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原则

简介

在面向对象编程领域中,开闭原则规定“软件中的对象(类,模块,函数等等)应该对于扩展是开放的,但是对于修改是封闭的”,这意味着一个实体是允许在不改变它的源代码的前提下变更它的行为。该特性在产品化的环境中是特别有价值的,在这种环境中,改变源代码需要代码审查,单元测试以及诸如此类的用以确保产品使用质量的过程。遵循这种原则的代码在扩展时并不发生改变,因此无需上述的过程。
开闭原则的命名被应用在两种方式上。这两种方式都使用了继承来解决明显的困境,但是它们的目的,技术以及结果是不同的。

梅耶开闭原则

伯特兰·迈耶一般被认为是最早提出开闭原则这一术语的人,在他1988年发行的《面向对象软件构造》中给出。这一想法认为一旦完成,一个类的实现只应该因错误而修改,新的或者改变的特性应该通过新建不同的类实现。新建的类可以通过继承的方式来重用原类的代码。衍生的子类可以或不可以拥有和原类相同的接口。
梅耶的定义提倡实现继承。具体实现可以通过继承方式来重用,但是接口规格不必如此。已存在的实现对于修改是封闭的,但是新的实现不必实现原有的接口。

多态开闭原则

在20世纪90年代,开闭原则被广泛的重新定义由于抽象化接口的使用,在这中间实现可以被改变,多种实现可以被创建,并且多态化的替换不同的实现。
相比梅耶的使用方式,多态开闭原则的定义倡导对抽象基类的继承。接口规约可以通过继承来重用,但是实现不必重用。已存在的接口对于修改是封闭的,并且新的实现必须,至少,实现那个接口。
罗伯特·C·马丁1996年发表的文章《开闭原则》是使用这种方法的启发式著作。在2001年,Craig Larman把开闭原则关联到了Alistair Cockburn的名为受护的变量的模式以及David Parnas关于信息隐藏的讨论。

为什么使用开闭原则?

  1、只要是面向对象的编程,在开发过程中都会强调开闭原则

  2、是最基础的设计原则,其他五个设计原则都是开闭原则的具体形态

  3、可以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4、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如何使用开闭原则?

  1、抽象约束

    抽象对一组事物的通用描述,没有具体的实现,也就表示它可以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可以跟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通过接口或抽象类可以约束一组可能变化的行为,并且能够实现对扩展开放。 

  2、元数据控件模块行为    

  3、制定项目章程

  4、封装变化

    将相同的变化封装到一个接口或抽象类中,将不同的变化封装到不同的接口或抽象类中,不应该有两个不同变化出现在同一个接口或抽象类中。

 
posted @ 2020-03-26 11:08  爱吃牛大  阅读(16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