监管领域和法律合规性
	4.3 第2层 - 数据报
	4.4 安全
5. Wi-Fi
	5.1 Wi-Fi和802.11的区别
	5.2 Wi-Fi和WLAN的区别
	5.3 Wi-Fi世代列表

1. IEEE 802

IEEE 802 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为局域网(LAN)、个人局域网(PAN) 和城域网(MAN) 制定的一系列标准。
IEEE 802 局域网/城域网标准委员会 (LMSC) 负责维护这些标准。
IEEE 802 标准系列已有 24 个成员,编号从 802.1 到 802.24,LMSC 为每个标准都设立了一个工作组。然而,并非所有这些工作组目前都处于活跃状态。
数字 802 没有任何意义: 它只是 IEEE 用于标准项目的序列中的下一个数字。
 
IEEE 802 中定义的服务和协议限定在OSI模型的最低两层(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IEEE 802 将OSI的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分别是: 
  • 逻辑链路控制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
  • 介质访问控制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IEEE 802 标准仅限定在传输可变大小数据包的计算机网络。
  • 这与信元中继网络(cell relay)不同,在信元中继网络中,数据以短小、大小均匀的单元(称为信元 cells)传输。
  • 同步信号网络(Isochronous signal)也不在 IEEE 802 标准的范围内, (其中数据以稳定的八位字节流或八位字节组的形式,以固定的时间间隔传输)。
 

2. IEEE 802 groups

IEEE Description 描述 状态 802
802.1 Higher Layer LAN Protocols Working Group 高层局域网协议工作组 Active 活跃 1
802.2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 LLC 逻辑链路控制 Disbanded 解散 2
802.3 Ethernet 以太网 Active 活跃 3
802.4 Token bus 令牌总线 Disbanded 解散 4
802.5 Token Ring MAC layer 令牌环MAC层 Disbanded 解散 5
802.6 MANs (DQDB) 城域网 (DQDB) Disbanded 解散 6
802.7 Broadband LAN using Coaxial Cable 使用同轴电缆的宽带局域网 Disbanded 解散 7
802.8 Fiber Optic TAG 光纤标签 Disbanded 解散 8
802.9 Integrated Services LAN
(ISLAN or isoEthernet)
综合业务局域网
(ISLAN 或 isoEthernet)
Disbanded 解散 9
802.10 Interoperable LAN Security 可互操作局域网安全 Disbanded 解散 10
802.11 Wireless LAN (WLAN) &
Mesh (Wi-Fi certification)
无线局域网 (WLAN) 和
Mesh (Wi-Fi 认证)
Active 活跃 11
802.12 100BaseVG 100BaseVG Disbanded 解散 12
802.13 Unused 未使用 为快速以太网开发预留 13
802.14 Cable modems 电缆调制解调器 Disbanded 解散 14
802.15 Wireless PAN 无线个人局域网 (PAN) Active 活跃 15
802.15.1 Bluetooth certification 蓝牙认证 Disbanded 解散 15.1
802.15.2 IEEE 802.15 and 
IEEE 802.11 coexistence
IEEE 802.15 和
IEEE 802.11 共存
Hibernating 休眠中 15.2
802.15.3 High-Rate wireless PAN 
(e.g., UWB, etc.)
高速无线个人局域网 (PAN)
(例如 UWB 等)
15.3
802.15.4 Low-Rate wireless PAN 
(e.g., Zigbee, WirelessHART, MiWi)
低速无线个人局域网 (PAN)
(如 Zigbee, WirelessHART, MiWi)
Active 活跃 15.4
802.15.5 Mesh networking for WPAN 用于 WPAN 的 Mesh 网络 15.5
802.15.6 Body area network 体域网 Active 活跃 15.6
802.15.7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 可见光通信 15.7
802.16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WiMAX certification)
宽带无线接入
(WiMAX 认证)
Hibernating 休眠中 16
802.16.1 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 本地多点分布服务 Hibernating 休眠中 16.1
802.16.2 Coexistence wireless access 共存无线接入 Hibernating 休眠中 16.2
802.17 Resilient packet ring 弹性数据包环传输技术 Disbanded 解散 17
802.18 Radio Regulatory TAG 无线电管制技术 Active 活跃 18
802.19 Wireless Coexistence Working Group 无线共存工作组 Active 活跃 19
802.20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Disbanded 解散 20
802.21 Media Independent Handoff 介质独立切换 Hibernating 休眠中 21
802.22 Wireless Regional Area Network 无线区域网络 Hibernating 休眠中 22
802.23 Emergency Services Working Group 紧急服务工作组 Disbanded 解散 23
802.24 Vertical Applications TAG 垂直应用工作组 Active 活跃 24
 

