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个体心理学

摘要

我们由自己赋予环境的意义决定,而不是由环境决定。心灵和肉体是一个整体,彼此互助合作。生活方式和情绪倾向会不断地影响肉体,并且情绪也会表现在肉体上,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当我们解决不了问题时会产生自卑感,为了逃避问题而追求优越感。如果我们拥有勇气,并以与他人合作为基础,就可以克服自卑感。我们不能仅仅治疗病人的病征,更重要的是找出他的目的,改变优越感的目标,让他发现生活中有用的一面。人生三大现实是职业、社会、性。母亲的任务是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并将孩子的合作能力扩散到父亲乃至全社会上。父亲应以平等的立场和妻子合作,照顾并保护家庭。家庭各成员应平等、团结,不能敌对。对待职业需要早期的努力、不过分强调金钱、不把它作为逃避爱情和社会问题的借口。

生活的意义

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被我们所赋予的意义,或者说是我们对现实的解释。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蕴含着他对这个世界和他自己的看法。他似乎是在用自己的行为向世人宣告“我就是这个样子,而世界就是那种形态”,这便是他赋予自己以及生活的意义。我们被我们赋予现实的意义决定了自己:当我们以某种特殊经验来作为自己未来生活的基础时,很有可能就犯了某种错误。

人生的三大事实:

1)我们需要依靠地球提供给我们的资源繁衍生息。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我们的行为都是对人类生活情境的解答:它们显现出我们心目中哪些事情是必要的、合适的、可能的、有价值的。职业。

2)我们是人类种族的一员。个人为了自己的幸福,也为了人类的福利,所采取的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和别人发生联系。社会。

3)人类有两种性别。个体和人类集体生命的存续都依赖于这一事实。性。

只有私人的意义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意义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时才有存在的可能。所有真正的“生活意义”的标准是:它们都是共同的意义,它们是别人能够分享的意义,也是能被别人认定为有效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是:对别人发生兴趣以及互助合作,他所做的每件事似乎都是被其同类的喜好所指引,当他遭遇困难时,他会选择用不和别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方法来加以克服。

这与我们以往的观点不同:“对于自己,我们又该做什么呢?如果一个人老是考虑别人,老是为别人的利益奉献自己,他难道不会感到痛苦吗?如果一个人想使自己得到适当的发展,他无论如何也应该为自己设想一下吧?我们难道不应该学习怎么保护自己的利益,或加强我们自身的人格吗?”这个观点大谬不然,假如一个人在他赋予的生活意义里,希望对别人有所贡献,而且他的情感也指向了这个目标,他自然会把自己的人格塑造到理想状态,根据自己的目标调整自己,根据自己的社会感觉来训练自己,从练习中获得种种能力和技巧。祖宗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可以证实奉献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萨特:他人即地狱。

他人的眼光影响我的自由意志,左右我的选择,这令我痛苦,尤其是有时候在他人的影响下做出违背心意的选择的时候。自己打上了他人的烙印。

在三种情境下的儿童最容易将错误的意义赋予生活:

1)器官缺陷。这种儿童的心灵负担非常重,因此只关注自己,很难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

2)被娇宠。这种儿童认为生活的意义是,独占鳌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人,并获取心中想要的每件东西。

3)被忽视。这种儿童不知道爱与合作为何物,他们构建了一种没有把这些友善力量考虑在内的生活解释。他们不知道他们能有对别人有利的行为来赢取感情和尊敬,因此,他不但怀疑别人,也不能信任自己。

要了解个人赋予自己和生活的意义,最大的帮助是来自其记忆,每种记忆都代表了某些值得回忆之事,不管能想起来的是多么少的一点点。

加入无法找出最初的错误(儿童早期的记忆),那么讨论或治疗也都没有效果,而改进的唯一方法,在于训练他们更合作及更有勇气地面对生活

赋予生活以某种意义时可能会犯错误,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不断努力,而不能把肩上的重担推给别人、口出怨言以博取关怀和同情,或觉得非常丢脸而自暴自弃。

心灵与肉体

预见运动的方向是心灵最重要的功用,因此心灵在生活中占据着主宰的地位。同时肉体也影响着心灵,因为做出动作的是肉体。心灵只能在肉体所拥有的以及它可能被训练发展出来的能力之内指使肉体。

肉体和心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两部分,彼此互助合作。心灵利用在肉体中能发现的所有潜能,帮着把肉体带入一种对各种困难都是安全而优越的地位。在肉体的每种活动中,在每种表情和病征中,我们都能看到心灵目标的铭记。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为达到一种能使我们获得安全感的地位,这是心灵的目标,为了到达目标,心灵必须具体化目标,选择具体的方向。心灵所选择的方向,事实上有可能是有害的,但它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心灵误以为它是最有利者。

