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1 实验目的
- 使用路由器连接不同的网络
 - 使用命令行操作路由器
 - 通过抓取HTTP报文,分析TCP连接建立的过程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通过抓取HTTP数据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 配置参数
 - 抓包
 - 分析数据包
 
3. 实验报告
在写报告之前,先仔细阅读:将作业提交到班级博客的一些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要求: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在截止日期前提交。
在博文开头给出你的个人信息
- 姓名
 - 学号
 - 班级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3.2 配置参数
- 客户端的IP地址为
192.168.1.xx,xx是学号的尾数(如201821021079,IP地址后两位为79)。 - 服务端的IP地址为
192.168.1.xx,xx是学号的尾数 
给出路由器参数配置的详细操作,解释每条命令的功能。
3.3 抓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通过抓取HTTP数据包得到的TCP报文,完成如下事情:
(1)画出TCP连接建立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

- 箭头上方,给出
ID(从IP报文头部找)、seq(序号)、ack(确认号) - 箭头下方,给出标志位的值,如
ACK=1,标志位为0,无需给出 
(2)分析序号和确认号的变化
结合给出的TCP连接建立示意图,分析序号和确认号的变化。
(3)解答:为什么连接建立需要第三次握手
4. 拓展 (不作要求,但属于加分项)
(1)分析TCP连接释放
画出TCP连接释放示意图,结合课本内容,解释图为什么会跟课本不一样。解答为什么连接释放需要四次握手。
(2)通过该实验如果有产生新的疑问,可以写出来,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