3. IEEE 802.3

3.1 IEEE 802.3简介

IEEE 802.3 标准制定了以太网(Ethernet)的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和介质访问控制的内容。
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但目前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T、1000BASE-T标准)为了减少冲突,将能提高的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最大化,使用交换机(Switch hub)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
如此一来,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即载波多重访问/碰撞侦测)的总线技术。
802.3 标准支持IEEE 802.1网络架构。
以太网通讯具有自相关性的特点,这对于电信通讯工程十分重要。
 
Ethernet
以太网实现了网络上无线电系统多个节点发送信息的想法,每个节点必须获取电缆或者信道才能传送信息,有时也叫作以太(Ether)。
这个名字来源于19世纪的物理学家假设的电磁辐射媒体——光以太。
 每一个节点有全球唯一的48位地址也就是制造商分配给网卡的MAC地址,以保证以太网上所有节点能互相鉴别。
48位MAC地址池 是 32位IPv4地址池 的65536倍. 
由于以太网十分普遍,许多制造商把以太网卡直接集成进计算机主板。
 

3.2 以太网标准

以太网标准 批准日期 bps base Description 标准
实验 1973 2.94Mbit/s   同轴电缆 coaxial cable (coax) bus 实验
Ethernet I 1980-09 10Mbit/s   粗同轴电缆 thick coax DIX v1.0
Ethernet II 1982-11 10Mbit/s   粗同轴电缆 thick coax DIX v2.0
802.3-1985 1983-06 10Mbit/s 10BASE5 粗同轴电缆 thick coax 1985
802.3a 1985-11 10Mbit/s 10BASE2 细同轴电缆 Thin coax(又称细网或廉价网) cheapernet 802.3a
802.3b 1985-09 10Mbit/s 10BROAD36   802.3b
802.3c 1985-12 10Mbit/s repeater 中继器规格 802.3c
802.3d 1987-12   repeater 光纤中继器间链路 802.3d
802.3e 1987-06 1Mbit/s 1BASE5 双绞线 250-500米 StarLAN 802.3e
802.3h 1990-09 10Mbit/s   DTEs 802.3h
802.3i 1990-09 10 Mbit/s 10BASE-T 双绞线 Twisted pair (100m) 802.3i
802.3j 1992-09 10 Mbit/s 10BASE-F 光纤 optical fiber 802.3j
802.3k 1992-09 10 Mbit/s repeater 中继器 repeaters 802.3k
802.3m 1995-09     Maintenance 维护 802.3m
802.3n 1995-09     Maintenance 维护 802.3n
802.3q 1993-06     GDMO (ISO/IEC 10165-4) 802.3q
802.3r 1996-07 10Mbit/s 10BASE5 介质连接单元 PICS 802.3r
802.3s 1995-09     Maintenance 维护 802.3s
802.3t 1995-06 10 Mbit/s 10BASE-T 120 Ω 资料性附件 802.3t
802.3u 1995-06 100 Mbit/s 100BASE-TX/T4/FX Autonegotiation 具有自动协商功能 (100m) 802.3u
802.3v 1995-12 10 Mbit/s 10BASE-T 150 Ω 资料附件 802.3v
802.3x 1997-03     全双工和流量控制 (Full duplex, flow control) 802.3x
802.3y 1997-03 100 Mbit/s 100BASE-T2 双绞线 802.3y
802.3z 1998-06 1 Gbit/s 1000BASE-X 光纤以太网 5000m 802.3z
802.3-1998 1998-06     (802.3aa)对基础标准的修订 802.3aa
802.3ab 1999-06 1 Gbit/s 1000BASE-T 双绞线 802.3ab
802.3ac 1998-09     最大帧大小扩展至 1522 字节... 802.3ac
802.3ad 2000-03   Link aggregation 并行链路的链路聚合,现已迁移至IEEE 802.1AX 802.3ad
802.3-2002 2002-01     (802.3ag)对基础标准的修订 802.3ag
802.3ae 2002-06 10 Gbit/s 10GBASE-… 10 Gigabit Ethernet over fiber:
10GBASE-SR, -LR, -ER, -SW, -LW, -EW
802.3ae
802.3af 2003-06   Power over 以太网供电(15.4 W) 802.3af
802.3ah 2004-06     Ethernet in the first mile 802.3ah
