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13H 是一个基本的硬盘控制器中断,用于在实模式下进行对硬盘的读写操作。它提供了多个功能来操控硬盘,包括磁盘读、磁盘写、磁盘参数查询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INT13H 功能

INT 13h 是一个在 x86 架构的计算机中使用的 BIOS 中断,用于硬盘控制器的操作。它在实模式下提供了基本的磁盘输入输出(I/O)操作功能,允许程序通过 BIOS 与硬盘进行交互。具体来说,INT 13h 被用于对硬盘的读写操作,包括读写扇区、获取硬盘状态等。

INT 13h 中断的功能

INT 13h 提供了一系列服务,主要包括:

  1. 读取扇区

    • 通过 INT 13h 可以从硬盘的指定位置读取扇区数据。
    • 操作时需要指定硬盘的驱动器号、要读取的扇区号,以及内存中存储数据的位置。
  2. 写入扇区

    • INT 13h 还可以用来将数据写入硬盘的指定扇区。
    • 需要指定驱动器号、扇区号和数据的来源地址。
  3. 检测硬盘的状态

    • 可以通过 INT 13h 检测硬盘的状态,例如检查硬盘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错误等。
  4. 获取硬盘信息

    • 可以用 INT 13h 来获取硬盘的参数,如硬盘的扇区大小、磁头数量、每个磁道的扇区数等信息。
  5. 读取和写入多个扇区

    • 如果需要一次性读写多个扇区,可以使用相应的扩展服务,提供更高效的操作。

INT 13h 中断的工作原理

  • 在实模式下,调用 INT 13h 中断时,CPU 会跳转到 BIOS 的中断处理程序,这个处理程序会根据传入的参数执行相应的硬盘操作。
  • INT 13h 支持的硬盘操作涉及低级的磁盘控制,比如直接与硬盘的物理介质进行交互,因此它可以直接与磁盘硬件进行通信,但只在实模式下工作。

相关寄存器

在调用 INT 13h 时,需要通过寄存器传递参数。常见的寄存器使用方式如下:

  • AH: 用于指定服务号。每个操作对应一个不同的服务号。例如,AH = 02h 表示读取扇区,AH = 03h 表示写入扇区,AH = 0Eh 表示获取硬盘状态等。
  • AL: 用于指定硬盘驱动器号。通常,AL = 80h 表示主硬盘(第一块硬盘),AL = 81h 表示第二块硬盘,依此类推。
  • DL: 用于指定驱动器号(仅在某些情况下使用)。
  • CH: 指定磁头号(Head number)。
  • CL: 指定扇区号(Sector number),通常与磁头一起形成磁道。
  • DH: 指定磁道号(Cylinder number)。
  • ES:BX: 用于指定操作的数据缓冲区地址。

示例:读取硬盘的一个扇区

假设要读取硬盘上第一个驱动器的一个扇区,可以使用以下伪代码进行操作:

  1. 设置寄存器:

    • AH = 02h (表示读取操作)
    • AL = 01h (表示读取 1 个扇区)
    • CH = 0 (磁道号)
    • CL = 01h (扇区号)
    • DH = 0 (磁头号)
    • DL = 80h (驱动器号,通常 80h 表示主硬盘)
  2. 执行中断:

    Copy Code
    mov ah, 02h    ; 读取操作
    mov al, 01h    ; 读取 1 个扇区
    mov ch, 0      ; 磁道号
    mov cl, 01h    ; 扇区号
    mov dh, 0      ; 磁头号
    mov dl, 80h    ; 驱动器号
    mov es, 0      ; 内存段地址
    mov bx, buffer ; 数据存储地址
    int 13h        ; 调用中断
  3. 返回值:

    • 如果操作成功,INT 13h 会返回,并且内存中的 buffer 会填充读取到的数据。
    • 如果发生错误,AH 会返回相应的错误码,通常需要检查 AH 寄存器来了解错误的类型。

