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马岛

这篇同样写于qq空间,但就是在刚才。
看完《杜马岛》,内心有个呼喊的声音从弱到强,从强到弱,就是“我需要救赎”。我知道,这种感觉看电影《黑天鹅》后,也产生过。但是,那时,挥挥胳膊,向朋友抱怨一番后,就基本过去了。这次不行,这次,像是心内的血液被搅乱了。真想去献血,把这混乱的血,从体内放出去。
 
斯蒂芬-金,这人,不陌生了。因为,他写了《肖申克的救赎》
 
第一次让人恶心后还有些心有余悸的害怕是看宠物公墓。
 
宠物公墓看了三遍。第一遍是在害怕、心惊、不解中零零碎碎翻看完毕的。第二遍是无聊时每次挑选几个片段看完的,第三次是半夜时分仔细盯着电脑看完的。看完第三遍,不再相信屏幕里会突然冒出个鬼脸,或者一扭头发现自己家死了好几年的猫突然跳到了自己床上这种事会发生了。
 
然后是黑暗的另一半等等。只记得,没看几本,终于转向去看希区柯克的书。但,黑暗的光泽不减前者,于是选择性忘记这些人和他们的电影以及书。
 
在知行上看到有人卖二手的书,左右手竟然痒和《杜马岛》的埃德加断掉的右手一般相似。是的,奇痒难耐。那种买书的心情无与伦比。
 
埃德加是每当那个断掉的已经不存在的右手开始由轻微发痒而转为奇痒难耐时,唯一解救的方法,就是画画。
而那时,唯一不让双手和心奇痒难耐的方法,就是买书。随便什么书都可以,只要不是工具书。
 
《杜马岛》三个字,犹如灵异般攫住双眼的注意力,bingo!!!就是它,必须买下它。
 
而,真正开始翻看这本斯蒂芬金的书,是在国庆节开始前两天。
 
尽管不算晦涩的文字还带有着些许的幽默,但,这本书读起来,真的是费神费力。起初的三四天,每晚翻看不过五页,就合书而睡。曾几度怀疑,这花了五块钱的书,是否值得。
 
伴随双节假期结束日子的不断逼近,每晚翻看的页数逐渐递增,乃至于几何级数增加。
 
书的布局,叙事风格,正如网上评论一样,前半部分节奏较慢,对心理细节刻画的入木三分,后半部分情节却大起大落,尽管思路有些跟不上,也有些怀疑是否是作者急于收笔,但是,仍然让人欲罢不能。
 
以至于,尽管明知今天早晨要早起出游,昨晚依旧看到1:15。是的,凌晨1:15.
 
恐怖的故事,搅动的心难以安眠。但是,今天,终于看到了最后。终于翻看到了最后一页。
 
这本书的魔力,自此消失了。
 
或许,以后,我还会再翻看,但是至少,最近不会了。
 
这本书,很好,很不错。但是,那种透到心底的凉,依然覆盖了友情、亲情所带来的救赎的温暖。
 
等长大些再看一遍吧、
posted on 2012-10-05 21:57  Ming明、  阅读(56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