802.3ak 2004-02 10 Gbit/s 10GBASE-CX4 双轴电缆 802.3ak
802.3-2005 2005-06     (802.3am)对基础标准的修订 802.3am
802.3an 2006-06 10 Gbit/s 10GBASE-T 非屏蔽双绞线 (UTP) 802.3an
802.3ap 2007-03 10 Gbit/s Backplane PCB 802.3ap
802.3aq 2006-09 10 Gbit/s 10GBASE-LRM 多模光纤 802.3aq
P802.3ar canceled     拥塞管理(已撤回) P802.3ar
802.3as 2006-09     框架扩展 802.3as
802.3at 2009-09   Power over 以太网供电增强功能(25.5 W) 802.3at
802.3au 2006-06   Power over 以太网供电隔离要求(802.3-2005/Cor 1) 802.3au
802.3av 2009-09 10 Gbit/s EPON 10 Gbit/s EPON 802.3av
802.3aw 2007-06 10 Gbit/s 10GBASE-T 修复了 10GBASE-T 出版物(802.3-2005/Cor 2) 802.3aw
802.3ax 2008-11   Link aggregation 链路聚合 – 已迁移至802.1AX并获批准 802.3ax
802.3-2008 2008-12     (802.3ay)基础标准的修订版 802.3ay
802.3az 2010-09     节能以太网 Energy-Efficient 802.3az
802.3ba 2010-06 100 Gbit/s backplane 40 Gbit/s 和 100 Gbit/s 以太网。 802.3ba
802.3-2008 2009-12 10 Gbit/s   (802.3bb)/Cor 1增加暂停反应延迟时间… 802.3bb
802.3bc 2009-09     将802.1AB (LLDP) 附件 F 中指定的以太网相关 TLV(类型、长度、值)移动并更新到 802.3 802.3bc
802.3bd 2011-06     基于优先级的流量控制... 802.3bd
802.3.1 2011-05     (802.3be) 以太网 MIB 定义。 802.3be
802.3bf 2011-05     提供对某些数据包传输和接收启动时间的准确指示,以支持 IEEE P802.1AS 802.3bf
802.3bg 2011-03 40 Gbit/s   提供 40 Gbit/s PMD… 802.3bg
802.3-2012 2012-08     (802.3bh) 基本标准的修订版 802.3bh
802.3bj 2014-06 100 Gbit/s backplane 四通道 100 Gbit/s 背板 PHY… 802.3bj
802.3bk 2013-08   EPON 支持 PX30、PX40、PRX40 和 PR40 PMD 的扩展功率预算等级。 802.3bk
802.3bm 2015-02 100 Gbit/s   100G/40G以太网光纤 802.3bm
802.3bn 2016-09 10 Gbit/s 10G-EPON
10GPASS-XR
10G-EPON和 10GPASS-XR,同轴电缆无源光网络 802.3bn
802.3bp 2016-06 1 Gbit/s 1000BASE-T1
Automotive
适用于汽车和工业环境的单条双绞线千兆以太网 802.3bp
802.3bq 2016-06 40 Gbit/s 25GBASE-T
40GBASE-T
适用于四对平衡双绞线电缆,距离超过 30 米,带有两个连接器 802.3bq
802.3br 2016-06     穿插快速交通规范及管理参数 802.3br
802.3bs 2017-12 400 Gbit/s 200GbE
400GbE
单模光纤上200GbE (200 Gbit/s),
光学物理介质上400GbE (400 Gbit/s)
802.3bs
802.3bt 2018-09 10GBASE-T Power over 第三代以太网供电,使用四对平衡双绞线(4PPoE),功率高达 100 W,包括 10GBASE-T. 802.3bt
802.3bu 2016-12 100 Mbit/s Power over 用于单双绞线以太网 (100BASE-T1) 的数据线供电 (PoDL) 802.3bu
802.3bv 2017-02 1 Gbit/s   塑料光纤(POF)千兆以太网 plastic optical fiber 802.3bv
802.3bw 2015-10 100 Mbit/s 100BASE-T1
Automotive
单根双绞线 100 Mbit/s 以太网,适用于汽车应用 802.3bw
802.3-2015 2015-09     802.3bx – 802.3 标准的新合并修订版 802.3bx
802.3by 2016-06 25 Gbit/s backplane 光纤,双轴电缆和背板25千兆以太网 802.3by
802.3bz 2016-09 5 Gbit/s 2.5GBASE-T
5GBASE-T
通过Cat-5e/Cat-6双绞线电缆实现 2.5 Gigabit/s 和 5 Gigabit/s 以太网 802.3bz
802.3ca 2020-06 50 Gbit/s 25G-EPON
50G-EPON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上行/上行速率分别为 25/10、25/25、50/10、50/25、50/50 Gbit/s 802.3ca
