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改变世界

求知成瘾,却无作品 的思考

2014-02-12 08:07  stoneniqiu  阅读(11370)  评论(87编辑  收藏  举报

    引子: 春节回来的时候在手机上看书,偶然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求知成瘾,却无作品》,看完有一种被老师点名却回答不上问题的难受感,自己现在的状态正是那样:关注和学习的东西太多太杂,却没有什么像样的作品出来。用文章中的话:当求知占用作品创作的精力,当用求知去填补作品创作的寂寞,原本的作品创作驱动求知变成了求知成瘾逃离作品创作。突然犹如芒刺在背,内心沉默...

    全文如下:

激励是人学习的关键因素。可当知识本身成为求知的激励,你已求知成瘾,进入了好学的骗局。
求知瘾者的诞生 求知欲似乎是人们的本能,尤其「好学」这个词被定义成天生的褒义之后,他人习惯性地会对好学的人大加赞赏,好学者亦会视自己强烈的求知欲弥足珍贵。当一些好学者碰到金融,科技,人文,社会这些「靓丽」的词汇时,依靠从小的信条『知识就是力量』判断:海纳百川,学了没错。于是,伴随着知识和见识增长带来的优越感和满足感,好学者充分利用时间涉更广的猎,读更多的书,翻更丰富的杂志。兴趣虽多,终得确定职业方向,但是对这些好学者而言,选择一个领域,就会「喜欢」这个领域的一切,但非不排斥的东西,便来者不拒。 「只接受什么信息」对他们来说没有概念,他们只有「只不接受什么东西」,他们认为这是在拓展知识和见识。选择了一个领域之后,他们依然没有放松对其他领域的关注,他们琢磨的是『那些大牛看上去就是什么都懂,对什么问题都有见识,我更应求知好学,集思广益了』,于是,听到大家之言便如获至宝,长期泡各种公开课,罗辑思维,晓说,看各种长知识长见识的视频节目,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好的东西。至此,一个好学者依据知识和见识增长带来的优越感和满足感以及好学本身的自我激励作用进化成了「求知瘾者」。
求知瘾者的特点之「能思考,欠全面」 求知瘾者特点之一就是:能就一个主题提出很多问题,却不能系统地提出一系列问题;能回答一个领域的很多问题,却不能前呼后应地回答一系列问题。这是典型的能思考,欠全面。这样的人给出的问题的答案也常是一种虚假的深刻。
求知瘾者的特点之「擅洞察远端事物的变化,却不善捕捉身边细腻的情感」 求知瘾者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观浪潮之巅,能感知领域格局的风云突变,偏爱高屋建瓴。因为求知瘾者所接受的知识多来源于书,别人的言论,网上的文字,无暇将生活本身当老师,生活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并不灵光。
求知瘾者的特点之「有见识,无作品」 求知瘾者的最悲哀的一个特点就是:因为求知成瘾而知识储备尚可,因为求知成瘾而见识不俗,因为求知成瘾而鲜有作品。当知识本身成为求知的激励,当知识激励给与了求知瘾者足够的满足感,作品创作成了求知瘾者无法触碰的禁地。作品难创,知识易得,当求知占用作品创作的精力,当用求知去填补作品创作的寂寞,原本的作品创作驱动求知变成了求知成瘾逃离作品创作。
「罗辑思维」与求知成瘾 在我写下这篇文章时,「罗辑思维」已是办的最好的自媒体之一,天天坚持产出高质量内容,并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罗辑思维社区。新颖的切入点,有趣的观察角度,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或开启心智,或传播知识,或颠覆三观,或答疑解惑,它总能为你带去一样。用罗胖自己的话说:『既不是心灵鸡汤,也不是知识短文。和大家的兴趣捉迷藏,和自己知识较劲,力图给大家讲一些自己知识边缘以外的东西。』罗胖的目标是和社区人群一起成长。知识,见识,成长,非心灵鸡汤式的,足以俘获很多人的心肝。 可是对于求知成瘾者而言,这只不过是又一个「知识」获取平台,由罗胖提供而已。在这里,求知成瘾者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更多问题的答案,更多事物的看法,更多的社会杂谈。 作为一个新媒体,「罗辑思维」做着出色 文|紫松

 然后不禁问自己,时间哪儿去了,有何成效?