个人的感情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肉体,可是它们却不受制于肉体,个人的感情主要是由个人的目标和他的生活方式决定的。感情不会和生活方式对立,目标一旦定下,感情就会为了获得它而适应自身。感情是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一个对群众患有恐惧症的人,当他留在家里,或者指使另一个人时,他的焦虑感就会消失。

只有在儿童眼前有一个可供追逐的目标(以现实的兴趣、别人的兴趣、合作的兴趣为基础),而这个目标的达成又比挡在前面的障碍对他们更重要,他们才会继续勇敢前进。如果他们努力争取某种身外之外,他们自然会训练自己,使自己具有获得它们的能力。

身体的整个形状和发展不仅受心灵的影响,而且可以反映出心灵的错误和缺点。每个人会将他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到身体上,窘迫、害怕、紧张等,对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生活方式和其对应的情绪倾向,会不停地对身体发展施加影响,因此一定要有正确的目标。

由于心灵是一个整体,而同样的生活方式又会贯穿其所有表现,因此,个人的情绪和思想必定会全部和生活方式一致。如果我们看到某种情绪很明显地引起了困难,而且违反了个人的利益,只想改变这种情绪是完全没用的。它是个人生活的正当表现,只有改变生活方式,才能将其斩草除根。我们绝不能只治疗一种病征或一种单独的表现,我们必须在整个生活方式中(生活方式的定义),在心灵解释其经验的方式中,在它赋予生活的意义中,在它为答复由身体和环境接受的印象而做的动作中,找出其错误所在。

自卑感和优越感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勇气,便能通过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这种感觉。

自卑情结的定义:当一个人面对问题时,他表示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结。愤怒、眼泪和道歉都可能是自卑情绪的表现。

优越感:当一个人面对问题时,他不是依靠勇气去解决它,而是通过补偿的方式来麻痹自己。

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着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被遮掩或避而不谈,个人不再追求成功而是极力避免失败,在困难面前彷徨、退却。在面临困难时,最彻底的退缩表现就是自杀,此时个人对所有的生活问题都已经放弃了寻找解决之道。

如果我们问:“为什么这么害怕行为不当呢?”对这问题的唯一解答是:“因为这些人把成功的目标定得太高了!”

自卑感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之所以增加的原因。因为人类永远达到理想的目标,所以自卑感一定时刻伴随着我们,我们也会一直去追寻优越感。

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极具弹性的,一个人越健康、越接近正常,当他的努力在某一特殊方向收到阻挠时,他也能找寻其他的解决之道,而精神病患者会认为只有这个方向可以走,必须如此做。

优越感的目标一旦被具体化,个人便不会在生活样式中犯错误。个人的习惯和病征,对达到具体的目标而言,都是完全正确、完美无瑕的。所以我们应该改变优越感的目标,而不是尝试去治疗病征。

如何做才能帮助用错误的方法追求优越感的人呢?人类对价值和成功的所有判断,总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这是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共同之处。我们对行为、理想、目标、行动和性格特征的各种要求,都是它们应该有助于人类的合作。鼓励他合作,让他发现生活中有用一面的重要性。除非一个人害怕采用生活中有用的一面会遭受到挫折,他是不会固守在无用的一面。

早期的记忆

个人做出优越感的努力,是整个人格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在个人的心灵生活中看到它的影子。这对我们了解个人生活方式有两个帮助:1)可以选择任一行为表现开始我们的研究;2)可供研究的材料非常丰富,如字、思想、感觉、姿势。在所有的心灵现象中,最能展示个人生活方式的是个人的早期记忆。

骄纵或轻视都不能很好地帮助病人,我们应向他表示一个人对其同类的兴趣,为了他的幸福,也为了别人的利益,我们必须和他合作,帮助找出他的困难。

当我们听到懒散时,总能找到某个人习惯于帮他收拾东西;当我们听到怕黑暗和怕孤单的孩子时,总能找到某个经常注意他、抚慰他的人。

梦的目标是它所留下来的感觉。个人造出的感觉必然和他的生活样式保持一致。

在人类的心灵中,已经预存有执行生活样式,并使之固定和加强的各种方法,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激起心境的能力。梦是想在个人生活样式和他当前的问题之间建立联系,而又不愿意对个人的生活样式提出新要求的一种企图。每一个梦都是自我陶醉和催眠,它的全部目的就是引起一种让我们准备应付某种问题的心境。

家庭的影响

母亲的技巧是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她只有真正对孩子有兴趣,而且一心一意要赢取他的情感,保护他的利益,才会使用母亲的技巧。对母道的追求就是人类对优越地位,即成为神圣的目标的一种表现。

