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J 2021] 插入排序、小熊的果篮
题目描述
插入排序是一种非常常见且简单的排序算法。小 Z 是一名大一的新生,今天 H 老师刚刚在上课的时候讲了插入排序算法。
假设比较两个元素的时间为 \(\mathcal O(1)\),则插入排序可以以 \(\mathcal O(n^2)\) 的时间复杂度完成长度为 \(n\) 的数组的排序。不妨假设这 \(n\) 个数字分别存储在 \(a_1, a_2, \ldots, a_n\) 之中,则如下伪代码给出了插入排序算法的一种最简单的实现方式:
这下面是 C/C++ 的示范代码:
for (int i = 1; i <= n; i++)
for (int j = i; j >= 2; j--)
if (a[j] < a[j-1]) {
int t = a[j-1];
a[j-1] = a[j];
a[j] = t;
}
这下面是 Pascal 的示范代码:
for i:=1 to n do
for j:=i downto 2 do
if a[j]<a[j-1] then
begin
t:=a[i];
a[i]:=a[j];
a[j]:=t;
end;
为了帮助小 Z 更好的理解插入排序,小 Z 的老师 H 老师留下了这么一道家庭作业:
H 老师给了一个长度为 \(n\) 的数组 \(a\),数组下标从 \(1\) 开始,并且数组中的所有元素均为非负整数。小 Z 需要支持在数组 \(a\) 上的 \(Q\) 次操作,操作共两种,参数分别如下:
\(1~x~v\):这是第一种操作,会将 \(a\) 的第 \(x\) 个元素,也就是 \(a_x\) 的值,修改为 \(v\)。保证 \(1 \le x \le n\),\(1 \le v \le 10^9\)。注意这种操作会改变数组的元素,修改得到的数组会被保留,也会影响后续的操作。
\(2~x\):这是第二种操作,假设 H 老师按照上面的伪代码对 \(a\) 数组进行排序,你需要告诉 H 老师原来 \(a\) 的第 \(x\) 个元素,也就是 \(a_x\),在排序后的新数组所处的位置。保证 \(1 \le x \le n\)。注意这种操作不会改变数组的元素,排序后的数组不会被保留,也不会影响后续的操作。
H 老师不喜欢过多的修改,所以他保证类型 \(1\) 的操作次数不超过 \(5000\)。
小 Z 没有学过计算机竞赛,因此小 Z 并不会做这道题。他找到了你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两个正整数 \(n, Q\),表示数组长度和操作次数。
第二行,包含 \(n\) 个空格分隔的非负整数,其中第 \(i\) 个非负整数表示 \(a_i\)。
接下来 \(Q\) 行,每行 \(2 \sim 3\) 个正整数,表示一次操作,操作格式见【题目描述】。
输出格式
对于每一次类型为 \(2\) 的询问,输出一行一个正整数表示答案。
样例 #1
样例输入 #1
3 4
3 2 1
2 3
1 3 2
2 2
2 3
样例输出 #1
1
1
2
提示
【样例解释 #1】
在修改操作之前,假设 H 老师进行了一次插入排序,则原序列的三个元素在排序结束后所处的位置分别是 \(3, 2, 1\)。
在修改操作之后,假设 H 老师进行了一次插入排序,则原序列的三个元素在排序结束后所处的位置分别是 \(3, 1, 2\)。
注意虽然此时 \(a_2 = a_3\),但是我们不能将其视为相同的元素。
【样例 #2】
见附件中的 sort/sort2.in 与 sort/sort2.ans。
该测试点数据范围同测试点 \(1 \sim 2\)。
【样例 #3】
见附件中的 sort/sort3.in 与 sort/sort3.ans。
该测试点数据范围同测试点 \(3 \sim 7\)。
【样例 #4】
见附件中的 sort/sort4.in 与 sort/sort4.ans。
该测试点数据范围同测试点 \(12 \sim 14\)。
【数据范围】
对于所有测试数据,满足 \(1 \le n \le 8000\),\(1 \le Q \le 2 \times {10}^5\),\(1 \le x \le n\),\(1 \le v,a_i \le 10^9\)。
对于所有测试数据,保证在所有 \(Q\) 次操作中,至多有 \(5000\) 次操作属于类型一。
各测试点的附加限制及分值如下表所示。
| 测试点 | \(n \le\) | \(Q \le\) | 特殊性质 |
|---|---|---|---|
| \(1 \sim 4\) | \(10\) | \(10\) | 无 |
| \(5 \sim 9\) | \(300\) | \(300\) | 无 |
| \(10 \sim 13\) | \(1500\) | \(1500\) | 无 |
| \(14 \sim 16\) | \(8000\) | \(8000\) | 保证所有输入的 \(a_i,v\) 互不相同 |
| \(17 \sim 19\) | \(8000\) | \(8000\) | 无 |
| \(20 \sim 22\) | \(8000\) | \(2 \times 10^5\) | 保证所有输入的 \(a_i,v\) 互不相同 |
| \(23 \sim 25\) | \(8000\) | \(2 \times 10^5\) | 无 |
算法分析
