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
回顾你的课程计划, 你完成的程度如何?请列出具体数据和实际例子。
程序理解、代码质量、python、计划每周拿出10小时完成软件工程课,完成情况如下:
1 程序理解,在完成团队项目的时候阅读了很多的代码,但很多功能我看不明白运用不上,实际阅读量大约几千行。
2 代码质量,在和队友结对编程的时候,从队友身上学了很多好的编码习惯,代码可读性在结对编程的实践中也得到了提高。
3 python,整个课程中大约写了200行不到的python代码。
你在课程开始快速浏览了《构建之法》,提了 5个问题, 请回顾那些问题, 自己回答它们。如果不能回答,为何软件工程课不能让你回答这些问题?
1.在团队开发中,每个人的性格也不尽相同,有人喜欢把事情尽早做完,但也有人喜欢把事情放在后面,拖到最后,出现两极分化,这样就会产生冲突、工作进展缓慢、合作不愉快等,那如何协调和解决这件事情,从而来保证团队的高度团结和团队开发的效率?
在项目开始前进行约定在固定时间进行开发
2.在团队中,每个人的水平层次也不尽相同,那在团队中如何合理分配每人的任务?
水平高的干项目中比较难得 把大部分的丢给中水平 水平低的去做测试。然后高水平去带低水平
3敏捷流程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效率的做法,但是这里的关于每个任务的剩余时间的估计我有一点疑问。就是我们在一个做一个全新的/不熟悉的问题时我们怎么更好的估计完成这个任务的剩余时间?
在团队项目中我发现估计任务的完成时间确实是一个很难的事情,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任务,可能对于有些问题会高估完成时间,在很短时间内就解决了,甚至发现根本不是问题。所以我觉得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需要确认好可能会遇到的外部依赖等不确定因素,才能更好的估计完成时间。
4.在团队中有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他的任务比我的少?”,“为什么他工资比我高?”。那么团队中这样的分配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
无法回答
看看还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请列出来,建议列出 2-3 个新问题。 可以让老师和助教来回答。
1.在团体中做的和自己预想不太一样是跟着其他人硬着走?还是自己做一个版本
你看了一些软件工程的文献, 你的团队也做了一两次 “事后诸葛亮”分析, 可以再去看一遍,现在有什么新的感想?
项目开始前,任务的细分很重要,在项目执行时明确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和组内其他人员的联系在哪?一开始就吃了大亏,然后后端怎么烂功能实现就可以 最主要是界面简明才有让人使用下去心思,在团队对于变量和类的命名提前约定好 不然在所有东西组装在一起时,会发生令人头疼的事情,都说自己没有问题。
对比一些技能评价表,你有什么提高? 还有什么收获是不能用数字衡量的?
这部分内容大致和课程计划一样,程序理解、代码质量技能提高了2分,但还需要继续增强。
设想一年之后, 你到了你职业发展的下一个阶段(高年级, 读研,工作),回头看这门课, 你对于这门课的教学方法, 老师和助教的工作,和其他课程的衔接,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这门课提升了团体的重要性让我们理解了团队的力量,也添加了集体的活动让团队意识更强,我感觉这门课已经很好了,并没有什么建议。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