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计算机网络_网络层_网络层的基本功能、路由算法

网络层

设计思路:向上指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网络层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是使异构的网络实现互连。

  • 物理层中继系统:中继器、集线器
  •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交换机
  •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
  •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

TCP/IP体系在网络互连上采用的做法是在网络层采用标准化协议,但相互连接的网络可以是异构的。

物理层的集线器、中继器连接的结点都属于同一个冲突域,即集线器、中继器不能划分冲突域。

数据链路层的网桥、交换机可以划分冲突域,但是不能划分广播域。

路由器可以划分冲突域,还能划分广播域。

通常所说的局域网LAN特指使用路由器分割的网络,也就是广播域。

路由器

在同一网络中传递数据,无需路由器的参与,而跨网络通信必须通过路由器进行转发。

从结构上看,路由器由路由选择分组转发两部分构成,而从模型的角度上看,路由器是网络层设备,它实现了网络模型的下三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路由选择部分与分组转发部分

路由选择部分也称控制部分,其核心构件是路由选择处理机

分组转发部分由3部分组成:①交换结构 ②一组输入端口 ③一组输出端口。有三种常用的交换方法:通过存储器进行交换、通过总线进行交换和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交换。

路由器主要完成两个功能,一是分组转发(当一个分组到达时所采取点动作),二是路由计算(确定哪一条路径)。前者处理通过路由器的数据流,关键操作是转发表查询,转发及相关的队列管理和任务调度等;后者通过和其他路由器进行基于路由协议的交互,完成路由表的计算。

路由器和网桥的重要区别:网桥与高层协议无关,而路由器是面向协议的。

路由表与路由转发

标准的路由表有四个项目:目的网络IP地址、子网掩码、下一条IP地址、接口

默认路由:为了减少转发表的重复项目,使用一个默认路由代替所有具有相同“下一跳”的项目,并将默认路由设置得比其他项目的优先级低。

“转发”和“路由选择”的区别

要注意路由表不等于转发表

转发时路由器根据转发表把收到的IP数据报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它仅涉及一个路由器,而路由选择则涉及很多路由器,路由表是许多路由器协同工作的结果。

SDN

软件定义网络(SDN)是近年流行的一种创新网络架构,采用集中式的控制平面分布式的数据平面

在SDN中,路由器之间连交换路由信息都不需要了。路由器的工作很单纯,就是收到分组、查找转发表、转发分组。

SDN的接口:

  • 对上层应用的开发者提供的编程接口:北向接口
  • SDN控制器和转发设备建立双向会话的接口:南向接口
  • SDN控制器集群内部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接口:东西向接口

SDN的优缺点

优点:

  1. 全局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高速转发,既利于控制平面的全局优化,又利于高性能的网络转发。
  2. 灵活可编程与性能的平衡。
  3. 降低成本,控制和数据平面分离后,尤其是在使用开放的接口协议后,实现了网络设备的制造与功能软件的开发相分离,从而有效降低了成本。(有点像面向对象开发的感觉)

SDN的问题:

  1. 安全风险
  2. 瓶颈问题,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控制器可能成为网络性能的瓶颈。

拥塞控制

在通信子网中,因出现过量的分组而引起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称为拥塞

拥塞控制的方法有两种:

  1. 开环控制:这是一种静态的预防方法,说白了就是在设计网络时就尽量把可能导致拥塞的因素考虑周到,封杀在襁褓之中。
  2. 闭环控制:事先不考虑有关发生拥塞的各种因素,采用检测网络系统去监视,及时检测哪里发生了拥塞。是基于反馈环路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方法。

网络层的主要目的是:在任意结点间进行数据报传输。(不是可靠传输)

路由器连接的异构网络是指: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均不同。

在路由器互联的多个局域网的结构中,要求每个局域网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协议可以不同,而网络层以上的高级协议必须相同。


路由算法

静态路由算法(非自适应路由算法):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

动态路由算法(自适应路由算法):路由表项是通过相互连接的路由器之间彼此交换信息,然后按照一定的算法优化出来的。

静态路由算法的特点是简便和开销较小,在拓扑变化不大的小网络中运行效果很好。(最关键是简单啊,管理员人肉修改,哪来这么多牛鬼蛇神)

动态路由算法,能改善网络的性能,并有助于流量控制,但算法复杂会增加网络的负担。

常用的动态路由算法又可分为两类:距离-向量路由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慢收敛导致路由器接收了无效的路由信息最可能导致路由回路问题。

posted @ 2023-07-21 21:09  拾一贰叁  阅读(8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