这是普及组第二题啊,啥时候普及组第二题也这么有难度了?我们来看100%的数据,即使回答是\(O(n)\),时间复杂度是16亿,也不行,更何况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logn)\),根本过不去
我一直纠结在这个问题上,感觉这个题无解
但是这个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保证修改的次数最多有5000次,但是看到这个性质的时候,第一想法就是询问次数这么多,时间复杂度太大了,但最终的答案是要利用这一个性质做文章,我们将之前的序列排好序,每次修改只会修改一个元素,我们只需要\(O(N)\)的给这个元素找好位置即可。使用冒泡排序的思想就可以,所以这样的时间复杂度是5000*8000,回答第二类询问的时候,只需要\(O(1)\)的回答即可。
当然,之前做这个题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我们使用\(w[i]\)表示第i个元素在新排序的数组中的位置,当我们在冒泡排序的时候,这个数组很难记录,当时没有想到结构体数组,我们使用结构体可以记录每个元素的值val和位置id,那么这样的话,id和val始终进行关联,同时我们也能很方便的记录\(W数组\)了
代码
点击查看代码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8005;
int n,q,w[maxn];
struct Val{
int val,id;
}v[maxn];
bool cmp(Val a,Val b){
if(a.val==b.val) return a.id<b.id;
else return a.val<b.val;
}
int main(){
scanf("%d%d",&n,&q);
for(int i=1;i<=n;i++){
scanf("%d",&v[i].val);
v[i].id=i;
}
sort(v+1,v+1+n,cmp);
for(int i=1;i<=n;i++){
w[v[i].id]=i;
}
for(int k=1;k<=q;k++){
int op,x,y;
scanf("%d",&op);
if(op==1){
scanf("%d%d",&x,&y);
int pos;
for(int i=1;i<=n;i++)
if(v[i].id==x) {
v[i].val=y;
pos=i;
}
for(int i=pos;i>=2;i--){
if(v[i].val<v[i-1].val){
swap(v[i],v[i-1]);
continue;
}
if(v[i].val==v[i-1].val&&v[i].id<v[i-1].id){
swap(v[i],v[i-1]);
}
}
for(int i=pos;i<n;i++){
if(v[i].val>v[i+1].val){
swap(v[i],v[i+1]);
continue;
}
if(v[i].val==v[i+1].val&&v[i].id>v[i+1].id){
swap(v[i],v[i+1]);
}
}
for(int i=1;i<=n;i++){
w[v[i].id]=i;
}
}else{
scanf("%d",&x);
printf("%d\n",w[x]);
}
}
return 0;
}
/**
5 20
1 4 9 5 6
1 2 10
1 3 2
2 2
2 3
1 4 1
2 4
2 3
2 2
2 5
1 4 12
2 4
2 3
2 1
1 1 19
2 3
2 1
2 4
1 1 1
2 3
2 2
*/
[CSP-J 2021] 小熊的果篮
题目描述
小熊的水果店里摆放着一排 \(n\) 个水果。每个水果只可能是苹果或桔子,从左到右依次用正整数 \(1, 2, \ldots, n\) 编号。连续排在一起的同一种水果称为一个“块”。小熊要把这一排水果挑到若干个果篮里,具体方法是:每次都把每一个“块”中最左边的水果同时挑出,组成一个果篮。重复这一操作,直至水果用完。注意,每次挑完一个果篮后,“块”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两个苹果“块”之间的唯一桔子被挑走后,两个苹果“块”就变成了一个“块”。请帮小熊计算每个果篮里包含的水果。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一个正整数 \(n\),表示水果的数量。
第二行,包含 \(n\) 个空格分隔的整数,其中第 \(i\) 个数表示编号为 \(i\) 的水果的种类,\(1\) 代表苹果,\(0\) 代表桔子。
输出格式
输出若干行。
第 \(i\) 行表示第 \(i\) 次挑出的水果组成的果篮。从小到大排序输出该果篮中所有水果的编号,每两个编号之间用一个空格分隔。
样例 #1
样例输入 #1
12
1 1 0 0 1 1 1 0 1 1 0 0
样例输出 #1
1 3 5 8 9 11
2 4 6 12
7
10
样例 #2
样例输入 #2
20
1 1 1 1 0 0 0 1 1 1 0 0 1 0 1 1 0 0 0 0
样例输出 #2
1 5 8 11 13 14 15 17
2 6 9 12 16 18
3 7 10 19
4 20
样例 #3
样例输入 #3
见附件中的 fruit/fruit3.in。
样例输出 #3
见附件中的 fruit/fruit3.ans。
提示
【样例解释 #1】
这是第一组数据的样例说明。
所有水果一开始的情况是 \([1, 1, 0, 0, 1, 1, 1, 0, 1, 1, 0, 0]\),一共有 \(6\) 个块。
