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1.2.4概述

安装Hbase的时候,需要注意版本与Hadoop的版本兼容,具体查看:https://hbase.apache.org/book.html#basic.prerequisites

如下图:

我的Hadoop2.7.3

概述:

HBase是⼀个构建在HDFS上的分布式列存储系统

Hbase读写强一致性,高可靠,与MR良好的继承

HBase的高可靠是怎么做的?通过把数据写在HDFS上面,所以要搭建启动HBase,需要先启动HDFS

HBase的缺点,不支持sql,不支持索引,不支持多表查询,所以HBase替代不了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但是在某写场景,HBase的表现是相当优秀的

举一个HBase的应用场景例子,比如监控信息:

阿里有10w台机器,每天机器加入有50个指标,比如cpu,内存等,每个指标要画出自己的走势图,需要进行采点,每5s采点一次,那么每秒要采100w的数据,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是存不下来的,这个时候,HBase就派上用场了

HBase数据模型:

在我个人的理解中,HBase的数据模型就像是一个药柜(表),药柜竖着看,一般几列(列)药性相同的,组成一个组(列族),横着看,如果药柜的每一层前面有一个唯一的标识(rowKey)那就更完美了,每一个抽屉(格子)拉出来,会有这个药材(数据)的多个版本(不同时间戳的数据),所以这个药柜(HBase数据模型)是一个三维(个人感觉)的结构

即:在HBase中,一行数据由行健(RowKey)作为键,包含多个列族(Column  Family),列族是由具有同时访问特性的多个列(Qualifer)组成的。数据是可以具有多版本的,由时间戳(TimeStamp)索引

数据在文件中存储的样子,(Table, RowKey, Family, Qualifer, TimeStamp)——>Value,企业中一般将他们的名字设计的很短,比如a 、 b 、1 、2这种一两个字节,这样能大大减少存储空间。

比如说,有的列名就是时间,12345这种,一小时有3600秒,那就是从1到3600,3600列

数据模型中:

行键是主键,它是数据行在表中的唯一标识

所有操作都是基于主键的

表可以是稀疏的,空值是不被存储的

表中的数据按照行键排序

无模式:每行都有一个可排序的主键和任意多的列,列可以根据需要动态的增加,同一张表中不同的行可以有截然不同的列

特点是:

⼤:⼀个表可以有数⼗亿⾏,上百万列

⾯向列:⾯向列(列族)的存储,列(列族)独⽴检索

稀疏:对于空(null)的列,并不占⽤存储空间,表可以设计的⾮常稀疏

数据多版本:每个单元中的数据可以有多个版本,一个格子有很多版本,默认拿到的是最新的版本,每个单元的数据可以有多个版本,可以设置我保留多少个版本,比如一万个,第一万零一个会被删除

数据类型单⼀:HBase中的数据都是字节,没有类型,类型的信息HBase是不维护的,那你要问了,我怎么知道某个值是什么意思,这就需要你在用户层自己转换成自己想要的类型了

传统的数据库中,比如mysql,一张表20列,如果一列的数据大小有1G,我只搜索2列,mysql是先将整张表,20列都获取到,然后在输出2列,做了很多没有用的事情,那用列存储,来取数据,就好太多了

HBase则是直接取出这2列,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某方面,列存储的优点,而且还能将相同的列进行压缩,io也会变得很小

举个例子,用户画像:

一个用户或者一行数据的列可能是有百万级别的,而且是不断增加的,这个用户画像表的列会无限的增长的,这种用户画像系统,用HBase很合适

HBase物理模型

HBase的数据是很大的,存储的时候会切分成很多块,每一块(Region)的大小都可以配置,默认一般是1G,说到这里,引申一下

HDFS的存储单位是file,file会被切分成block

kafka的存储单位是topic,topic会被切分成partition

HBase的存储单位是table,table会被切分成Region

结论:所有大数据的一些结构都会有一个数据集,这些数据集都会被切分,切分后就可以来分布式的存储,以及并行的处理

hbase 是主从架构,他有自己的master,他的 slaver 叫 Regionserver

Table中的所有⾏都按照row key的字典序排列

Table 在⾏的⽅向上分割为多个Region,比如有100分Region,20台机器,那最开始,每台机器上平均有5个Region,Region按⼤⼩分割的,每个表开始只有⼀个Region,随着数据增多,Region不断增⼤,当增⼤到⼀个阈值的时候,Region就会等分会两个新的Region,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Region

每一台机器上都会有一个RegionServer来管理这些Regions

Region是HBase中分布式存储和负载均衡的最⼩单元,不同Region会按照算法分布到不同RegionServer上

Region虽然是分布式存储的最⼩单元,但并不是存储的最⼩单元,每个Region里面是比较复杂的。

数据刚插入的时候,他会先放在一个memStor(一个内存的存储结构),当这个memStor超过一定大小之后(可以设置,记得默认是1G),会将数据写到磁盘上,变成StoreFile(存放在HDFS上),memStor腾出来空间后,数据则继续往里面写

1、Region由⼀个或者多个Store组成,每个Store保存⼀个columns family

2、每个Strore又由⼀个MemStore和0⾄多个StoreFile组成

3、MemStore存储在内存中,StoreFile存储在HDFS上

看到上面的图片,你可能会向,在Region中,他是先缓存在内存中的,万一这台机器挂掉,数据岂不是丢失了?不是的,和其他分布式存储系统或者数据库一样,在写入

他在写任何数据之前,写在memstor之前,都会先写log,这些log会放在hdfs上,log写成功了,才会放在memstor中,log是追加式的写,随机写慢,追加写快,所以,放在memstor中的数据,电脑挂掉或者重启不会丢失