注意事项

  • INT 13h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不再常用,因为现代操作系统通常通过更高级的硬盘驱动程序来与硬盘通信,而不直接依赖 BIOS 的中断服务。
  • INT 13h 主要用于早期操作系统(如 DOS)或在需要直接操作硬盘的特殊情况(如低级格式化、启动管理器等)中。
  • 在保护模式或长期使用现代硬盘时,通常会使用更高级的接口,如 ATAPI 或通过操作系统的硬盘驱动程序来进行硬盘操作。

总体来说,INT 13h 是一个非常基础的中断,用于低级的硬盘操作,但在现代计算机中已经被更复杂的接口和驱动程序所取代。


探讨 INT 13h 中断的使用和细节,下面我们可以深入一些更复杂的操作,例如如何使用它进行多扇区的读取或写入,以及它与现代操作系统硬盘操作的关系。

扩展功能:读取和写入多个扇区

INT 13h 提供了读取和写入多个扇区的功能,在需要高效地从硬盘获取大量数据时非常有用。比如,使用 INT 13h 的扩展版本 AH = 42h 来读写多个扇区时,可以一次性读写更多的扇区,从而提高性能。

读取多个扇区

如果你想从硬盘中读取多个连续的扇区,可以使用 AH = 42h,这个中断的服务号支持“扩展功能”,允许你指定一次操作中读取多个扇区。

参数的设置方式与 AH = 02h 类似,但在扩展服务中,除了指定扇区号和磁道号之外,还需要通过 ES:BX 指定一个较大的缓冲区来存放多个扇区的数据。

例如,假设你要读取 10 个连续的扇区,可以使用如下的代码:

Copy Code
mov ah, 42h      ; 扩展读取服务
mov al, 0        ; 驱动器号(80h 表示第一块硬盘)
mov ch, 0        ; 磁道号
mov cl, 1        ; 扇区号(从 1 开始,通常表示第一个扇区)
mov dh, 0        ; 磁头号
mov dl, 80h      ; 驱动器号
mov bx, buffer   ; 指向存储数据的缓冲区
mov cx, 10       ; 读取 10 个扇区
int 13h          ; 调用中断

在这种情况下,buffer 中将存储从硬盘读取的 10 个连续扇区的数据。

写入多个扇区

写入多个扇区也可以通过 AH = 43h 实现,原理与读取多个扇区类似,只是方向是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硬盘。

Copy Code
mov ah, 43h      ; 扩展写入服务
mov al, 0        ; 驱动器号
mov ch, 0        ; 磁道号
mov cl, 1        ; 扇区号
mov dh, 0        ; 磁头号
mov dl, 80h      ; 驱动器号
mov bx, buffer   ; 数据存储的缓冲区
mov cx, 10       ; 写入 10 个扇区
int 13h          ; 调用中断

错误处理

在使用 INT 13h 时,错误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硬盘操作可能会因为硬盘故障、数据损坏或不正当的请求导致失败。常见的错误码包括:

  • AH = 01h:参数错误。例如,传入的磁道号、扇区号不正确,或地址指针无效。
  • AH = 02h:硬盘驱动器没有响应,或者设备不存在。
  • AH = 04h:硬盘寻址失败,可能是磁道找不到,或扇区编号不正确。
  • AH = 10h:不可恢复的硬盘故障,如硬盘损坏。

当发生错误时,BIOS 通常会返回错误代码到 AH 寄存器,程序需要根据这个错误代码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例如:

Copy Code
mov ah, 02h      ; 读取操作
mov al, 01h      ; 读取 1 个扇区
mov dl, 80h      ; 驱动器号
mov cx, 0        ; 扇区号
int 13h          ; 调用中断

; 检查错误
cmp ah, 00h      ; 如果 AH 为 0,表示成功
jne error_handler ; 如果 AH 不为 0,表示发生错误

现代操作系统与 INT 13h 的关系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INT 13h 的使用已经逐渐被淘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保护模式与虚拟内存

    • 现代操作系统大多运行在保护模式或长期运行在虚拟化环境中,这些环境不再直接与硬件进行交互,而是通过操作系统内核中的硬盘驱动程序与硬盘进行通讯。
    • INT 13h 在实模式下工作,但现代操作系统需要通过更复杂的接口与硬件交互,例如通过 ATA、SATA 或 NVMe 等标准接口来进行硬盘管理。
  2. 高级驱动程序