802.3cb 2018-09 5 Gbit/s backplane 通过背板以 2.5 Gbit/s 和 5 Gbit/s 的速度运行 802.3cb
802.3cc 2017-12 25 Gbit/s   单模光纤传输速率为 25 Gbit/s 802.3cc
802.3cd 2018-12 200 Gbit/s   50 Gbit/s 和物理层的媒体访问控制参数以及 50、100 和 200 Gbit/s 操作的管理参数 802.3cd
802.3ce 2017-03     多通道时间戳 802.3ce
802.3.2-2019 2019-03     802.3cf,YANG 数据模型定义 802.3cf
802.3cg 2019-11 10 Mbit/s 10BASE-T1L
10BASE-T1S
10 Mbit/s 单双绞线以太网 802.3cg
802.3ch 2020-06 10 Gbit/s MultiGigBASE-T1
Automotive
汽车以太网(2.5、5、10 Gbit/s),传输距离超过 15 米,可选 PoDL 802.3ch
802.3-2018 2018-08     802.3cj – 802.3-2015 维护 802.3cj
802.3ck 2022-09 400 Gbit/s   使用 100 Gbit/s 通道的 100、200 和 400 Gbit/s 以太网 802.3ck
802.3cm 2020-01 400 Gbit/s   通过多模光纤(四对和八对,100 米)传输 400 Gbit/s 802.3cm
802.3cn 2019-11 400 Gbit/s   通过单模光纤和DWDM实现:
50 Gbit/s (40km), 100Gbit/s (80km), 200Gbit/s (four λ, 40km),
400Gbit/s (eight λ, 40km and single λ, 80km over DWDM)
802.3cn
802.3cp 2021-06 50 Gbit/s   10/25/50 Gbit/s 单链光纤接入,传输距离至少为 10/20/40 km 802.3cp
802.3cq 2020-01   Power over 两对以太网供电(维护) 802.3cq
802.3cr 2021-02     隔离(维护) Isolation (maintenance) 802.3cr
802.3cs 2022-09 10 Gbit/s Super-PON “超级PON”——覆盖范围扩大,10 Gbit/s 光纤接入,
覆盖距离至少为 50 km,每波长对分光比为 1:64,共 16 个波长对
802.3cs
802.3ct 2021-06 100 Gbit/s   100 Gbit/s DWDM 系统(采用相干调制,传输距离可达 80 公里) 802.3ct
802.3cu 2021-02 400 Gbit/s   使用 100 Gbit/s 通道,通过 SMF 传输 100 Gbit/s 和 400 Gbit/s 802.3cu
802.3cv 2021-05   Power over 以太网供电维护 802.3cv
802.3cw canceled 400 Gbit/s   400 Gbit/s DWDM 系统, 已撤回 802.3cw
802.3cx 2023-03     提高PTP时间戳准确性 802.3cx
802.3cy 2023-06 25 Gbit/s MultiGigBASE-T1
Automotive
25 Gbit/s 电动汽车以太网 802.3cy
802.3cz 2023-03   Automotive 多千兆位光学汽车以太网 802.3cz
802.3da (TBD) 10 Mbit/s 10BASE-T1S 在单平衡对多点网段上以 10 Mb/s 的速度运行,长度可扩展至 50 米 - 计划于 2025 年中期实现 802.3da
802.3db 2022-09 400 Gbit/s   采用 100 Gbit/s 信令,在光纤上实现 100 Gbit/s、200 Gbit/s 和 400 Gbit/s 的运行 802.3db
802.3-2022 2022-07     802.3dc – 802.3-2018 维护,纳入近期修订 bt/ca/cb/cd/cg/ch/cm/cn/cp/cq/cr/ct/cu/cv 802.3dc
802.3dd 2022-06   Power over 单对以太网数据线供电维护 802.3dd
802.3de 2022-09     点对点单对以太网的时间同步 802.3de
802.3df 2024-02 800 Gbit/s   使用 100 Gbit/s 通道的 200 Gb/s、400 Gb/s 和 800 Gb/s 802.3df
802.3dg (TBD) 100 Mbit/s 100BASE-T1L (单对 100 Mbps,长度扩展至 500 米) 计划于 2025 年中期推出 802.3dg
802.3dh canceled   Automotive 基于塑料光纤的每秒数千兆位汽车以太网 802.3dh
802.3dj (TBD) 1.6 Tbit/s Ultra Ethernet 200 Gb/s、400 Gb/s、800 Gb/s 和 1.6 Tbit/s(使用 200 Gbit/s 通道) 计划于 2026 年春季推出。 802.3dj
802.3dk (TBD) 50 Gbit/s   大于50 Gbit/s双向光接入 802.3dk
802.3dm (TBD)   Automotive 非对称电气汽车以太网 802.3dm
802.3dn 2024-09   Automotive 802.3-2022/Cor 1 多千兆汽车 MDI 回波损耗 802.3dn
 

