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工程师经典面试题(16):为什么交流信号可以通过电容器?

原文链接点击这里

Hello,大家好,首先解答一些粉丝的疑惑:新出版的全彩新书高速数字设计》(基础篇)只有240页,能讲些什么东西呢?其他同类书基本都比这本书更厚!

偶之前早就提过:书本越厚,知识点越多,并不意味着知识体系就越全。图书展现的知识体系并不仅仅是大量知识的简单集合,关键在于其中是否存在一种“能够揭示知识之间(或知识与实践之间)关联的”核心思想,并让读者在思路上有所启发。换句话说,一本书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应该是作者深刻(或独到)的理解。

偶之前也经常提过:图书幅是宝贵的资源,必须有效地利用(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如果只是烂大街知识(对于“高速数字设计”来说,这些知识包括但不限于50欧姆特性阻抗的历史,各种PCB传输线计算公式,各种经验法则,各种数学公式的推导等等)的简单整理,《基础篇》别说240页,420页也没跑儿,但我从不认为这些纯粹知识性的东西对“透彻理解与掌握信号完整性与高速PCB设计”有多少实用价值,它们的缺席也完全不影响主题的完整阐述。如果你真想了解这些烂大街知识,网上到处都是,用AI获取更方便也很容易,但它们没有多少价值,因为很有价值的东西往往具备一定的稀缺性,获取过程也有一定的难度

(当然,这里所说的“没有价值”,并不是指绝对意义上的[存在“绝对意义上没有价值的东西”,存在即是合理],而是对于“透彻理解与掌握信号完整性与高速PCB设计”没什么用。例如,你想开发一个计算各种传输线阻抗的小软件,那么相关的传输线阻抗计算公式就是有价值的)

我都半只脚快踏进棺材了,就是想在死之前多出几本书把自己的想法(或思路,或领悟)落成铅字留个念想,没那么多闲功夫拿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凑篇幅(也浪费读者的米)。对于《高速数字设计》一书,我就想通过“前人曾使用(或想到)的独有思路”透彻阐述信号完整性与高速PCB设计核心(其中包括很多同类图书“未涉及或一笔带过语焉不详”但却至关重要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用一个或一条线将所有知识联系起来。换句话说,我要的是著书,而不是编书(编就是将现有知识整理起来,门槛比较低可以完全没有编者的见解,但这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如果真正想透彻理解与掌握“信号完整性与高速PCB设计”,核心的真正价值比那些看似“高大上”的经验法则要大得多,对理解(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也更加有效,因为所有应用层面的知识、经验或问题都是从核心扩展出来的,没有例外。换句话说,“透彻理解核心”能够让你以俯视的高度看待那些所谓的“经验法则”,也对“轻松理解应用层面的海量问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讨论一个似乎老掉牙的问题:

为什么交流信号可以通过电容器?

有些人可能会脱口而出:因为电容器有“隔直通交”的特性呀?这种问题也用来面试,瞧不起谁丫?这种公司八抬大轿我都不会去。

但是,将“隔直通交”作为答案不就等于没有回答吗?这样,我问一下:为什么电容器能够“通交”呢?这不就是刚刚提到的面试题吗?你只不过用一个包装后的问题回答同一个问题,只不过自己没有察觉而已!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咱们一起来简单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我们知道,对于一个理想的电容器而言,仅在其两端施加交流电压时才会产生电流。那么,为什么两个互相不接触的平行板之间会存在电流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它源于一个几乎所有初高中生都知道的一个基础知识: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运动而形成

当交流电压施加在电容器两端时,电容器会不断地进行充电与放电,电荷就会不断在闭合回路中做定向运动,继而形成了电流,如下图所示:

无标题

 

也就是说,“通交”不是指电荷穿过了平行板,而是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由电容器充放电形成的电流”对应着一个专用术语,即位移电流(displacement current),它最早是由大名鼎鼎的麦克斯韦提出来的,学过“电磁学”的朋友对其绝对不会陌生。

主封面2

 

以上文字与图片部分节选自全彩新书高速数字设计》第24章《传输线上的信号衰减:不患寡而患不均》,其中从趋肤效应与位移电流的角度获得一个结论:“有损传输线影响高速数字系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损耗本身大小,而损耗随频率的非线性/不均衡(不患寡而患不均)。也正因为如此,在第25章《优化信号的衰减:损有余而补不足》中才会有“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解决方案,也就是目前高速数字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信道均衡Channel Equalization)技术,受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z6mJSX92nIEXtz0kCcKcog

1

 

相关链接:

《高速数字设计》已经全面上市(附5折专属购买链接)

平排2

 

posted @ 2025-08-05 09:23  阳光&技术  阅读(2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