相同列族的数据是存放在一起的,比如列族a1的数据是存放在一个文件里面的,HBase是列族式存储,不是列式存储,相同列族里面的列是行式存储的,他这个列族呢,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要经常访问的列,放在一起,我可以单独存取,这样我就可以不用读其他数据了

HBase架构

HBase是主从结构,主是HMaster,从是RegionServer,每一个节点上都会布一个RegionServer,来管理这个节点上的Region(又重复一遍)

一个表会划分成很多Region,放到不同的RegionServer上来管理

HMaster决定一个Region放在哪个节点上,当一个节点挂掉(数据可没有丢,在HDFS上),HMaster来决定该节点或者RegionServer 上的Region由哪台机器接管

RegionServer之间需要交互,知道彼此的存在,是通过zookeeper来做集群发现或者服务发现

一个Region里面会有很多文件

HRegion

HBase 会⾃动地将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包含所有⾏的⼀个⼦集,对⽤户来说,每个表是⼀堆数据的集合,靠主键来区分,从物理上来说,⼀张表被拆分成了多块,每⼀块是⼀个HRegion,我们⽤表名+ 开始和结束主键,来区分每⼀个HRegion,⼀个HRegion 会保存⼀个表⾥⾯某段连续的数据,从开始主键到结束主键,⼀张完整的表格是保存在多个HRegion上⾯

HRegionServer

所有的数据库数据都保存在HDFS上⾯,⽤户通过访问HRegionServer获取这些数据,⼀台机器上⾯⼀般只运⾏⼀个HRegionServer,⼀个HRegionServer上⾯有多个HRegion,⼀个HRegion 也只会被⼀个HRegionServer维护,这个图片可以看懂吧?很好的再次的解释了之前说的理论

HRegionServer主要负责响应⽤户I/O请求,从HDFS读写数据,是HBase中最核⼼的模块,HRegionServer内部管理了⼀系列HRegion对象,这些HRegion对象可能是不同用户创建的不同表,每个HRegion对应了Table中的⼀个Region,HRegion中由多个HStore组成,每个HStore 对应了Table中的⼀个Column Family的存储,最好将具备共同IO特性的Column放在⼀个Column Family中

HMaster

每个HRegionServer都会与HMaster通信,HMaster的主要任务就是给HRegionServer分配HRegion,HMaster指定HRegionServer要维护哪些HRegion,当一台HRegionServer宕机时,HMaster会把它负责的HRegion标记为未分配,然后再把它们分配到其他HRegionServer 中

HMaster 没有单点问题,HBase中可以启动多个HMaster,通过Zookeeper的Master Election机制保证总有⼀个Master 运⾏,HMaster在功能上主要负责Table 和Region 的管理⼯作:管理⽤户对Table 的增、删、改、查操作,管理HRegion Server 的负载均衡,调整Region 分布,在Region Split 后,负责新Region 的分配,在HRegion Server 停机后,负责失效HRegion Server 上的Regions 迁移

其他组件

Client:HBase Client使⽤HBase的RPC机制与HMaster和HRegionServer进⾏通信对于管理类操作,Client与HMaster进⾏RPC对于数据读写类操作,Client与HRegionServer进⾏RPC

Zookeeper:Zookeeper中存储了META表的地址和HMaster的地址HRegionServer也会把⾃⼰以Ephemeral⽅式注册到Zookeeper中,使得HMaster可以随时感知到各个HRegionServer的健康状态。此外,Zookeeper也避免了HMaster的单点问题

说一个HBase的应用:OpenTSDB

基于Hbase构建的分布式、可伸缩的时间序列数据库(TimeSeries Database ),秒级数据采集所有metrics,支持永久存储,可以做容量规划,可以从大规模的集群(包括集群中的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中获取相应的metrics并进行存储、索引以及服务

这个数据库,是专门来管理时间序列相关的数据库的,每一条数据都有一个时间,比如股票,监控数据,很多大公司都在用

OpenTSDB 基本概念

Metric:监控项,比如CPU利用率

Tags:用来描述metric的标签,由tagk和tagv组成,即tagk=tagv

Value:metric的实际值

Timestamp:时间戳,描述value对应的时间点

Data Point:即某个Metric在某个时间点的数值

举例:

metric:proc.loadavg.1m
timestamp:1234567890
value:0.42
tags:host=web42,pool=static

OpenTSDB 可能的实现方案

简单的实现方案:

rowKey=metric|timestamp|value|host=web42|pool=static

Column=v

Value=0.42

存在问题:

rowKey太长,占用大量存储资源,且为字符串类型,查找开销大,不易获得某个时间区间的所有值

OpenTSDB 实现方案

使用HBase存储,核心的存储,使用两张表,tsdb和tsdb-uid

tsdb-uid保存元数据信息,即编码信息,

  metric-->3字节整数、tagk-->3字节整数、tagv-->3字节整数

  proc.loadavg.1m-->052、host-->001、web42-->028、pool-->047、static-->001

tsdb保存实际数据

  Rowkey:跟前一种方案类似,但是做了编码

  Row:每行存储一个小时的数据,列名是秒偏移量,列值是metric值

OpenTSDB 实现方案:表tsdb-uid设计

OpenTSDB 实现方案:表tsdb设计

OpenTSDB 架构

Server: OpenTSDB的agent,通过Collector收集数据,推送数据

TSD:是对外通信的无状态的服务器,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存取

HBase:TSD收到数据后,通过异步客户端AsyncHbase将数据写入到HBase

posted @ 2017-06-01 14:39  Super_Orco  阅读(33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