4. IEEE 802.11

IEEE 802.11是IEEE 802局域网(LAN)技术标准集的一部分,规定了用于实现无线局域网(WLAN) 计算机通信的一组介质访问控制(MAC) 和物理层(PHY) 协议。
该标准及其修订版本为使用Wi-Fi品牌的无线网络产品奠定了基础,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无线计算机网络标准。
 
该标准的基础版本于 1997 年发布,之后经历了多次修订。
虽然每次修订在被纳入最新版本的标准后都会被正式撤销,但企业界倾向于推广这些修订版本,因为它们能够简明扼要地体现其产品的功能。
因此,在市场上,每个修订版本都倾向于成为自己的标准。
802.11x是“802.11 任何版本”的缩写,以避免与1997 年原始版本特有的“802.11”混淆。
 
IEEE 802.11 使用各种频率,包括但不限于 2.4 GHz、5 GHz、6 GHz 和 60 GHz 频段。
虽然 IEEE 802.11 规范列出了可能使用的信道,但允许使用的无线电频谱可用性因监管区域而异。
 

4.1 频道和频率

802.11b、802.11g 和 802.11n-2.4 使用2.400–2.500 GHz频谱,这是ISM 频段之一。
802.11a、802.11n 和 802.11ac 使用监管更严格的4.915–5.825 GHz频段。
在大多数销售宣传资料中,这些频段通常被称为“2.4 GHz 和 5 GHz 频段”。
每个频谱又细分为具有中心频率和带宽的信道,类似于无线电和电视广播频段的细分方式。
 
2.4 GHz 频段分为 14 个信道,每个信道间隔 5 MHz,从以 2.412 GHz 为中心的信道 1 开始。
 
由于各国法规不同,5.725–5.875 GHz频谱的信道编号不太直观。
WLAN信道列表中对此进行了更详细的讨论。
 
2.4 GHz 频段内的信道间隔
除了指定信道中心频率外,802.11 还(在第 17 条中)指定了一个频谱掩模,用于定义每个信道上允许的功率分配。
该掩模要求信号在中心频率 ±11 MHz 处(此时信道的有效宽度为 22 MHz )至少 比其峰值幅度衰减20 dB。
这样做的后果是,工作站只能使用每隔四到五个信道(不重叠)的信号。比如, 第(1,6,11)这3个不重叠的信道.
 