1.工作任务与技能学习。

 当初给了自己一堆感兴趣的关键字,现在一看零散混乱,很多还没有来得及去了解,当初都是想作为知识储备。还写了那么句话警示自己。

 自己还看着SEO,HTML5,服务器方面的书。现在一看,自己都觉得搞笑。想起一句话 all is nothing。加上现在公司的项目,自己的项目。进度能快才怪,让人汗颜。

对策:工作和项目的时间要专注,每天的时间计划好,和自己的方向不相关的就不花太多时间甚至不要花时间。对知识要追求理解和消化;进一步制定项目计划,每天严格完成。

2.股市

 从1月20号开始试着玩股票,一个是每天开盘时间9:30~11:30 ,13:00~15:00,都是工作的好时候,却总是忍不住隔一会儿刷一下看看,看看分时线,看看k线,二个 又要不断搜搜资料,看看相关的书,晚上还要看一边“分析分析”。 这样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最近工作效率很是问题(即使是年前年后,时间都是一样的)。

  对策:基础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所花的时间是值得的,但最花时间和精力的就是不时的切换,这估计是新手的一个心病,要学会控制自己,一方面要摆好心态,不要患得患失。二个是从一日游渐渐转到中长线,看长一点的趋势。

3.看新闻

 现在每天随便点的新闻,每日的喷嚏图挂,网易新闻,偶尔还刷豆瓣等等导致该看的书也停滞了。这些零碎的时间也是个杀手,都是这么悄悄的从指缝中溜走。在园子里浏览也成了个习惯,看看园友们的分享,看看大家的动向,好的文章还收藏起来。

对策:新闻每天不要超过30分钟,杂七杂八的更不要去点,每天5点多看一下当天的喷嚏图挂就行了。知识储备的问题越来越伪了,或者说没有目的性的储备都是一种低效行为。而且没有经过自己检测的知识,只是那种过一眼的很快就忘记了,即使从有道笔记或者收藏夹里面找出来估计和你百度找到的时间也差不多。收藏还是不要太随意,遇到很感兴趣的不如多花点时间理解掌握。

4.手机应用

现在智能手机在我们这类人中已经很普及了。阅读,看杂志,看新闻也很多。我阅读软件装了三个 豆瓣阅读,iReader,VIVA。还有交互软件微信,QQ,飞信,微博,之前装过的来往、陌陌、易信。玩了一下就卸载了。还财经的软件新浪财经,东方财富。微信里面的订阅号每次看见红点点总是有强迫症要去点开看看。这些耗费的是下班的时间多一些。

对策:同类的软件最好只保留一个,不要超过两个,微信订阅的也要精简一下。有的关注和杂志或者财经软件内容就是重复的。手机是消磨时间的工具,投入的时间很难有产出。

5.生活开销

看视频、电影、聚会、聊天偶尔的游戏,这一部分还没有失控,但要多花些时间和远方的朋友联系联系。


     每天的时间真的很不经用,关注的太多,精力分散,到头什么都不是。必须要好好的梳理和思考一下,找到重点找到自己!互联网带来了很多的冲击,其中之一就想信息爆炸,我们的行为习惯也渐渐的被影响被改变。但是,越是在这样的洪流中我们越要认识到自己,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回归原始,勿忘初心。不然就会变的浮躁而被动。当你的眼前是一座山,你的直觉还有可能是翻越它,但当你眼前是眼花缭乱的世界,你却不知道往哪儿走了。这里就用周金根的敏捷个人给自己总结: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找到快乐、高效、平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