    • 现代硬盘通常通过硬件驱动程序进行管理,操作系统利用高级硬盘驱动程序(如 AHCI、SATA 驱动程序等)来实现与硬盘的通信,这些驱动程序能够提供比 BIOS 更高效、功能更强大的操作。
  3. 虚拟化与硬件抽象

    • 在虚拟化环境中,虚拟机与物理硬盘的交互通常是通过虚拟硬件层来完成的。INT 13h 无法直接控制虚拟硬盘,因此也不再作为虚拟化环境中的硬盘操作方式。
  4. 性能问题

    • INT 13h 的硬盘操作较为基础,它直接操作硬件,无法充分利用现代硬盘的复杂功能(如 DMA、缓存等)。现代操作系统通过直接与硬件进行通信,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复杂的错误处理。

总结

INT 13h 是早期计算机中用于硬盘控制的一个中断服务,它提供了读取、写入硬盘、检查硬盘状态等基本功能。尽管它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已经不常见,但它依然在一些特定的低级操作中(如操作系统引导、磁盘低级格式化等)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代计算机架构中,硬盘控制更多依赖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更高级的硬件接口(如 SATA、NVMe)。


深入讨论 INT 13h 中断的历史背景、功能扩展以及现代操作系统与硬盘控制的差异。

历史背景与基本概念

INT 13h 是早期计算机系统中用于磁盘驱动器操作的基本中断服务。它起源于 1980 年代初期的 IBM PC 架构,当时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极为简陋,操作系统通常直接与硬件交互,用户程序通过 BIOS 中断来访问磁盘设备。INT 13h 通过提供基本的硬盘读写功能,能够让程序员直接操作磁盘存储,进行数据读取、写入以及磁盘初始化等操作。

在当时,硬盘还不像今天一样普及,且容量远低于现在,常用的硬盘接口包括 IDE(集成驱动电子学)接口,它主要依赖 BIOS 提供的服务来与硬盘进行通信。因此,INT 13h 提供了对这些硬盘设备的基本支持。

INT 13h 中断功能扩展

随着硬盘技术的发展,INT 13h 也经历了一些扩展,以支持更大容量的硬盘以及更高效的硬盘操作。以下是一些扩展功能:

扩展模式支持(LBA)

最初的硬盘寻址方式是 CHS(Cylinder-Head-Sector,柱面-磁头-扇区),这是基于硬盘的物理布局进行寻址的方式。每个硬盘的物理寻址方式受限于其可用的柱面、磁头和扇区数量。随着硬盘容量的增加,CHS 寻址的限制变得越来越明显。

为了突破这一限制,INT 13h 引入了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逻辑块寻址) 模式,该模式允许操作系统不依赖硬盘的物理布局,而是直接按逻辑块进行寻址,这大大简化了硬盘寻址的复杂性,并支持更大容量的硬盘。

INT 13h 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启用 LBA 模式:

  • AH = 42h:该服务允许通过 LBA 进行磁盘操作,支持更大的磁盘驱动器。
  • AH = 08h:这个服务通过 LBA 地址访问硬盘,特别适合现代大容量硬盘。

在 LBA 模式下,磁盘的物理地址被抽象化为一个连续的逻辑块地址,使得硬盘可以超过 CHS 模式的寻址极限。

软盘和硬盘的通用化支持

INT 13h 还支持对不同类型的存储介质(如软盘、硬盘)进行统一操作。在较早的时代,软盘是最常用的存储设备,尽管硬盘提供了更高的容量和更快的访问速度,但软盘仍然被广泛用于数据交换和程序分发等场景。

BIOS 通过 INT 13h 提供了一些特定服务,使得操作系统和用户程序可以访问软盘。对于软盘的处理,INT 13h 采用了类似于硬盘的接口方式,但由于软盘的速度较慢,通常会对软盘的操作进行一些优化和等待时间控制。

现代操作系统中的硬盘控制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不断发展,INT 13h 中断的功能逐渐被更高效、更加复杂的硬件抽象层所取代。现代操作系统(如 Windows、Linux 等)通常不再直接使用 INT 13h 来控制硬盘,而是通过更复杂的硬件抽象层(HAL)和驱动程序来实现硬盘访问。