信道的可用性受各国监管,部分原因在于各国如何分配无线电频谱给不同的服务。例如: 
  • 日本允许 802.11b 使用全部 14 个信道,而802.11g/n-2.4 则允许使用 1~13信道。
  • 西班牙,最初只允许使用 10 和 11 信道,
  • 法国也只允许使用 10、11、12 和 13 信道;
  • 欧洲现在允许使用 1~13 信道。
  • 北美, 一些中美洲和南美洲国家只允许使用 1~11 信道。
 

4.2 监管领域和法律合规性

IEEE 使用短语“regdomain”来指代法定监管区域。
不同国家/地区对允许的发射功率、信道占用时间以及可用信道数量有不同定义。
美国、加拿大、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ETSI)、西班牙、法国、日本和中国均指定了域代码。
 
大多数Wi-Fi 认证设备默认为regdomain 0,这意味着最小公分母设置,即设备不会以超过任何国家允许功率的功率进行传输,也不会使用任何国家不允许的频率。
 
regdomain 的设置通常很难甚至不可能更改,以便最终用户不会与当地监管机构(例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发生冲突。
 

4.3 第2层 - 数据报

数据报被称为帧。当前的 802.11 标准规定了用于传输数据以及管理和控制无线链路的帧类型。
类型和子类型一起使用来识别具体的帧。 
类型:两位用于标识 WLAN 帧的类型。控制、数据和管理是 IEEE 802.11 中定义的各种帧类型。
  • 管理帧 Management frames. 管理帧并非总是需要身份验证,并且允许维持或中断通信。
  • 控制帧 Control frames. 控制帧用于促进站点之间数据帧的交换。
  • 数据帧 Data frames. 数据帧的主体部分承载着来自网页、文件等的数据包。
 
与互联网上的TCP 拥塞控制类似,帧丢失是 802.11 运行中固有的问题。
为了选择正确的传输速度或调制和编码方案,速率控制算法可能会测试不同的速度。
接入点的实际丢包率会因不同的链路条件而有很大差异。
生产环境中的接入点的丢包率在 10% 到 80% 之间变化,平均值通常为 30%。
需要注意的是,链路层应该能够恢复这些丢失的帧。如果发送方未收到确认 (ACK) 帧,则会重新发送。
 

4.4 安全

200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原始标准中定义的802.11有线等效保密(WEP)安全机制的弱点;
随后, Fluhrer、Mantin和Shamir发表了题为《 RC4密钥调度算法中的弱点》的论文。
不久之后,Adam Stubblefield和AT&T公开宣布首次验证了该攻击。
在此次攻击中,他们能够拦截传输并获得对无线网络的未经授权的访问。
 
IEEE 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任务组来创建替代安全解决方案 802.11i(此前,这项工作是作为 802.11e 的一部分进行的,旨在增强MAC 层)。
Wi-Fi 联盟宣布了一项临时规范,称为Wi-Fi 保护访问(WPA),该规范基于当时 IEEE 802.11i 草案的一个子集。
这些开始在 2003 年中期的产品中出现。
IEEE 802.11i(也称为 WPA2)本身于 2004 年 6 月获得批准,并使用高级加密标准(AES),而不是WEP 中使用的RC4。
现代推荐的家庭/消费者空间加密是 WPA2(AES 预共享密钥),企业空间是 WPA2 以及RADIUS身份验证服务器(或其他类型的身份验证服务器)和强身份验证方法,如EAP-TLS。
 
2005年1月,IEEE又成立了一个任务组“w”,以保护此前发送的不安全管理帧和广播帧。
该任务组的标准于2009年发布。
 
2011年12月,一个安全漏洞被曝光,该漏洞影响某些特定实现可选Wi-Fi保护设置(WPS)功能的无线路由器。
虽然WPS并非802.11的一部分,但该漏洞允许无线路由器覆盖范围内的攻击者在几小时内恢复WPS PIN码,进而获取路由器的802.11i密码。
 
2014 年末,苹果宣布其iOS  8 移动操作系统将在预关联阶段对 MAC 地址进行扰乱,以阻止通过定期传输唯一可识别的探测请求来实现的零售客流量追踪。 
Android 8.0“奥利奥”也引入了类似的功能,名为“MAC 随机化”。
 
