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C学习-4-浅谈CPU核心数和线程数的关系(性能核/能效核)

JUC学习-4-浅谈CPU核心数和线程数的关系

一、概念: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CPU都是多核的,线程是CPU调度的最小单位。同一时刻,一个CPU核心只能运行一个线程,也就是CPU内核和同时运行的线程数是1:1的关系,也就是说8核的CPU同时可以执行8个线程的代码。但Intel引入超线程技术后,产生了逻辑处理器的概念,使核心数与线程数形成1:2的关系。

二、查看任务管理器:

可以看到 我的内核数是16,逻辑处理器是24 并不是1:2的关系,而是1:1.5

image

三、查看CPU型号:

win + R 
输入 dxdiag 

image


image

描述:

处理器是 Intel Core i7-14650HX,标注为 24 CPUs(即24个逻辑处理器),结合之前任务管理器显示的内核数(16)和逻辑处理器数(24),可以确认以下结论:

CPU Intel i7-14650HX 采用了 混合架构设计(性能核P-core + 能效核E-core),具体分配如下:

性能核(P-core):
  • 支持超线程(Hyper-Threading),1物理核 = 2逻辑处理器。
  • 数量:8个P-core → 16线程。
能效核(E-core):
  • 不支持超线程,1物理核 = 1逻辑处理器。
  • 数量:8个E-core → 8线程。

总计:

物理内核数:16(8P + 8E)。
逻辑处理器数:24(16 + 8)。
比例:16核:24线程 = 1:1.5(非传统1:2)。

四、为什么Intel采用这种设计:

  1. 性能优化:
    P-core负责高负载任务(如游戏、渲染),E-core处理后台任务(如下载、更新),兼顾性能与能效。
  2. 功耗控制:
    在轻薄本或高性能笔记本中,E-core可降低日常使用的功耗,延长续航。
posted @ 2025-06-20 09:31  skystrivegao  阅读(66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