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常用标签

一、框架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指示浏览器准备接收一个TEXT或HTML文件); charset=utf-8"(HTML编码方式为utf-8)>

        <title>标题</title>

    </head>

    <body>

        <h1>正文</h1>

    </body>

</html>

HTML,CSS,JavaScript。

1. HTML是网页内容的载体。内容就是网页制作者放在页面上想要让用户浏览的信息,可以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等。

2. CSS样式是表现。就像网页的外衣。比如,标题字体、颜色变化,或为标题加入背景图片、边框等。所有这些用来改变内容外观的东西称之为表现。

3. JavaScript是用来实现网页上的特效效果。如:鼠标滑过弹出下拉菜单。或鼠标滑过表格的背景颜色改变。还有焦点新闻(新闻图片)的轮换。可以这么理解,有动画的,有交互的一般都是用JavaScript来实现的。

三、代码注释。

<!--注释文字 -->

语义化。

   明白每个标签的用途(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此标签合理)比如,网页上的文章的标题就可以用标题标签,网页上的各个栏目的栏目名称也可以使用标题标签。文章中内容的段落就得放在段落标签中,在文章中有想强调的文本,就可以使用 em 标签表示强调等等。

标签。

1、<span>标签是没有语义的,它的作用就是为了设置单独的样式用的。

2、<p>段落文本</p>

 注意一段文字一个<p>标签,如在一篇新闻文章中有3段文字,就要把这3个段落分别放到3个<p>标签中。

3、<hx>标签来制作文章的标题。
标题标签一共有6个,h1、h2、h3、h4、h5、h6分别为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五级标题、六级标题。并且依据重要性递减。<h1>是最高的等级。
语法:
<hx>标题文本</hx> (x为1-6)
文章的标题前面已经说过了,可以使用标题标签,另外网页上的各个栏目的标题也可使用它们。

 

4、强调。

<em>和<strong>

但两者在强调的语气上有区别:<em> 表示强调,<strong> 表示更强烈的强调。并且在浏览器中<em> 默认用斜体表示,<strong> 用粗体表示。两个标签相比,目前国内前端程序员更喜欢使用<strong>表示强调。

语法:

<em>需要强调的文本</em>  

<strong>需要强调的文本</strong> 

引用文本。

(1)<q>引用文本</q>,表短文本引用。

注:此标签会自动为引用文本添加双引号。

<blockquote>引用文本</blockquote>,表长文本引用。

注:此标签会使浏览器自动缩进。

6、换行标签。

xhtml1.0写法:

<br />

html4.01写法:

<br>

空格。

   注:一个标签对应一个空格。

横线分隔。

html4.01版本 <hr>

xhtml1.0版本 <hr />

注意:

1. <hr />标签和<br />标签一样也是一个空标签,所以只有一个开始标签,没有结束标签。

2. <hr />标签的在浏览器中的默认样式线条比较粗,颜色为灰色,可能有些人觉得这种样式不美观,没有关系,这些外在样式在我们以后学习了css样式表之后,都可以对其修改。

3. 大家注意,现在一般使用 xhtml1.0 的版本(其它标签也是),这种版本比较规范。

9、<address>标签,为网页加入地址信息

<address>联系地址信息</address>。  在浏览器上显示的样式为斜体

插入代码标签。

<code>

<code>var i=i+300;</code>

注意:在文章中一般如果要插入多行代码时不能使用<code>标签了。

语法:

<code>代码语言段</code>

注:如果是多行代码,可以使用<pre>标签。

添加列表标签。

(1)<ul>

  <li>信息</li>

  <li>信息</li>

   ......

</ul>

注:ul-li是没有前后顺序的信息列表。会自动在句前添加小圆点。

 

2)<ol>

   <li>信息</li>

   <li>信息</li>

   ......

</ol>

注:ol-li是有先后顺序的信息列表,每项<li>前都自带一个序号,序号默认从1开始。

<div>…</div>花粉出独立的逻辑部分。

 

13、table标签,认识网页上的表格

创建表格的四个元素:

table、tbody、tr、th、td

1、<table>…</table>:整个表格以<table>标记开始、</table>标记结束。

2、<tbody>…</tbody>:当表格内容非常多时,表格会下载一点显示一点,但如果加上<tbody>标签后,这个表格就要等表格内容全部下载完才会显示。如右侧代码编辑器中的代码。

