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身份证号码验证原理

身份证格式:

  •          15位身份证号码:6位地区代码 + 6位出生年月日 + 3位顺序码
  •          18位身份证号码:6位地区代码 + 8位出生年月日 + 3位顺序码 + 1位检验码

各省市地区国家代码前两位代码是:    

北京 11 吉林 22 福建 35 广东 44 云南 53 天津 12 黑龙江 23 江西 36  广西 45  西藏 54  河北 13 上海 31 山东 37 海南 46 陕西 61 山西 14 江苏 32 河南 41 重庆 50
甘肃 62 内蒙古 15 浙江 33 湖北 42 四川 51 青海 63 辽宁 21 安徽 34 湖南 43 贵州 52 宁夏 64 新 疆 65 台湾 71 香港 81 澳门 82 国外 91      

18位身份证标准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7月1日实施的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中做了明确规定。
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为GB11643-1989《社会保障号码》的修订版,其中指出将原标准名称“社会保障号码”更名为“公民身份号码”,另外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11643-1989。
公民身份号码是特征组合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校验码。其含义如下:
  1.         地址码: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县(市、旗、区)的行政区划代码,按GB/T2260的规定执行。
  2.         出生日期码: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按GB/T7408的规定执行,年、月、日分别用4位、2位、2位数字表示,之间不用分隔符。
  3.         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的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校验的计算方式:

        *1. 对前17位数字本体码加权求和

公民身份号码中各个位置上的号码字符值应满足下列公式的校验:

{\displaystyle \sum _{i=1}^{18}(a_{i}\times W_{i})\equiv 1({\bmod {\ }}11)\cdots (1)}

式中:

i——表示号码字符从右至左包括校验码字符在内的位置序号;
{\displaystyle a_{i}}——表示第i位置上的号码字符值;
{\displaystyle W_{i}}——表示第i位置上的加权因子,其数值依据公式{\displaystyle W_{i}=2^{(i-1)}({\bmod {\ }}11)}计算得出。
表1 列出公民身份号码中各个位置上的加权因子{\displaystyle W_{i}}数值
i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
{\displaystyle W_{i}} 7 9 10 5 8 4 2 1 6 3 7 9 10 5 8 4 2 1


校验码字符值的计算

i=1时,{\displaystyle W_{i}=2^{0}=1},公式(1)可表示成:

{\displaystyle a_{1}+\sum _{i=2}^{18}(a_{i}\times W_{i})\equiv 1({\bmod {\ }}11)\cdots (2)}


公式(2)中,{\displaystyle a_{1}}即为校验码字符值,其取值范围是{\displaystyle 0\leq a_{1}\leq 10};当{\displaystyle a_{1}}值等于10时,用罗马数字符X表示。

满足于公式(2)及取值范围要求的校验码字符值{\displaystyle a_{1}}可根据{\displaystyle a_{1}}{\displaystyle \sum _{i=2}^{18}(a_{i}\times W_{i})({\bmod {\ }}11)}的换算关系算出,见表2。

表2 校验码字符值{\displaystyle a_{1}}{\displaystyle \sum _{i=2}^{18}(a_{i}\times W_{i})({\bmod {\ }}11)}的换算关系表
{\displaystyle \sum _{i=2}^{18}(a_{i}\times W_{i})({\bmod {\ }}1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校验码字符值{\displaystyle a_{1}} 1 0 X 9 8 7 6 5 4 3 2

 

参考:

posted @ 2020-01-15 11:08  *凉风习习*  阅读(72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