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潮即将来临,人工智能和我们的职业规划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无数的机器被发明出来参与到社会分工当中,机器就和人开始了激烈的竞争。旧的工作被取代,新的岗位不断涌现。有些人抓住了新的机遇,而另一些人则被日新月异的技术彻底淘汰。时代在剧烈的变化。

1830年,几百个愤怒的裁缝,冲进缝纫机发明家蒂莫尼亚的工厂,捣毁了那些不知疲倦、手脚麻利、昼夜不停工作,抢走他们饭碗的机器。但是这注定是一场徒劳的反抗,机械化的浪潮仍旧势不可挡的席卷而来。

20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又重新来到一个新浪潮的起点:人工智能。

如果说前两次的工业革命是从体力全方位的取代人类,那么人工智能则是从智力上对人类的全方位替代。而这种变化开始让失业的危机笼罩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2017年的8月8日,九寨沟地震发生的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写了一篇相当专业的新闻稿,用时25秒。

特斯拉的辅助驾驶系统,已经被应用到最新的电动汽车上,开始为人类服务。

曾经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快递行业,如今却疯狂的进入了一个自动化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工作开始由机器来取代,无人送货还在试点,但是机器分拣早已经在大规模应用了。从购物之后的物流跟踪、时效,我们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这个变化。

一些监控下的图像识别系统,准确率和速度早已经远远超过人类,能够轻松的辨认、标记和追踪监控下的内容,甚至这股汹涌的浪潮也涌到了我们的农村。

似乎是在突然之间,人工智能在无数的领域迅速的发展,而我们的工作或多或少也得到了机器和智能的辅助,工作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然而辅助是替代的开始,霍金曾经在英国《卫报》当中说到:工厂自动化已经让众多的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而人工智能的兴起很有可能会让失业潮波及到中产阶级。

一份花旗银行和牛津大学联合发布的报告当中指出:在美国47%的就业岗位可能会被机器替代,而在中国这个比例是77%。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现在的人工智能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呢?

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我们还处在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的程度,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功能,都是用巨量的人力堆砌出来的
即便如此,现在的人工智能更准确的讲:(我们目前看起来更像是人工智障,哈哈哈哈哈)

但是我们并不能够局限于当下来看待人工智能,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正如摩尔定律所描述的计算机算力的发展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很有可能也是非线性的,很可能我们高高兴兴吃着火锅,唱着歌儿,突然工作就没了。

那么面对这一切,我们该如何去有效的应对呢?科学的职业规划和持续的技能学习将会是必要的。缺乏规划,入错行业,就可能会和“11年进宫做太监”,“49年加入国民党”一样,不小心踩到浪潮的尾巴上。

人和机器的竞争存在一条“分数线”,只要不及格就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纯体力劳动就是这样的案例:力气小、效率低 、成本高的纯体力劳动,几乎已经完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而脑力劳动并不是绝对安全的,简单、重复、固定的、有着明确规则的工作,有着更大的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而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更侧重于人本身的工作将会更加安全。

时代的变化太快了,我们不能够总是指望着一招鲜吃遍天,找个组织,背靠大树好乘凉,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所有人都会被新的浪潮带动起来,产生新的变化。

所以说保持不断的学习的能力,持续的去提升自己的智能水平和不可替代性,将会是职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要素。

posted @ 2018-08-24 17:58  洪韬  阅读(47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