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习惯 第九章 亲友起的作用

文化崇尚什么样的习惯 , 这些习惯就会成为极具吸引力的行为

社会规范的吸引力

人类最深层的愿望之一就是有所归属 , 这种嗜好对人类的行为有巨大的影响

早期的习惯不是选择而是模仿的产物 , 人遵循亲友 , 社会和学校乃至所处的所有社区(两个人也可以是社区)的规范要求

倘若在一个崇尚下棋的社区 , 那么下棋就是一件让人心驰神往的事 ;
倘若在一个到处都谈论着名贵品 , 所有人都穿着价格不菲的服装时 , 那么你会想不吃不喝也要买点奢饰品

人尤其注重模仿三个群体的人 :

  1. 亲近的人
  2. 群体中的多数人
  3. 有权势的人

模仿亲近的人

与他人越亲近 , 越可能模仿他们的一些习惯

如 , 如果有一个人有一个肥胖的朋友 , 那么他肥胖的可能会增加57%

亲友会施加无形的压力 , 从而拉着他人向他们看齐

这种压力是好是坏 , 如当一个宇航员在读研究生课程时 , 其他十个同学有4名和他一样成为宇航员

因此 , 培养好习惯的一个方式就是加入一种文化 , 在该文化中你所偏爱的行为是一种正常行为

如 , 想学习算法就打cf(即使真的很菜) , 牛客竞赛 , leetcode的圈子 , 和写算法的人多交流

想更加喜欢某个游戏就多关注相关的博主 , 游戏群聊 , 相关比赛和直播
(当然一般来说 , 相比于读书 , 健身等 , 主动沉浸于游戏一般不会是人的第一选择)

更进一步的 , 加入一种文化 , 使得 :

  1. 你喜欢的行为是正常行为
  2. 你已经和这个圈子有了一定共同之处

第二点是毋庸置疑的 , 相似的人会吸引相似的人

在一个和自己极其遥远的圈子里发现他们和自己的共同之处 , 会促进自己的融入

模仿群体中的多数人

一般而言 , 人们宁愿和众人一起犯错 , 也不愿意特立独行坚持真理

当改变习惯意味着和大多数冲突时 , 改变是极其困难的

这个和上面那个有什么区别呢 ?

上面那个重点在于喜欢的圈子 , 和小社区 , 而此处则是一般性的接触到的大多数 ;
如上课时其他瞌睡的学生对自己的影响是第二类 , 而自己找的背英语单词搭子就是第一类

对于前者需要争取让自己处于积极的圈子中 , 而对后者需要提醒自己不要被干扰

不被干扰的最好方法就是看不到他们 , 比如坐到第一排 , 这样就看不到打瞌睡的学生

模仿有权势的人

这里"权势"我觉得不是太好 , 应该是人模仿所羡慕的人

如一个人能做引体向上 , 或者唱歌很好听 , 人们就会想要模仿这些人 , 这也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书标题吸引人的原因(当然这本书内容也很好)

另一方面 , 人也会避免降低自己地位的习惯行为

当一个人被其他人关注时 , 一些不好的习惯就会被克制

posted @ 2025-05-21 11:05  Guaninf  阅读(1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