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wall
参考:
简介
防火墙定义、作用
防火墙是一种软件或硬件设备,用来检查来自其它网络的数据,并且放行或拦截网络通讯。用来保护不同网络中的进程之间通信。而具体的处理过程是由一系列预定义的安全规则控制。
防火墙还提供了允许或限制流量、身份认证、地址转换、内容安全装置。

防火墙通常位于网络边界
功能:
- 
访问控制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 
交换路由功能 nat、qos、dhcp、 
- 
入侵检测、入侵防御。 
防火墙分类
- 
按物理特性分:软硬件防火墙。 硬件防火墙:通常是定制硬件服务器,将 linux 系统以及专用的软件进行集成。这样做就有几个特点: 
- 
按防火墙结构:单一主机防火墙、路由集成防火墙、分布式防火墙 单一主机防火墙:windows defender 路由集成防火墙:同时具有路由器和防火墙的功能。 分布式防火墙:与单一主机防火墙区别在于有统一的管控中心。edr 。 
- 
按防火墙技术划分:包过滤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应用代理防火墙、下一代防火墙 
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

硬件防火墙仅保护整个企业网络免受外部威胁。而像通过移动网络(非企业 WIFI)上网显然就没有收到保护。
软件防火墙通常专注于主机安全,其安装在每个主机上,其可以保护系统免受外部和内部威胁。
在小型企业中,可以给每个终端配置软件防火墙。

但在大型企业,手动管理每台终端的防火墙是件难事。
集中式安全系统是应用于大型网络的解决方案。防火墙被安置在出口路由器上。此例就是使用硬件防火墙,其集成路由器的功能。

防火墙的发展历程
- 
包过滤防火墙。第一代防火墙 1989 涉及网络层和传输层。 判断信息:五元组: 数据包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类型、源端口、目的端口   
- 
应用代理防火墙 涉及应用层 判断信息:应用层的数据包   
- 
基于状态的防火墙。1994 涉及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2-4层) 判断信息:IP地址、端口号、TCP标记   
- 
IDS Intrusion-detection system 工作范围:2-7层 
 工作特点:根据部署位置监控到的流量进行攻击事件监控,属于一个事后呈现的系统,相当于网络上的监控摄像头  
- 
IPS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 工作范围:2-7层 
 工作特点:根据已知的安全威胁生成对应的过滤器(规则),对于识别为流量的阻断,对于未识别的放通  
- 
AVG anti-virus gateway 判断信息:数据包 
 工作范围:2-7层
 目的:防止病毒文件通过外网络进入到内网环境  
- 
WAF web application firewall 判断信息:http协议数据的request和response 
 工作范围:应用层  
- 
UTM (Unified Threat Management) 2004 包含功能:FW、IDS、IPS、AV 
 工作范围:2-7层(但是不具备web应用防护能力)
 目的:将多种安全问题通过一台设备解决  
- 
下一代防火墙 2008 包含功能:FW、IDS、IPS、AV、WAF 
 工作范围:2-7层基于应用、行为、内容多方面进行控制。 UTM 是将各个模块进行串联处理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