硬件抽象层(HAL)

现代操作系统使用硬件抽象层来隔离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直接交互,使得操作系统能够在多种硬件平台上运行。硬件抽象层会提供对硬盘、网络设备等硬件的统一接口,操作系统通过这一接口来管理硬盘,而不需要直接依赖 INT 13h 等低级中断。HAL 使得操作系统能够在不同硬件平台之间无缝迁移,而无需修改应用程序代码。

现代硬盘控制接口

  1. S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SATA 是目前最常见的硬盘接口,它取代了旧的 IDE 接口,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SATA 提供了高带宽、热插拔、支持大容量存储等功能,并且能够在操作系统中通过驱动程序进行高效访问。

  2. NVMe (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 NVMe 是一种用于固态硬盘(SSD)的高速数据接口标准,旨在通过 PCIe 总线提供更高的带宽。NVMe 通过直接访问内存和减少延迟来提供比 SATA 更快的读写速度,广泛应用于高性能计算、游戏和数据中心等领域。

  3. 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RAID 是一种磁盘阵列技术,通过将多个硬盘组合成一个逻辑磁盘单元来实现数据冗余和性能优化。现代操作系统通常会通过 RAID 驱动程序来管理多个硬盘,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性能。

  4. AHCI (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AHCI 是一种串行 ATA 控制器接口,它提供了高级硬盘功能,如本地缓存、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等。操作系统通过 AHCI 驱动程序与硬盘进行高效的通信。

硬盘驱动程序

现代操作系统依赖硬盘驱动程序来与硬盘进行交互。硬盘驱动程序负责硬件级别的读写操作,并将这些操作封装为文件系统接口,供应用程序使用。文件系统(如 NTFS、EXT4、FAT32 等)则负责管理硬盘上的文件数据和目录结构。

这些驱动程序可以通过不同的硬盘接口(SATA、SCSI、NVMe 等)与硬盘进行通信,确保数据的高效读写。

总结

INT 13h 是早期计算机硬盘操作的核心,它提供了磁盘的读写、寻址等基本功能,并在硬盘技术初期为计算机程序提供了直接访问硬盘的手段。随着计算机硬件的演进,尤其是硬盘接口技术的改进(如 LBA、SATA、NVMe 等),以及操作系统中硬件抽象层(HAL)和驱动程序的出现,INT 13h 被逐步取代,并且现在不再直接用于现代操作系统中的硬盘管理。

尽管如此,INT 13h 依然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如操作系统引导、低级硬盘格式化等)发挥着作用,尤其是在 BIOS 或 UEFI 启动阶段,仍然会通过 INT 13h 来初始化和管理硬盘设备。理解 INT 13h 的工作原理对于深入理解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以及早期计算机存储技术的演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INT 13h 的现代应用与与现代操作系统的兼容性

尽管 INT 13h 的功能已经被更现代的硬盘访问方式所取代,但它仍在一些特定场景中保留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磁盘分区以及低级硬盘操作中。这些低级操作通常是通过 BIOS 或 UEFI 的启动引导程序进行管理的,特别是在设备初始化阶段,INT 13h 提供了一种统一、简化的方式来与硬盘进行交互。

启动过程中的 INT 13h 角色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INT 13h 仍然在计算机的启动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操作系统加载之前,计算机的 BIOS 或 UEFI 固件会使用 INT 13h 来访问硬盘或软盘,加载启动扇区(通常是主引导记录 MBR 或 GUID 分区表 GPT)。这个过程被称为引导加载过程。

具体来说:

  1. BIOS 引导模式:在 BIOS 启动模式下,计算机使用 INT 13h 来访问硬盘,读取引导扇区(MBR 或 GPT)并加载引导加载程序。这个过程中,硬盘的基本信息(如驱动器类型、扇区大小等)通过 INT 13h 的服务来获取,允许操作系统启动。

