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算法的遥感图像加解密matlab仿真
1.程序功能描述
通过DNA算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加密和解密,分析加解密处理后图像的直方图,相关性,熵,解密后图像质量等。
2.测试软件版本以及运行结果展示
MATLAB2022A版本运行
3.核心程序
%generate_chenstream(x0,y0,z0,w0);//产生密钥流 x0=0.07628261275522; y0=0.77258554999421; z0=0.14153066287988; w0=0.53152627474363; [lx,ly,lz,lw]=generate_chenstream_gen(x0,y0,z0,w0,KEY_STREAM_LENGTH,0); load func\Scramble_matrix.mat %dna_enc(img,img_dna,lx_rule);//对M*N的img进行DNA编码,输出为M*4N的img_dna,编码规则为rule dat1 = dna_rules(imgs,lx(1),0); %置乱 dat2 = dna_rules(R,ly(1),0); %扩散 dat3 = dna_xor(dat1,dat2,lz(1)); %解码 dat_enc = dna_rules(dat3,lw(1),1); dat_enc = uint8(dat_enc); subplot(132); imshow(dat_enc); title(['加密图']); save func\encode.mat dat_enc % %计算熵 % disp('熵:'); % S1 = func_shang(imgs) % S2 = func_shang(dat_enc) % %相关性分析 % disp('相关性分析:'); % [R1,R2,R3]=func_xgx(imgs,Row,Col); % [R1,R2,R3] % [R1,R2,R3]=func_xgx(dat_enc,Row,Col); % [R1,R2,R3] load func\encode.mat [Row,Col,k] = size(dat_enc); KEY_STREAM_LENGTH = 4*Row*Col; %generate_chenstream(x0,y0,z0,w0);//产生密钥流 x0=0.07628261275522; y0=0.77258554999421; z0=0.14153066287988; w0=0.53152627474363; [lx,ly,lz,lw]=generate_chenstream_gen(x0,y0,z0,w0,KEY_STREAM_LENGTH,1); load func\Scramble_matrix.mat %dna_enc(img,img_dna,lw_rule); dat_dec1 = dna_rules(dat_enc,lw(1),0); %inv_diffusion(img_dna); dat_dec2 = dna_rules(R,ly(1),0); %inv_permu_trans(img_dna,ly); dat_dec3 = dna_xor(dat_dec1,dat_dec2,lz(1)); %dna_dec(img,img_dna,lx_rule); dat_dec = dna_rules(dat_dec3,lx(1),1); dat_dec = uint8(dat_dec); subplot(133); imshow(dat_dec); dat_dec_=dat_dec; title(['解密图']); save func\right_mat.mat dat_dec PSNR = psnr(uint8(imgs), uint8(dat_dec))
4.本算法原理
DNA算法的核心在于利用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配对规则来进行信息编码和解密。DNA分子由四种核苷酸组成: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这四种核苷酸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规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
基于 DNA 算法的遥感图像加密步骤如下:
图像预处理
将遥感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以减少数据量。
对灰度图像进行分块处理,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子块。
DNA 编码
采用合适的编码方法将每个子块的像素值转换为 DNA 序列。例如,对于一个 8 位灰度值,可以使用 2 位 DNA 编码,即 00(A)、01(C)、10(G)、11(T)。
对每个子块的 DNA 序列进行随机化处理,以增加加密的安全性。
DNA 操作
杂交操作:随机选择两个子块的 DNA 序列进行杂交,生成新的 DNA 序列。
酶切操作:利用特定的酶对杂交后的 DNA 序列进行切割。
连接操作:将切割后的 DNA 片段进行连接,形成新的 DNA 序列。
重复上述操作多次,以增加加密的复杂性。
密钥生成与管理
生成随机密钥,用于控制 DNA 操作的过程。密钥可以包括杂交的位置、酶切的位置和连接的方式等信息。
对密钥进行加密存储,以确保安全性。
加密图像生成
将经过多次 DNA 操作后的 DNA 序列转换回二进制数据,得到加密后的子块。
将加密后的子块组合起来,形成加密后的遥感图像。
基于 DNA 算法的遥感图像加解密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潜力的方法。通过利用 DNA 分子的结构和特性,结合密码学的原理,可以实现对遥感图像的高效、安全加密和解密。然而,目前该方法还存在一些挑战,如 DNA 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密钥管理的复杂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