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通过技术驱动实体产业创新已是业界共识。无论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转型、还是时下最为火热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云计算,毋庸置疑是企业转型过程中所必须使用的核心工具。
根据最新国外权威调研机构Stratoscale调查,企业对公有云的使用在持续增长,但其增长速度比众多IT行业的工作者所想象的要缓慢许多。
事实上,近五分之四的行业仅仅将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少的工作量迁移到了公有云上。
具体来说,14%的企业还没有开始向公有云转移,而将近三分之二(65%)的企业仅转移了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少的工作量。在大企业和小企业(员工人数少于100名的企业)中存在着一些差异,如比起大企业,小企业则更倾向于转移。
当企业被问到,什么因素更可能促使他们将工作量转移到公有云上时,超过一半(51%)的被采访者回答“安全性的提升”,而43%的被采访者则回答“成本缩减”。
▲数据来源:Stratoscale
大多数的被采访者(61%)表示,比起储存在公有云上,他们更愿意把敏感的、受管理的数据储存在内部——这并不出乎意料,因为安全性已经成为广大企业所担忧的共同问题。
这些对于安全性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特别是考虑到,最近公有云的领头企业亚马逊网络服务(AWS)的安全性能出现漏洞,导致了大量的数据被泄露。在过去的两个月内,错误配置的亚马逊S3储存区导致了共和党国家委员会、威瑞森公司(Verizon)以及道琼斯公司(Dow Jones & Company)的敏感数据被损坏。
另一个因素被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被采访企业认定为主要障碍,即为供应商的锁定,拥有少于100位员工的小企业尤其认同这一点。在最近的另一项调查研究中显示,公有云市场缺乏灵活度——市场被AWS和微软的Azure两强垄断——这一点已经被意识到,并且引起了企业日渐增加的警惕。
那么云计算,作为企业转型中所必需的核心工具,从安全、成本、服务质量等一些因素看,该如何选择上云呢?
下面小编从除对各云的定义进行简述之外,还将从服务质量、安全与合规性保证以及成本投入三类企业上云所考虑优先级最高的因素出发,分析各种类型的云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优劣,让大家对其适用场景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选择。
公有云、私有云
公有云其简要定义是通过Internet向多组织用户提供按需使用的IT资源服务,并按量付费。其典型特点为:多租户、按需使用、按量付费。
区别于公有云,私有云是通过专用网络向特定组织(通常情况下为单一组织)提供按需交付的IT资源。如果将公有云比喻为需要使用车辆时,通过租车满足需求,那么私有云可理解为花钱去购买专属车辆。其典型特征:特定组织、私有与自我控制能力。
>>>>服务质量
公有云方面:服务质量SLA方面,由于公有云是多租户的应用平台,而云计算所采用的核心技术——虚拟化技术先天具有资源复用的特点,很难保证运行在同一物理服务器节点的不同租户间资源不会产生争用。因此,对于资源密集型尤其是CPU密集型的业务应用存在服务质量不稳定的隐患。
私有云方面:服务质量SLA方面,企业管理者拥有私有云的全面控制和管理权限,可自主、灵活定义保证服务质量的QoS策略,针对特殊场景,可实现不复用的资源隔离,保证特定应用系统的性能不受影响,对比于公有云,有着非常明显的应用优势。
>>>>安全与合规性保证
安全与合规可能是企业迁移至公有云最为纠结的因素,并没有之一。
在安全方面,网络安全上:大部分的公有云服务商已默认支持VPC实现了租户间100%的二层隔离,同时可通过付费获取更为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如DDoS防护、云主机防病毒等;数据安全上,依靠分布式存储的冗余策略,大多厂商都可实现8个9以上的数据可靠性,基本上不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
但如果是涉及敏感应用与数据,还是需要再次考虑公有云私密性的等级能否满足自身需求。而对于以上安全问题,私有云先天的形态优势都可通过自购专业的安全产品进而实现。
在合规性方面,如果特殊行业或敏感企业必须遵守某项政策法规的相关标准,要求业务应用或数据必须运行存放在拥有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础架构上面,那么公有云并不适用于此类企业客户,私有云(或延伸类云形态:托管云、专有云等)是此类企业客户的优选方案。
>>>>成本投入
一个完善、典型的云环境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业务高可用、网络安全、数据备份、传输安全、物理安全等等,在公有云中,你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并且在初期投入非常少的情况下,按需使用、按量付费是公有云典型的特征之一;但在私有云中,你的需求需要不同专业产品的集成、共同协作得到满足,初期投入巨大。因此,在私有云中,成本投入需要全局考虑,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对需求必须有所取舍。
综合性的对成本投入分析,公有云非常适用于预算紧张的初创型公司,但当公司规模发展壮大至一定规模,云主机相关资源服务达到一定临界点时,每月的账单费用及增速相比于自建基础架构已不存在优势,则需要重新进行平衡考虑。通常评估成本投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当前、未来、趋势以及匹配企业发展策略。总之,对于中小型、预算有限的初创型企业,公有云是最优的云化方案,但对于中大型企业,则需要进行全面的成本评估。
混合云
如果既想灵活、低成本投入又想保证核心业务服务质量、安全合规。有没有一种方案或产品可以满足以上需求:
混合云:融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企业可选择将临时性、按需付费的业务组件部署在公有云中,将敏感数据、核心业务,安全合规的部署在私有云中。
那么既然混合云这么好,企业是否直接从传统行业上混合云?答案是否定的,混合云是企业已有私有云或公有云后,根据现有云基础架构运行情况,继而优化的方案。直接上混合云所带来的问题是:无法准确预估公有云、私有云的容量规划(计算、网络、存储),从而在企业IT预算上造成严重的偏差等系列问题,因此,非常不推荐直接从零或传统架构上混合云。
混合云是在企业的私有云或公有云在运营过程中遇到安全、合规、扩容、成本等问题后的架构优化,适用于遇到以上问题的各类企业(通常为中大型企业)。
总结
由上可知,公有云具有业务连续性高,服务质量高,成本投入低,但是安全性能比较低,一般适合初创型企业;混合云具有业务连续性、服务质量、安全性都高,但是需要建立在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基础之上,无法准确预估公有云、私有云的容量规划,容易在企业预算上造成严重偏差等系列问题;私有云除去前期投入成本大之外,具有业务连续性强,服务质量高,安全性能好等优点,适合中小型传统企业。
云容科技
云容科技推产品Vision Stack 布局私有云新未来
中云微迅杭州云容科技团队的使命和目标也就在于此,云容科技推出企业私有云产品——Vision Stack。产品具有简单、易用、稳定的特点,并成功在国内某互联网金融集团部署运行!
我们坚信,未来私有云是一个基点,而混合云则是方向,找准最佳云平衡点,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配合自身优秀的大数据(提升管理与商业智能)、大互联(包括IoT在内的全连接)与大安全(端到端的全局监测与防护)的能力,为用户提供领先的新IT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