Wi-Fi 用户可能会遭受Wi-Fi 解除身份验证攻击,从而遭受窃听、攻击密码或强制使用其他通常更昂贵的接入点。
 

5. Wi-Fi

WiFi (Wi-Fi),是Wi-Fi联盟的商标,也是一个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
从1997年第一代IEEE 802.11标准发布至今,802.11标准经历了7个版本的演进,在Wi-Fi 6发布之前,Wi-Fi标准是通过从802.11b到802.11ac的版本号来标识的。
随着Wi-Fi标准的演进,Wi-Fi联盟为了便于Wi-Fi用户和设备厂商轻松了解Wi-Fi标准,选择使用数字序号来对Wi-Fi重新命名。
 

5.1 Wi-Fi和802.11的区别

IEEE虽然开发并发布了IEEE 802.11标准,但是却没有对符合IEEE 802.11协议标准的设备提供相应的测试服务;
同时,由于IEEE 802.11标准是很理论化的,一旦产品化,每家厂商生产的产品有可能会五花八门。
Wi-Fi联盟很好的解决了符合IEEE 802.11标准的产品的生产和设备兼容性问题,
同时,Wi-Fi联盟还负责对各种无线局域网络设备进行Wi-Fi认证,测试产品是否符合IEEE 802.11协议标准,通过认证后则可以在设备上标注“Wi-Fi”商标。
 
由于两套系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Wi-Fi和IEEE 802.11经常被混淆,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
概括来讲,IEEE 802.11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标准,而Wi-Fi是IEEE 802.11标准的一种产品实现。
IEEE 802.11标准的产品实现除了Wi-Fi,还包含了WiGig等,Wi-Fi是其中发展最好的一种产品实现。
 

5.2 Wi-Fi和WLAN的区别

Wi-Fi指的是Wi-Fi联盟的商标,也是一种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目的是改善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网络产品之间的互通性。
 
WLAN的全称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中文含义是无线局域网,WLAN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上讲WLAN是以各种无线电波(如激光、红外线等)的无线信道来代替有线局域网中的部分或全部传输介质所构成的网络;
WLAN的狭义定义是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利用高频无线射频(如2.4GHz、5GHz或6GHz频段的无线电磁波)作为传输介质的无线局域网。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WLAN,就是指的WLAN的狭义定义。
在WLAN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其实现技术标准有很多,如蓝牙、Wi-Fi、HyperLAN2等。
而Wi-Fi技术由于其实现相对简单、通信可靠、灵活性高和实现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成为了WLAN的主流技术标准,Wi-Fi技术也逐渐成为了WLAN技术标准的代名词。
 
简单来说就是,WLAN是一个网络系统,而Wi-Fi是这个网络系统中的一种技术。
所以,WLAN和Wi-Fi之间是包含关系,WLAN包含了Wi-Fi。
 

5.3 Wi-Fi世代列表

年份 世代 IEEE标准 最大速率
(Mbit/s)
频率
(GHz)
Bandwidth
带宽 (MHz)
最大
MIMO
Modulation
调制方式
室内
范围
户外
范围
世代
1997 Wi-Fi 0 802.11 1 ~ 2 2.4     20 - DSSS 20 100 Wi-Fi 0
1999 Wi-Fi 1 802.11b 1 ~ 11 2.4     22 - DSSS, CCK 35 140 Wi-Fi 1
1999 Wi-Fi 2 802.11a 6 ~ 54   5   20 - OFDM 35 120 Wi-Fi 2
2003 Wi-Fi 3 802.11g 6 ~ 54 2.4     20 - DSSS, CCK, OFDM 35 140 Wi-Fi 3
2008 Wi-Fi 4 802.11n 72 ~ 600 2.4 5   20/40 4 MIMO-OFDM 70 250 Wi-Fi 4
2014 Wi-Fi 5 802.11ac 433 ~ 6933   5   20/40/80/160 8 MIMO-OFDM 35   Wi-Fi 5
2019 Wi-Fi 6 802.11ax 574 ~ 9608 2.4 5   20/40/80/160 8 OFDMA 30 120 Wi-Fi 6
2020 Wi-Fi 6E 802.11ax 574 ~ 9608     6 20/40/80/160 8 OFDMA 30 120 Wi-Fi 6E
2024 Wi-Fi 7 802.11be 1376 ~ 46120 2.4 5 6 20/40/80/160 16 MU-MIMO OFDMA     Wi-Fi 7
2028 Wi-Fi 8 802.11bn     100000 2.4 5 6           Wi-Fi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