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美》 - 王铮 - 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策略模式也比较常用。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利用它来避免冗长的 if-else 或 switch 分支判断。不过,它的作用还不止如此。它也可以像模板模式那样,提供框架的扩展点等等。工厂模式是解耦对象的创建和使用,观察者模式是解耦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策略模式跟两者类似,也能起到解耦的作用,不过,它解耦的是策略的定义、创建、使用这三部分。接下来,我就详细讲讲一个完整的策略模式应该包含的这三个部分。

1. 策略的定义

策略类的定义比较简单,包含一个策略接口和一组实现这个接口的策略类。因为所有的策略类都实现相同的接口,所以,客户端代码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可以灵活地替换不同的策略。示例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
  void algorithmInterface();
}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A implements 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algorithmInterface() {
    //具体的算法...
  }
}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B implements 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algorithmInterface() {
    //具体的算法...
  }
}

2. 策略的创建

因为策略模式会包含一组策略,在使用它们的时候,一般会通过类型(type)来判断创建哪个策略来使用。为了封装创建逻辑,我们需要对客户端代码屏蔽创建细节。我们可以把根据 type 创建策略的逻辑抽离出来,放到工厂类中。示例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StrategyFactory {
  private static final Map<String, Strategy> strategies = new HashMap<>();

  static {
    strategies.put("A", new ConcreteStrategyA());
    strategies.put("B", new ConcreteStrategyB());
  }

  public static Strategy getStrategy(String type) {
    if (type == null || type.isEmpty())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type should not be empty.");
    }
    return strategies.get(type);
  }
}

3. 策略的使用

我们知道,策略模式包含一组可选策略,客户端代码一般如何确定使用哪个策略呢?最常见的是运行时动态确定使用哪种策略,这也是策略模式最典型的应用场景。这里的“运行时动态”指的是,我们事先并不知道会使用哪个策略,而是在程序运行期间,根据配置、用户输入、计算结果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动态决定使用哪种策略。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

// 策略接口:EvictionStrategy
// 策略类:LruEvictionStrategy、FifoEvictionStrategy、LfuEvictionStrategy...
// 策略工厂:EvictionStrategyFactory

public class UserCache {
  private Map<String, User> cacheData = new HashMap<>();
  private EvictionStrategy eviction;

  public UserCache(EvictionStrategy eviction) {
    this.eviction = eviction;
  }

  //...
}

// 运行时动态确定,根据配置文件的配置决定使用哪种策略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EvictionStrategy evictionStrategy = null;
    Properties props = new Properties();
    props.load(new FileInputStream("./config.properties"));
    String type = props.getProperty("eviction_type");
    evictionStrategy = EvictionStrategyFactory.getEvictionStrategy(type);
    UserCache userCache = new UserCache(evictionStrategy);
    //...
  }
}

 

策略模式可以省去if-else,这得益于策略工厂类。在工厂类中,我们用 Map 来缓存策略,根据 type 直接从 Map 中获取对应的策略,从而避免 if-else 分支判断逻辑。等后面讲到使用状态模式来避免分支判断逻辑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使用的是同样的套路。本质上都是借助“查表法”,根据 type 查表(代码中的 strategies 就是表)替代根据 type 分支判断。  

对于 Java 语言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反射来避免对策略工厂类的修改。具体是这么做的:我们通过一个配置文件或者自定义的 annotation 来标注都有哪些策略类;策略工厂类读取配置文件或者搜索被 annotation 标注的策略类,然后通过反射动态地加载这些策略类、创建策略对象;当我们新添加一个策略的时候,只需要将这个新添加的策略类添加到配置文件或者用 annotation 标注即可。

一提到 if-else 分支判断,有人就觉得它是烂代码。如果 if-else 分支判断不复杂、代码不多,这并没有任何问题,毕竟 if-else 分支判断几乎是所有编程语言都会提供的语法,存在即有理由。遵循 KISS 原则,怎么简单怎么来,就是最好的设计。非得用策略模式,搞出 n 多类,反倒是一种过度设计。

一提到策略模式,有人就觉得,它的作用是避免 if-else 分支判断逻辑。实际上,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策略模式主要的作用还是解耦策略的定义、创建和使用,控制代码的复杂度,让每个部分都不至于过于复杂、代码量过多。除此之外,对于复杂代码来说,策略模式还能让其满足开闭原则,添加新策略的时候,最小化、集中化代码改动,减少引入 bug 的风险。

实际上,设计原则和思想比设计模式更加普适和重要。掌握了代码的设计原则和思想,我们能更清楚的了解,为什么要用某种设计模式,就能更恰到好处地应用设计模式。

posted @ 2021-02-18 19:44  myLittleGarden  阅读(18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