在第一次挑水果组成果篮的过程中,编号为 \(1, 3, 5, 8, 9, 11\) 的水果被挑了出来。
之后剩下的水果是 \([1, 0, 1, 1, 1, 0]\),一共 \(4\) 个块。
在第二次挑水果组成果篮的过程中,编号为 \(2, 4, 6, 12\) 的水果被挑了出来。
之后剩下的水果是 \([1, 1]\),只有 \(1\) 个块。
在第三次挑水果组成果篮的过程中,编号为 \(7\) 的水果被挑了出来。
最后剩下的水果是 \([1]\),只有 \(1\) 个块。
在第四次挑水果组成果篮的过程中,编号为 \(10\) 的水果被挑了出来。
【数据范围】
对于 \(10 \%\) 的数据,\(n \le 5\)。
对于 \(30 \%\) 的数据,\(n \le 1000\)。
对于 \(70 \%\) 的数据,\(n \le 50000\)。
对于 \(100 \%\) 的数据,\(1 \le n \le 2 \times {10}^5\)。
【提示】
由于数据规模较大,建议 C/C++ 选手使用 scanf 和 printf 语句输入、输出。
核心思路
其实这个题,非常容易想到链表,但是这个题有一个难点:假设某个块和上一个块的颜色一样的话,我们最好的方式是合并,如果不合并的话,每次都会枚举到这个块,都会浪费时间,但是我之前只是维护了一个链表,所以两个块合并的时候,无法将两个块的元素合并起来,后来收到答案启发,应该维护两个链表,还有一个链表维护每个元素的下一个元素是谁,当我们我们合并的时候需要将前一块右端点的下一个元素维护好,同时输出的时候,每一个元素左端点的下一个元素作为左端点
我写这个代码的时候,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当两个块合并的时候,需要判断前一块是否可用,如果可用才能合并,就这个点,卡了我好久
点击查看代码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200005;
struct kuai{
int l,r,k,nxt,pre;
}a[maxn],d[maxn];
int n,b[maxn],xy,cnt;
bool f[maxn];
void fk(){
int i=a[0].nxt;
for(i;i!=-1;i=a[i].nxt){
if(a[i].l>a[i].r){//说明这个区间已经不行了,这里我并没有设置a[i]的后一个区间,所以下次枚举的还是i的下一个区间
int q=a[i].pre;
int h=a[i].nxt;
a[h].pre=q;
a[q].nxt=h;
}else{
//这时面临一个问题,尽管pre和nxt连接起来了,但是如果两个块的值一样的话,仍然不需要输出
if(a[i].k!=a[a[i].pre].k){
if(a[i].l>0) {//如果这个值大于0
cout<<a[i].l<<" ";
a[i].l=d[a[i].l].nxt;
xy--;
//这时就应该判断这个区间是否有用,
//00100第一次中间的1没用,第二次两面的0都没用了,但是
}
}
else{
int q=a[i].pre;
if(a[q].l>a[q].r) continue;
//只要和前面的值相同就合并
d[a[q].r].nxt=a[i].l;
a[q].r=a[i].r;
a[q].nxt=a[i].nxt;
a[a[i].nxt].pre=q;
}
}
}
cout<<endl;
}
int main(){
scanf("%d",&n);
int p,x;
cnt=0;
a[0].k=-1;
a[0].nxt=1;
a[1].pre=0;
for(int i=1;i<=n;i++){
scanf("%d",&x);
if(i<n) d[i].nxt=i+1;
else d[i].nxt=-1;
if(cnt==0||p!=x){
a[cnt].r=i-1;
a[cnt].nxt=cnt+1;
cnt++;
a[cnt].l=i;
a[cnt].k=x;
a[cnt].pre=cnt-1;
}
p=x;
}
a[cnt].r=n;
a[cnt].nxt=-1;
xy=n;
while(xy){
fk();
}
return 0;
}
/**
10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0 1 0 1 0 0 1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0 1 1 0 1 1 0 1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0 0 1 1 0 1 1 0 0 0 0 0 0 1 0 0 1 0 1 1 0 0 0 1 1 1 1 1 0 0
1 6 13 14 15 16 17 19 20 22 23 25 27 28 29 30 31 32 35 36 38 39 41 42 45 46 47 49 55 57 58 67 68 69 70 73 75 76 78 84 85 87 88 89 91 94 99
2 7 18 26 48 50 56 74 79 90 92 95 100
3 8 21 33 59 77 80 96
4 9 24 34 60 97
5 10 61 98
11 62
12 63
37 64
40 65
43 66
44 71
51 72
52 81
53 82
54 83
86
93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