母亲的工作有三个:1)自己给予孩子一个可信赖人物的最初经验;2)将这种信任和友谊扩散到父亲身上;3)再将信任扩散到整个人类社会。

所有被宠坏的孩子都会害怕某些东西,他们利用他们的害怕来吸引注意,结果就使这种情绪成为他们生活样式的一部分。

假如我们能体会到合作和爱情是绝对无法用武力获得的,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一定可以避免没有必要的紧张和没有用处的努力。

在家庭生活的全部行为之中,并不需要应用权威,假如其中有一个成员特别突出,或比别人更受重视,那一定非常不幸。

作为父亲,他必须证明他对妻子、对儿女,以及对社会都是一个好伙伴。他必须以良好的方式应对生活的三个问题,必须以平等的立场和妻子合作,照顾并保护家庭。父亲绝不应该表现得好像他在施舍,其他人则在收受。

只有夫妻双方都认为他们的共同幸福高于个人利益时,才可能真正合作,即对对方的兴趣多于对自己的兴趣。在孩子面前不要秀恩爱,夫妻之爱不能和他们对孩子的爱相互比拟,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彼此不能抵消对方,如果夫妻之爱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露骨,会让孩子觉得地位降低了,从而导致拒绝合作。家庭不该过分强调金钱,金钱的事情应该在家庭的经济能力之内,以合作的方式妥善安排。

在家庭中,各成员都应该平等、合作、团结一致,不应该有敌对的感觉,也不应该让孩子觉得他有敌人并花费时间与之抗争。

学校的影响

学校的目标:培养平等、独立且负责的伙伴。

教师的目标:对孩子感兴趣,找出孩子的兴趣,利用孩子某种高度发展的兴趣,鼓励他在其他方面发展兴趣。

现代教育的缺点是:在学校生活中,强调竞争训练。对孩子而言,这是一种不幸。假如他击败了别的孩子,他的不幸不见得比屈居人后而万念俱灰的孩子少。这两种情况下,他都会变得只对自己感兴趣,他的目标将不会是奉献,而是夺取。

在教育中引起最大困扰的不是儿童自身的限制,而是他认为他具有的各种限制。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全力设法增加儿童的信心和勇气,并消除他由于对生活方式的解释而对自己订下的限制。

能够妨碍兴趣的,并不是遗传,而是灰心或对失败的畏惧。

孩子的错误个性的表现:

  • 被宠坏的孩子只有在受到嘉奖或赞赏时才肯学习,要求别人把注意放在自己身上。当他面临问题时,他的反应是做出强迫别人代他解决问题的行动。
  • 要成为众人注意的中心的孩子,假如不能如愿,他们会搞恶作剧,带坏其他孩子。
  • 懒惰的孩子,除非他的懒惰是对父母或老师的直接攻击,否则他们几乎都是野心勃勃而又怕遭到失败打击的孩子。当他失败时,以懒为借口表示自己不是无能,而成功时还能收到别人的夸奖。如果他不再懒惰,别人将以他的成就来评判他,而不再重视他可能达成的成就。懒孩子还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他期望别人能帮他完成所有的事。
  • 喜欢在同伴中起带头作用的儿童,大部分感兴趣的是嫩让他统领别人。人类需要领袖,但是大家需要的是能顾全大众利益的领袖。

犯罪及其预防

如果父母天天板着脸孔,事事吹毛求疵,他们不可能将孩子教育成良好的公民;如果他们骄纵孩子,让他成为舞台上的主角,他就会觉得自己很重要而不愿意做任何有创造性的努力,以博取其他人的赞扬。正确做法是教会孩子合作之道,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反正一定要有人先开头的,如果别人不肯合作,那并不是你的事,我的看法是由你自己先开头,不必管别人合作不合作。

职业

如果孩子脚踏实地做自己的工作,而且也专心致力于为别人奉献自己,那么他和其他人一样有用,他唯一的职责就是训练自己,设法支持自己,并在分工制度的架构中安置好自己的兴趣。

对待职业的态度:

  1. 早期的努力是晚年成功的最佳基础。不要因为害怕孩子受到环境的伤害而扼杀孩子的兴趣。
  2. 在家庭生活中不应过分强调金钱的价值,否则若孩子将“赚钱”作为唯一目标,他长大后即使腰缠万贯,他的所作所为也不会为别人带来益处。
  3. 不要把职业作为逃避爱情和社会问题的借口。

人及其同伴

结婚之后,双方都必须负起某些责任,这是整个社会他们的期待。社会希望他们生育健全的子女,并以合作的精神将之抚育成人。

决定一个人的并不是他的环境,而是他对环境的估计。

任何一种严肃而重要的生活或工作,都不能先替自己安排脱身之计。

posted @ 2022-01-11 22:26  sjmuvx  阅读(12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