3、<tr>…</tr>:表格的一行,所以有几对tr 表格就有几行。

4、<td>…</td>:表格的一个单元格,一行中包含几对<td>...</td>,说明一行中就有几列。

5、<th>…</th>:表格的头部的一个单元格,表格表头。

6、表格中列的个数,取决于一行中数据单元格的个数。

 

运行得:

 

总结:

1、table表格在没有添加css样式之前,在浏览器中显示是没有表格线的

2、表头,也就是th标签中的文本默认为粗体并且居中显示

14、css样式,为表格加入边框

<style type="text/css">

table tr td,th{border:1px solid #000;}

</style>

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title>为表格添加边框</title>

<style type="text/css">

table tr td,th{border:1px solid #000;}

</style>

</head>

 

<body>

<table summary="">

  <tr>

    <th>班级</th>

    <th>学生数</th>

    <th>平均成绩</th>

  </tr>

  <tr>

    <td>一班</td>

    <td>30</td>

    <td>89</td>

  </tr>

  <tr>

    <td>二班</td>

    <td>35</td>

    <td>85</td>

  </tr>

  <tr>

    <td>三班</td>

    <td>32</td>

    <td>80</td>

  </tr>

</table>

</body>

</html>

运行得:

 

15、caption标签,为表格添加标题和摘要

摘要的内容是不会在浏览器中显示出来的。它的作用是增加表格的可读性(语义化),使搜索引擎更好的读懂表格内容,还可以使屏幕阅读器更好的帮助特殊用户读取表格内容。

语法:<table summary="表格简介文本">

标题

用以描述表格内容,标题的显示位置:表格上方。

语法:

<table>

    <caption>标题文本</caption>

    <tr>

        <td>…</td>

        <td>…</td>

        …

    </tr>

</table>

16、<a>标签,链接到另一个页面

语法:

<a  href="目标网址"  title="鼠标滑过显示的文本">链接显示的文本</a>

例如:

<a  href="http://www.imooc.com"  title="点击进入慕课网">click here!</a>

title属性的作用,鼠标滑过链接文字时会显示这个属性的文本内容。此目标网址会在当前页面显示。

17、在新建浏览器窗口中打开链接

<a>标签在默认情况下,链接的网页是在当前浏览器窗口中打开,有时我们需要在新的浏览器窗口中打开。

如下代码:

<a href="目标网址" target="_blank">click here!</a>

18、<img>标签,为网页插入图片

语法:

<img src="图片地址" alt="下载失败时的替换文本" title = "提示文本">

举例:

<img src = "myimage.gif" alt = "My Image" title = "My Image" />

讲解:

1、src:标识图像的位置;

2、alt:指定图像的描述性文本,当图像不可见时(下载不成功时),可看到该属性指定的文本;

3、title:提供在图像可见时对图像的描述(鼠标滑过图片时显示的文本);

4、图像可以是GIF,PNG,JPEG格式的图像文件。

18、表单标签,与用户交互

语法:

<form   method="传送方式"   action="服务器文件">

讲解:

1.<form> :<form>标签是成对出现的,以<form>开始,以</form>结束。

2.action :浏览者输入的数据被传送到的地方,比如一个PHP页面(save.php)。

3.method : 数据传送的方式(get/post)。

注:所有表单控件(文本框、文本域、按钮、单选框、复选框等)都必须放在 <form></form> 标签之间(否则用户输入的信息可提交不到服务器上哦!)。

19、文本输入框、密码输入框

语法:

<form>

   <input type="text/password" name="名称" value="文本" />

</form>

1、type:

   当type="text"时,输入框为文本输入框;

   当type="password"时, 输入框为密码输入框。

2、name:为文本框命名,以备后台程序ASP 、PHP使用。

3、value:为文本输入框设置默认值。(一般起到提示作用)

例:<form>

  姓名:

  <input type="text" name="myName">

  <br/>

  密码:

  <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

</form>

运行得:

 

20、文本域,支持多行文本输入

语法:

<textarea  rows="行数" cols="列数">文本</textarea>

1、<textarea>标签是成对出现的,以<textarea>开始,以</textarea>结束。

2、cols :多行输入域的列数。

3、rows :多行输入域的行数。

4、在<textarea></textarea>标签之间可以输入默认值。

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title>文本域</title>

</head>

<body>

<form action="save.php" method="post" >

    <label>个人简介:</label>

    <textarea cols="45" rows="5">在这里输入内容...</textarea>

    <input type="submit" value="确定"  name="submit" />

    <input type="reset" value="重置"  name="reset" />

</form>

</body>

</html>

运行得:

 

21、单选框、复选框,让用户选择

语法:

<input   type="radio/checkbox"   value="值"    name="名称"   checked="checked"/>

1、type:

   当 type="radio" 时,控件为单选框

   当 type="checkbox" 时,控件为复选框

2、value:提交数据到服务器的值(后台程序PHP使用)

3、name:为控件命名,以备后台程序 ASP、PHP 使用

4、checked:当设置 checked="checked" 时,该选项被默认选中

例:

 

运行得:

 

22、下拉列表框,节省空间

1、value:

2、selected="selected":

设置selected="selected"属性,则该选项就被默认选中。

23、下拉列表框进行多选

下拉列表也可以进行多选操作,在<select>标签中设置multiple="multiple"属性,就可以实现多选功能,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下,进行多选时按下Ctrl键同时进行单击(在 Mac下使用 Command +单击),可以选择多个选项。

24、提交按钮,提交数据

语法:

<input   type="submit"   value="提交">

type:只有当type值设置为submit时,按钮才有提交作用

value:按钮上显示的文字

25、重置按钮,重置表单信息

语法:

<input type="reset" value="重置">

type:只有当type值设置为reset时,按钮才有重置作用

value:按钮上显示的文字

26、label标签

label标签不会向用户呈现任何特殊效果,它的作用是为鼠标用户改进了可用性。如果你在 label 标签内点击文本,就会触发此控件。就是说,当用户单击选中该label标签时,浏览器就会自动将焦点转到和标签相关的表单控件上(就自动选中和该label标签相关连的表单控件上)。

语法:

<label for="控件id名称">

注意:标签的 for 属性中的值应当与相关控件的 id 属性值一定要相同。

四、CSS。

1、CSS全称为“层叠样式表 (Cascading Style Sheets)”,它主要是用于定义HTML内容在浏览器内的显示样式,如文字大小、颜色、字体加粗等。

编写css样式语句,第一步:把这三个短语用<span></span>括起来。(见右边代码编辑器13行)

第二步:写入下列代码:(见右边代码编辑器7-8行)

Span { color:red; }

2、CSS代码语法

 

选择符:又称选择器,指明网页中要应用样式规则的元素,如本例中是网页中所有的段(p)的文字将变成蓝色,而其他的元素(如ol)不会受到影响。

声明:在英文大括号“{}”中的的就是声明,属性和值之间用英文冒号“:”分隔。当有多条声明时,中间可以英文分号“;”分隔,如下所示:

p{font-size:12px;color:red;}

注意:

1、最后一条声明可以没有分号,但是为了以后修改方便,一般也加上分号。

2、为了使用样式更加容易阅读,可以将每条代码写在一个新行内

3、CSS注释代码

/*注释语句*/

4、CSS样式。优先级:内联式 > 嵌入式 > 外部式

(1)内联式css样式,直接写在现有的HTML标签中

内联式css样式表就是把css代码直接写在现有的HTML标签中,如下面代码:

<p style="color:red">这里文字是红色。</p>

注意要写在元素的开始标签里,下面这种写法是错误的:

<p>这里文字是红色。</p style="color:red">

并且css样式代码要写在style=""双引号中,如果有多条css样式代码设置可以写在一起,中间用分号隔开。如下代码:

<p style="color:red;font-size:12px">这里文字是红色。</p>

 

2)嵌入式css样式,写在当前的文件中

嵌入式css样式,就是可以把css样式代码写在<style type="text/css"></style>标签之间。如下面代码实现把三个<span>标签中的文字设置为红色:

<style type="text/css">

span{

color:red;

}

</style>

嵌入式css样式必须写在<style></style>之间,并且一般情况下嵌入式css样式写在<head></head>之间。

 

3)外部式css样式,写在单独的一个文件中

外部式css样式(也可称为外联式)就是把css代码写一个单独的外部文件中,这个css样式文件以“.css”为扩展名,在<head>内(不是在<style>标签内)使用<link>标签将css样式文件链接到HTML文件内,如下面代码:

<link href="bas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注意:

1、css样式文件名称以有意义的英文字母命名,如 main.css。

2、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是固定写法不可修改。

3、<link>标签位置一般写在<head>标签之内。

 

5、选择器。

每一条css样式声明(定义)由两部分组成,形式如下:

选择器样式; }

1)类选择器

语法:

.类选器名称{css样式代码;}

注意:

1、英文圆点开头

2、其中类选器名称可以任意起名(但不要起中文噢)

使用方法:

第一步:使用合适的标签把要修饰的内容标记起来,如下:

<span>胆小如鼠</span>

第二步:使用class="类选择器名称"为标签设置一个类,如下:

<span class="stress">胆小如鼠</span>

第三步:设置类选器css样式,如下:

.stress{color:red;}/*类前面要加入一个英文圆点*/

2)ID选择器

1、为标签设置id="ID名称",而不是class="类名称"。

2、ID选择符的前面是井号(#)号,而不是英文圆点(.)。

 

 

 

 

 

 

 

 

 

 

 

 

 

 

 

 

 

(3)类选择器和ID选择器的区别。

相同点:可以应用于任何元素
不同点:

1、ID选择器只能在文档中使用一次。与类选择器不同,在一个HTML文档中,ID选择器只能使用一次,而且仅一次。而类选择器可以使用多次。

2、可以使用类选择器词列表方法为一个元素同时设置多个样式。我们可以为一个元素同时设多个样式,但只可以用类选择器的方法实现,ID选择器是不可以的(不能使用 ID 词列表)。

4)子选择器。

 

6、CSS的特殊性。

浏览器是根据权值来判断使用哪种css样式的,权值高的就使用哪种css样式。标签的权值为1,类选择符的权值为10,ID选择符的权值最高为100。

;

 

注意:还有一个权值比较特殊--继承也有权值但很低,有的文献提出它只有0.1,所以可以理解为继承的权值最低。

6、层叠。

层叠就是在html文件中对于同一个元素可以有多个css样式存在,当有相同权重的样式存在时,会根据这些css样式的前后顺序来决定,处于最后面的css样式会被应用。

 

6、文字排版。

1)字体大小。

body{font-family:"宋体";}

注意不要设置不常用的字体,因为如果用户本地电脑上如果没有安装你设置的字体,就会显示浏览器默认的字体。(因为用户是否可以看到你设置的字体样式取决于用户本地电脑上是否安装你设置的字体。)

(2)字号、颜色。

body{font-size:12px;color:#666}

(3)粗体。

p span{font-weight:bold;}

(4)斜体。

p a{font-style:italic;}

(5)下划线。

p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

(6)删除线。

 .oldPrice{text-decoration:line-through;}

 

9、段落排版。

1)缩进。

p{text-indent:2em;}

<p>1922年的春天,一个想要成名名叫尼克卡拉威(托比?马奎尔Tobey Maguire 饰)的作家,离开了美国中西部,来到了纽约。那是一个道德感渐失,爵士乐流行,走私为王,股票飞涨的时代。为了追寻他的美国梦,他搬入纽约附近一海湾居住。</p>

注意2em的意思就是文字的2倍大小。

(2)行间距(行高)。

如下实现设置段落行间距为1.5倍。

p{line-height:1.5em;}

<p>菲茨杰拉德,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巨擘之一,兼具作家和编剧双重身份。他以诗人的敏感和戏剧家的想象为"爵士乐时代"吟唱华丽挽歌,其诗人和梦想家的气质亦为那个奢靡年代的不二注解。</p>

(3)中文字间距、字母间距。

中文字间隔、字母间隔设置:

如果想在网页排版中设置文字间隔或者字母间隔就可以使用    letter-spacing 来实现,如下面代码:

h1{

    letter-spacing:50px;

}

...

<h1>了不起的盖茨比</h1>

注意:这个样式使用在英文单词时,是设置字母与字母之间的间距。

单词间距设置

如果我想设置英文单词之间的间距呢?可以使用 word-spacing 来实现。如下代码:

h1{

    word-spacing:50px;

}

...

<h1>welcome to imooc!</h1>

(4)对齐。

h1{

    text-align:center/right/left;

}

<h1>了不起的盖茨比</h1>

五、元素。

1、元素分类。

CSS中,html中的标签元素大体被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块状元素内联元素(又叫行内元素)内联块状元素

常用的块状元素有:

<div>、<p>、<h1>...<h6>、<ol>、<ul>、<dl>、<table>、<address>、<blockquote> 、<form>

常用的内联元素有:

<a>、<span>、<br>、<i>、<em>、<strong>、<label>、<q>、<var>、<cite>、<code>

常用的内联块状元素有:

<img>、<input>

(1)块级元素。

html中<div>、 <p>、<h1>、<form>、<ul> 和 <li>就是块级元素。

设置display:block就是将元素显示为块级元素。如下代码就是将内联元素a转换为块状元素,从而使a元素具有块状元素特点。

块级元素特点:

