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k8s与yarn
在分布式系统资源管理领域,YARN(Yet Another Resource Negotiator) 和 Kubernetes(K8s) 是两种主流技术,但设计目标和适用场景有显著差异。以下是深度对比分析:
1. 核心定位对比
| 维度 | YARN | Kubernetes | 
|---|---|---|
| 起源 | Hadoop 生态(2012年) | Google Borg 的延续(2014年) | 
| 核心目标 | 大数据批处理作业的资源调度 | 容器化应用的编排与自动化管理 | 
| 生态归属 | Apache Hadoop 生态 | 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 | 
| 适用场景 | Hadoop MapReduce、Spark 等批处理任务 | 微服务、Web应用、Serverless、AI训练等 | 
2. 架构设计对比
(1) YARN 架构
graph TB
  RM(ResourceManager) --> NM1(NodeManager)
  RM --> NM2(NodeManager)
  AM1(ApplicationMaster) --> NM1
  AM2(ApplicationMaster) --> NM2
  Client --> RM
- 核心组件:
- ResourceManager:全局资源调度,分配 Container。
- NodeManager:节点资源监控与任务执行。
- ApplicationMaster:单个应用的任务调度(如 Spark Driver)。
 
- 资源模型:基于 Container(内存、CPU核心数)静态分配。
(2) Kubernetes 架构
graph TB
  Master --> API_Server
  API_Server --> Scheduler
  API_Server --> Controller_Manager
  Master --> etcd
  Node1(Kubelet) --> Pod1
  Node1 --> Pod2
  Node2(Kubelet) --> Pod3
- 核心组件:
- Master:API Server、Scheduler、Controller Manager。
- Node:Kubelet(管理 Pod)、容器运行时(如 Docker)。
- Pod:最小调度单元,包含一个或多个容器。
 
- 资源模型:基于 Pod 的动态资源请求(Requests/Limits)。
3. 关键能力对比
(1) 资源调度
- 
YARN: - 静态资源划分:通过队列(Queue)预分配资源(如 30% 给生产队列)。
- 调度策略:Capacity Scheduler(队列容量保障)、Fair Scheduler(公平共享)。
- 局限:不支持动态扩缩容,资源利用率较低。
 
- 
Kubernetes: - 动态调度:根据 Pod 的 requests/limits自动选择节点。
- 高级策略:节点亲和性(Node Affinity)、污点容忍(Taints/Tolerations)、优先级抢占。
- 弹性伸缩:支持 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HPA)和 Cluster Autoscaler。
 
- 动态调度:根据 Pod 的 
(2) 应用生命周期管理
- 
YARN: - 管理 有界任务(如 Spark 作业):启动→运行→结束。
- 无内置服务发现,需依赖外部工具(如 ZooKeeper)。
 
- 
Kubernetes: - 管理 长运行服务(如 Web Server)和 任务型作业(Job/CronJob)。
- 内置服务发现(Service/DNS)、滚动更新、健康检查。
 
(3) 容错与高可用
- 
YARN: - ResourceManager HA:通过 ZooKeeper 实现主备切换。
- 任务失败后由 ApplicationMaster 重试。
 
- 
Kubernetes: - Master 组件 HA:API Server 多副本 + etcd 集群。
- Pod 故障自动重启,Deployment 保障副本数。
 
(4) 多租户与隔离
- 
YARN: - 通过队列实现资源隔离,进程级隔离(Container)。
- 不支持细粒度权限控制(依赖 Hadoop Kerberos)。
 
- 
Kubernetes: - Namespace 隔离资源,结合 RBAC 控制权限。
- 容器级隔离(Cgroups/Namespaces),安全性更高。
 
4. 性能与扩展性
| 指标 | YARN | Kubernetes | 
|---|---|---|
| 集群规模 | 支持万级节点(Hadoop 生态优化) | 官方支持 5000节点/15万 Pod | 
| 调度延迟 | 较高(秒级) | 较低(毫秒级,优化后可达百毫秒) | 
| 资源利用率 | 较低(静态分配) | 较高(动态分配 + 超卖) | 
| 扩展性 | 依赖 Hadoop 生态插件 | 通过 CRD(自定义资源)灵活扩展 | 
5. 典型应用场景
YARN 更适合:
- 运行 Hadoop 生态任务(如 Hive on Tez、Spark on YARN)。
- 企业已有 Hadoop 集群,需统一管理批处理作业。
- 对容器化无强需求,追求与 HDFS 深度集成。
Kubernetes 更适合:
- 云原生应用:微服务、Serverless(Knative)、Service Mesh(Istio)。
- 混合负载:同时运行 Web 服务、AI 训练任务、定时作业。
- 多云/混合云部署:利用 K8s 的跨云一致性。
6. 与大数据生态的整合
- 
YARN: - 原生支持 Hadoop 组件(HDFS、MapReduce、Spark)。
- 社区工具成熟,但扩展新框架(如 Flink)需适配。
 
- 
Kubernetes: - Spark:通过 spark-submit --master k8s直接提交任务。
- Flink:Native K8s 部署模式,支持 Session/Application 集群。
- 挑战:存储层需对接 HDFS 或云存储(如 S3),网络配置复杂。
 
- Spark:通过 
7. 运维复杂度对比
| 运维任务 | YARN | Kubernetes | 
|---|---|---|
| 安装部署 | 需配置 Hadoop 生态组件(HDFS/ZK等) | 工具链成熟(kubeadm、kops、RKE) | 
| 监控 | 依赖第三方工具(如 Ambari、Prometheus) | 原生集成 Metrics API + 丰富生态(Grafana、Prometheus) | 
| 升级 | 版本兼容性复杂(如 HDP/CDH 升级) | 滚动升级支持良好(kubeadm upgrade) | 
| 学习成本 | 熟悉 Hadoop 生态 | 需掌握容器、Pod、Service 等概念 | 
8. 未来趋势
- YARN:在 Hadoop 存量市场仍占重要地位,但增长放缓。
- Kubernetes:
- 大数据领域:Spark/Flink 等框架积极支持 Native K8s 模式。
- Serverless:K8s 成为底层标准(如 AWS EKS、Azure AKS)。
- 混合架构:K8s 与 YARN 共存(如 YuniKorn 调度器在 K8s 上模拟 YARN 行为)。
 
总结:选型建议
- 
选择 YARN 当: - 已有 Hadoop 集群且主要运行 MapReduce/Spark 批处理作业。
- 追求与 HDFS 的零成本集成。
- 无需容器化或复杂生命周期管理。
 
- 
选择 Kubernetes 当: - 新建云原生体系,需统一管理微服务和大数据任务。
- 需要弹性伸缩、多云部署能力。
- 愿意投入容器化改造和运维学习成本。
 
- 
混合方案: 
 使用 K8s 运行在线服务 + YARN 管理离线计算,通过数据湖(如 HDFS/S3)联通两者。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