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中在何处进行数据验证

从用户输入数据到数据被转化处理,往往经过很多层函数传递。在每个函数中都进行合法性检查必然是谨慎的,但是这样做无疑是对资源和性能的极大损耗。

一种做法是把所有函数分为安全和非安全区域,把一些接口选定为安全区域的边界。对穿越安全区域边界的数据进行合法性检查。非安全区域的函数只能调用隔离带的函数,当隔离带验证了数据有效性以后,才将数据送给安全区域的函数,安全区域的函数将不再进行数据有效性检查。

在类的层次也会采用这种方法,类的公开方法可以假设数据是不安全的,它们要负责对数据进行检查。

另一种方案是,仅在数据最终将被实际使用时才进行合法性检查。

在分布式架构中,我们考虑的更多。

左图传递的是原始数据,我们需要在界面层编写一部分业务逻辑,在数据访问层再编写一部分业务逻辑,需要时刻保持两者的统一。

右图解释了移动对象概念,不在传递原始数据,而是传递业务对象,使界面控制代码可以使用与数据访问代码一样的业务逻辑,这是最理想的方法,因为他提供了代码重用、低维护成本以及高性能。

综上所述,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得到数据时立即进行验证,不过往往数据要经过一层以上的验证,因此多层次的数据验证也是需要的。

posted on 2011-10-05 17:43  SplendidMe  阅读(19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