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DSA: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

DeepSeek-V3.2-Exp 是一个基于稀疏注意力机制(DSA,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优化的长上下文处理模型,其核心创新在于高效地处理长序列输入,同时保持模型性能。


🧠 什么是 DSA(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

DSA 是 DeepSeek-V3.2-Exp 模型引入的一种稀疏注意力机制,旨在提高长上下文处理效率。

🔍 DSA 的关键组件:

  1. 闪电索引器(Lightning Indexer):为每个查询 Token 计算与历史 Token 的相关性得分,快速筛选出与当前查询最相关的候选 Token。

  2. 细粒度 Token 选择机制(Fine-grained Token Selection Mechanism):从闪电索引器筛选出的候选 Token 中,选择出最相关的 Top-k 个 Token 参与注意力计算。

通过这两个组件,DSA 将注意力计算的复杂度从 O(n²) 降低到 O(n·k),其中 n 是序列长度,k 是选出的候选 Token 数量,从而提高了长序列处理的效率。


🛠️ 架构设计与实现

DSA 的实现基于 Multi-Query Attention(MQA)架构,其中所有查询共享同一组键(Key)和值(Value)向量,这减少了键值对缓存的大小,降低了内存带宽压力,特别适用于长上下文场景。

在硬件实现上,DSA 的闪电索引器可以使用 FP8 精度,进一步降低计算量和内存占用,提高计算效率。


🧪 训练策略:从稠密到稀疏的平滑过渡

为了将 DeepSeek-V3.1-Terminus 模型平滑迁移到 DSA 架构,采用了分阶段的训练策略:

  1. 密集注意力热身阶段(Dense Warm-up Stage):冻结除闪电索引器之外的所有模型参数,训练闪电索引器学习如何预测主注意力模块的注意力分布。

  2. 稀疏训练阶段(Sparse Training Stage):在引入细粒度 Token 选择机制后,继续优化模型参数,使其完全适应 DSA 的稀疏工作模式。

这种训练策略确保了模型在迁移过程中不会丢失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充分发挥 DSA 的优势。


✅ 总结

DeepSeek-V3.2-Exp 通过引入 DSA 机制,实现了长上下文处理效率的显著提升,同时保持了模型性能。其核心创新在于高效的注意力计算和平滑的模型迁移策略,为处理长序列输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posted @ 2025-09-30 10:59  stardsd  阅读(5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