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作者谈到了做过程和做工程的不同。工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而过程是来创造这个东西。即使过程很重要,但注重过程也不是目的,目的是实现功能和客户的需求。然而因工程庞大,很多人都在探索的时候都迷失了方向。

  其实在把实现方法分割成实现过程,虽然提升了效率,也产生了弊端。最重要的信息,由于中间的一些人要权衡一些东西,在取舍和传递的时候很可能遗漏或变质了不少。客户和编程人员之间夹杂了那么多部门,反之编程人员实现的东西却要给客户直接使用,难免的,客户会觉得哪里哪里少了什么。夸张的,或不夸张的,之间的种种真的就像书中造秋千一样,结果与期望相差甚远。

  过程是提供方便的途径,是必须走的,但不一定要这么走,也就不是死模型。我感觉要灵活的应对。也有可能是我说的轻松吧。

  有的时候,我们真的要完全按照客户的需求走。不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某个功能而忘了本质,有可能这个功能很好,实现的很巧妙,客户可能需要,但经常使用的模块却不是很令人舒心。这样,就应该调整重心。

  哎,我现在还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看待应用的。有时候理解,有时候也无奈。什么免费软件上都会有很对与vip,广告,代理挂钩的地方,其中并不是必需的需求。但实现的价值确实公司和员工的需求。也只能平常心吧,大公司购买的系统就不会给人家插广告了不是?我想说需求也不是被排在第一位的位置。

  关于模型的陈述,我感觉作者还是倾向于瀑布模型,以为它更贴近于本质。其实我也看不懂他说的是啥,但能听其中的道理,学什么不都是本质好吗?条条框框的,在哪里都是能模仿的。

  工程,在个人的层次上还谈不到。工程是管理人员在一定层次上向下组织的。而个人的作用就是服从安排和完成相应的任务,扮演弹性角色。这样就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家迷路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工程本来就是因作业量大,参加人员多而产生的。在一开始不也是不需要工程的吗?同样,身为初学者的我们code也不需要工程。

  但我们在学,专业知识还没有学多精,就已经在练习和“同事”,“客户”交流了。也没见我们学过一个要求中到底什么才是实现的目的。有人可能会想,你傻吗,要求你还看不懂?那目前“工程”还小呢,为啥还要一步步的“摆”出来呢?我懂,是为了以后工程大的时候更清晰的理解。那实现的目的呢?就不会增多吗?虽然我也想不到练习理解目的的方法,但可能这就是大家从侧重目的转向侧重过程的原因——我侧重过程的习惯了。更何况,实现目的是客观的——我们用不到,过程是主观的——我们碰的着。

posted on 2015-10-29 16:51  消失。  阅读(12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