  2. UEFI 引导模式:虽然 UEFI 启动模式不直接依赖 INT 13h,但 UEFI 固件和操作系统之间仍然保持一定的兼容性,允许某些低级磁盘操作通过传统的 BIOS 中断进行。这对于在兼容模式下运行的操作系统或老旧硬件平台尤其重要。

磁盘分区与格式化

另一个 INT 13h 仍然有作用的领域是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在一些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BIOS/UEFI 可能会通过 INT 13h 服务来进行低级格式化或分区管理,尤其是当操作系统需要初始化硬盘以便安装时。

例如,操作系统的安装程序通常会使用 INT 13h 来识别硬盘的几何信息(柱面、磁头、扇区等),然后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这些操作是与 BIOS 级别的硬盘控制器交互的,虽然现代操作系统通过复杂的磁盘管理工具来处理大多数任务,但在安装过程中,INT 13h 提供了一个直接、可靠的方式来处理硬盘的低级操作。

BIOS 和 UEFI 中 INT 13h 的区别

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系统逐渐从传统的 BIOS 启动转向 UEFI 启动。UEFI(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相比 BIOS 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更灵活的硬件支持,但它仍然保持了一定的与传统 BIOS 的兼容性。对于 INT 13h 的支持,UEFI 和 BIOS 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1. BIOS 启动:在传统 BIOS 模式下,INT 13h 直接用于控制硬盘的读写、引导加载、硬盘初始化等操作。BIOS 提供了对硬盘的原生支持,并且所有的硬盘操作都是通过 INT 13h 来执行的。

  2. UEFI 启动:UEFI 模式下,操作系统和硬件之间的交互更加复杂和高效。虽然 UEFI 中已经不再广泛使用 INT 13h 来进行硬盘管理和启动,但 UEFI 仍然提供了一些兼容模式(比如 CSM,兼容支持模块),允许在 UEFI 中模拟 BIOS 环境,从而保留 INT 13h 的兼容性。这意味着某些旧版本的操作系统或老旧的硬件设备仍然依赖 INT 13h 来完成某些基本操作。

  3. UEFI 和 LBA 支持:UEFI 本身就支持大容量硬盘和 LBA 寻址,因此现代的 UEFI 系统不再需要依赖 INT 13h 来支持大容量硬盘。UEFI 自带的引导加载程序能够直接识别和访问大容量硬盘,支持 GUID 分区表(GPT)格式,以及 UEFI 协议提供的快速启动和多启动功能。

INT 13h 的局限性和替代方案

虽然 INT 13h 对早期硬盘的访问非常重要,但它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最显著的问题是它的性能瓶颈和对大容量硬盘的支持不足。

  1. 性能瓶颈INT 13h 提供的硬盘访问服务相对较慢,尤其是在读取大文件或进行多任务磁盘操作时。现代操作系统和硬件通常通过 DMA(直接内存存取)等机制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而这些机制无法通过传统的 BIOS 中断来实现。

  2. 对大容量硬盘的支持:虽然 INT 13h 引入了 LBA 模式来支持更大容量的硬盘,但即使在启用 LBA 后,它的最大支持容量仍然受限于传统的 BIOS 设计。例如,早期的 INT 13h 无法处理大于 8GB 的硬盘,这限制了其在大型存储设备上的应用。

因此,现代硬盘控制通常依赖于更高级的驱动程序和硬件接口,如 SATA、NVMe 和 RAID 控制器,这些接口提供了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并能够支持更大容量的硬盘。

结论

INT 13h 在早期计算机系统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硬盘读写操作提供了基本的中断服务,并在磁盘初始化、引导加载、分区和格式化等操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在现代操作系统中,INT 13h 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复杂和高效的硬件抽象层(HAL)、驱动程序和硬盘接口(如 SATA、NVMe),但它在一些特定场景下仍然不可或缺,特别是在计算机启动阶段和某些低级硬盘操作中。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技术的不断进步,INT 13h 将继续退居二线,现代系统将更多依赖于更强大、更灵活的硬件接口和驱动程序。然而,它作为计算机历史的一部分,依然为我们理解早期存储技术和操作系统启动过程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INT13H 是一个基本的硬盘控制器中断,用于在实模式下进行对硬盘的读写操作。它提供了多个功能来操控硬盘,包括磁盘读、磁盘写、磁盘参数查询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INT13H 功能:

磁盘读取:

功能号 2:从磁盘上读取扇区到内存缓冲区。
寄存器 AH = 02h,AL 表示要读取的扇区数量,CH 表示磁道号,CL 表示扇区号,DH 表示磁头号,DL 表示驱动器号。
输入:ES:BX 指向数据缓冲区。
输出:各寄存器的值表示操作结果。
磁盘写入:

功能号 3:将数据写入内存缓冲区到磁盘的指定扇区。
寄存器 AH = 03h,AL 表示要写入的扇区数量,CH 表示磁道号,CL 表示扇区号,DH 表示磁头号,DL 表示驱动器号。
输入:ES:BX 指向数据缓冲区。
输出:各寄存器的值表示操作结果。
获取磁盘参数:

功能号 8:获取磁盘参数,如磁头数、磁道数、每磁道扇区数等。
寄存器 AH = 08h,DL 表示驱动器号。
输入:DL 表示驱动器号。
输出:各寄存器的值表示操作结果和磁盘参数。

获取驱动器参数:

功能号 8:获取驱动器参数,如驱动器类型、几何参数等。
寄存器 AH = 08h,DL 表示驱动器号。
输入:DL 表示驱动器号。
输出:各寄存器的值表示操作结果和驱动器参数。
磁盘检测:

功能号 15h:检测磁盘驱动器是否存在。
寄存器 AH = 15h,DL 表示驱动器号。
输入:DL 表示驱动器号。
输出:AL 的值为 00h 表示驱动器不存在,否则表示存在。
扩展功能:

一些 BIOS 提供了扩展的 INT13H 功能,可以用于更高级的磁盘操作,如 LBA(逻辑块寻址)模式、大容量硬盘支持等。
使用这些扩展功能时,需要设置相应的寄存器和数据结构,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参考 BIOS 文档或硬件厂商提供的技术资料。

磁盘参数设置:

功能号 0:设置磁盘参数,如磁头数、磁道数、每磁道扇区数等。
寄存器 AH = 0h,DL 表示驱动器号。
输入:各寄存器的值表示要设置的磁盘参数。
输出:各寄存器的值表示操作结果。
驱动器重置:

功能号 0:复位指定的驱动器。
寄存器 AH = 0h,DL 表示驱动器号。
输入:DL 表示驱动器号。
输出:AL 的值表示操作结果。
扇区验证:

功能号 4:验证指定扇区的数据是否正确。
寄存器 AH = 4h,AL 表示要验证的扇区数量,CH 表示磁道号,CL 表示扇区号,DH 表示磁头号,DL 表示驱动器号。
输入:无输入缓冲区。
输出:各寄存器的值表示操作结果。
扇区格式化:

功能号 5:对指定扇区进行格式化操作。
寄存器 AH = 5h,AL 表示要格式化的扇区数量,CH 表示磁道号,CL 表示扇区号,DH 表示磁头号,DL 表示驱动器号。
输入:无输入缓冲区。
输出:各寄存器的值表示操作结果。

扇区读取:

功能号 2:从指定驱动器的指定磁头、磁道和扇区读取数据到内存缓冲区。
寄存器 AH = 2h,AL 表示要读取的扇区数量,CH 表示磁道号,CL 表示扇区号,DH 表示磁头号,DL 表示驱动器号,ES:BX 表示数据的内存缓冲区地址。
输入:各寄存器的值表示读取的参数。
输出:各寄存器的值表示操作结果。
扇区写入:

功能号 3:将数据从内存缓冲区写入到指定驱动器的指定磁头、磁道和扇区。
寄存器 AH = 3h,AL 表示要写入的扇区数量,CH 表示磁道号,CL 表示扇区号,DH 表示磁头号,DL 表示驱动器号,ES:BX 表示数据的内存缓冲区地址。
输入:各寄存器的值表示写入的参数。
输出:各寄存器的值表示操作结果。
获取驱动器状态:

功能号 1:获取指定驱动器的状态信息。
寄存器 AH = 1h,DL 表示驱动器号。
输入:DL 表示驱动器号。
输出:各寄存器的值表示操作结果和驱动器状态信息。

posted @ 2023-09-20 19:54  suv789  阅读(79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