1、每个块级元素都从新的一行开始,并且其后的元素也另起一行。(真霸道,一个块级元素独占一行)

2、元素的高度、宽度、行高以及顶和底边距都可设置。

3、元素宽度在不设置的情况下,是它本身父容器的100%(和父元素的宽度一致),除非设定一个宽度。

2)内联元素。

html中,<span>、<a>、<label>、 <strong> 和<em>就是典型的内联元素行内元素)(inline)元素。当然块状元素也可以通过代码display:inline将元素设置为内联元素。如下代码就是将块状元素div转换为内联元素,从而使 div 元素具有内联元素特点。

 div{

     display:inline;

 }

 

......

 

<div>我要变成内联元素</div>

内联元素特点:

1、和其他元素都在一行上;

2、元素的高度宽度及顶部和底部边距不可设置;

3、元素的宽度就是它包含的文字或图片的宽度,不可改变。

3)内联块状元素。

内联块状元素(inline-block就是同时具备内联元素、块状元素的特点,代码display:inline-block就是将元素设置为内联块状元素。(css2.1新增),<img>、<input>标签就是这种内联块状标签。

inline-block 元素特点:

1、和其他元素都在一行上;

2、元素的高度、宽度、行高以及顶和底边距都可设置。

六、盒模型。

1、边框。

盒子模型的边框就是围绕着内容补白的线,这条线你可以设置它的粗细样式颜色(边框三个属性)。

盒子模型的边框就是围绕着内容补白的线,这条线你可以设置它的粗细样式颜色(边框三个属性)。

如下面代码为 div 来设置边框粗细为 2px、样式为实心的、颜色为红色的边框:

div{

    border:2px  solid  red;

}

上面是 border 代码的缩写形式,可以分开写:

div{

    border-width:2px;

    border-style:solid;

    border-color:red;

}

注意:

1、border-style(边框样式)常见样式有:

dashed(虚线)| dotted(点线)| solid(实线)。


2、border-color(边框颜色)中的颜色可设置为十六进制颜色,如:

border-color:#888;//前面的井号不要忘掉。


3、border-width(边框宽度)中的宽度也可以设置为:

thin | medium | thick(但不是很常用),最常还是用象素(px)。

只为一个边框设置样式:

div{border-bottom:1px solid red;}

同样可以使用下面代码实现其它三边(上、右、左)边框的设置:

border-top:1px solid red;

border-right:1px solid red;

border-left:1px solid red;

2、宽度和高度。

 

比如:

css代码:

div{

    width:200px;

    padding:20px;

    border:1px solid red;

    margin:10px;    

}

html代码:

<body>

   <div>文本内容</div>

</body>

元素的实际长度为:10px+1px+20px+200px+20px+1px+10px=262px。

 

3、填充。

元素内容边框之间是可以设置距离的,称之为填充”。

如下代码:

div{padding:20px 10px 15px 30px;}

顺序一定不要搞混。可以分开写上面代码:

div{

   padding-top:20px;

   padding-right:10px;

   padding-bottom:15px;

   padding-left:30px;

}

如果上、右、下、左的填充都为10px;可以这么写

div{padding:10px;}

如果上下填充一样为10px,左右一样为20px,可以这么写:

div{padding:10px 20px;}

4、边界。

元素与其它元素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边界(margin)来设置。边界也是可分为上、右、下、左。如下代码:

div{margin:20px 10px 15px 30px;}

也可以分开写:

div{

   margin-top:20px;

   margin-right:10px;

   margin-bottom:15px;

   margin-left:30px;

}

如果上右下左的边界都为10px;可以这么写:

div{ margin:10px;}

如果上下边界一样为10px,左右一样为20px,可以这么写:

div{ margin:10px 20px;}

总结一下:padding和margin的区别,padding在边框里,margin在边框外。

七、CSS布局模型。

布局模型与盒模型一样都是 CSS 最基本、 最核心的概念。 但布局模型是建立在盒模型基础之上,又不同于我们常说的 CSS 布局样式或 CSS 布局模板。如果说布局模型是本,那么 CSS 布局模板就是末了,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CSS包含3种基本的布局模型,用英文概括为:Flow、Layer 和 Float。
在网页中,元素有三种布局模型:
1、流动模型(Flow)
2、浮动模型 (Float)
任何元素在默认情况下是不能浮动的,但可以用 CSS 定义为浮动,如 div、p、table、img 等元素都可以被定义为浮动。如下代码可以实现两个 div 元素一行显示。

div{

    width:200px;

    height:200px;

    border:2px red solid;

    float:left;

}

<div id="div1"></div>

<div id="div2"></div>

效果图:

 

设置两个元素一左一右

div{

    width:200px;

    height:200px;

    border:2px red solid;

}

#div1{float:left;}

#div2{float:right;}

效果图:

 

3、层模型(Layer)

层布局模型就像是图像软件PhotoShop中非常流行的图层编辑功能一样,每个图层能够精确定位操作,但在网页设计领域,由于网页大小的活动性,层布局没能受到热捧。但是在网页上局部使用层布局还是有其方便之处的。

层模型有三种形式:

1、绝对定位(position: absolute)

绝对定位,需要设置position:absolute(表示绝对定位),这条语句的作用将元素从文档流中拖出来,然后使用left、right、top、bottom属性相对于其最接近的一个具有定位属性的父包含块进行绝对定位。如果不存在这样的包含块,则相对于body元素,即相对于浏览器窗口

div{

    width:200px;

    height:200px;

    border:2px red solid;

    position:absolute;

    left:100px;

    top:50px;

}

<div id="div1"></div>

 

 

效果图:

 

2、相对定位(position: relative)

相对定位,需要设置position:relative(表示相对定位),它通过left、right、top、bottom属性确定元素在正常文档流中的偏移位置。相对定位完成的过程是首先按static(float)方式生成一个元素(并且元素像层一样浮动了起来),然后相对于以前的位置移动,移动的方向和幅度由left、right、top、bottom属性确定,偏移前的位置保留不动

#div1{

    width:200px;

    height:200px;

    border:2px red solid;

    position:relative;

    left:100px;

    top:50px;

}

 

<div id="div1"></div>

效果图:

 

3、固定定位(position: fixed)

 

4Relative与Absolute组合使用

使用position:absolute可以实现被设置元素相对于浏览器(body)设置定位

相对于其它元素进行定位

1、参照定位的元素必须是相对定位元素的前辈元素:

<div id="box1"><!--参照定位的元素-->

    <div id="box2">相对参照元素进行定位</div><!--相对定位元素-->

</div>

从上面代码可以看出box1是box2的父元素(父元素当然也是前辈元素了)。

2、参照定位的元素必须加入position:relative;

#box1{

    width:200px;

    height:200px;

    position:relative;        

}

3、定位元素加入position:absolute,便可以使用top、bottom、left、right来进行偏移定位了。

#box2{

    position:absolute;

    top:20px;

    left:30px;         

}

5、代码简写。

通常有下面三种缩写方法:

1、如果top、right、bottom、left的值相同,如下面代码: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可缩写为:

margin:10px;

2、如果top和bottom值相同、left和 right的值相同,如下面代码:

margin:10px 20px 10px 20px;

可缩写为:

margin:10px 20px;

3、如果left和right的值相同,如下面代码:

margin:10px 20px 30px 20px;

可缩写为:

margin:10px 20px 30px;

注意:padding、border的缩写方法和margin是一致的。

6、长度值。

长度值

长度单位总结一下,目前比较常用到px(像素)、em、% 百分比,要注意其实这三种单位都是相对单位。

1、像素

像素为什么是相对单位呢?因为像素指的是显示器上的小点(CSS规范中假设“90像素=1英寸”)。实际情况是浏览器会使用显示器的实际像素值有关,在目前大多数的设计者都倾向于使用像素(px)作为单位。

2、em

就是本元素给定字体的 font-size 值,如果元素的 font-size 为 14px ,那么 1em = 14px;如果 font-size 为 18px,那么 1em = 18px。如下代码:

p{font-size:12px;text-indent:2em;}

上面代码就是可以实现段落首行缩进 24px(也就是两个字体大小的距离)。

下面注意一个特殊情况:

但当给 font-size 设置单位为 em 时,此时计算的标准以 p 的父元素的 font-size 为基础。如下代码:

html:

<p>以这个<span>例子</span>为例。</p>

css:

p{font-size:14px}

span{font-size:0.8em;}

结果 span 中的字体“例子”字体大小就为 11.2px(14 * 0.8 = 11.2px)。

3、百分比

p{font-size:12px;line-height:130%}

设置行高(行间距)为字体的130%(12 * 1.3 = 15.6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