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结号谈项目管理
《集结号》不仅是一个影片,而且是一次战场上的
关于集结号有没有吹响的追查,关于阻击战本身是否就是牺牲战的追问,从昔日战场格杀的远
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与现实有着惊人的相似:由于管理不善,我们的企业正如当年的九连一样,付出了太多的牺牲。
“ 决策的时候很鲁莽,计划的时候不周到,执行的时候不坚决,控制的时候不得力,结束的时候当然就无法得到各个方面的满意”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考量,这些项目进展中关键环节重点管理的缺失,恰恰是当前众多企业在项目进展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工作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常规工作、非常规工作(项目)。《集结号》中九连所承担的任务,是一个非常规工作,属于项目的范围。
这样,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谷子地奉命行使的任务毫无疑问属于项目的范畴,而连长谷子地自然就是一个典型的项目经理,这是一个什么项目呢?谷子地组织战士阻击敌人。预期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呢?掩护大部队撤退。从过程来看,这次阻击战是一次性的;从组织来看,这次任务是临时性的,任务结束于集结号声响;从条件来看,这次任务仅仅为这次战役服务,是变动性。
当明确了谷子地的任务属于项目之后,我们从项目流程的角度来对该项目进行步步解剖。
《集结号》中的项目失败在哪里?
项目管理有哪几步流程呢?前期—— 选择;中期——计划、执行、控制;后期——结束。
从项目选择来看,掩护大部队转移时派出兵力阻击敌人进攻,这是正确的。
问题始自计划。从计划来看,问题就很大,目标非常明确,但计划却残缺不全。作战时间和资源分配值得商榷,区区47人的队伍,能否挡住具有优势兵力的敌人多次进攻?能否拒敌至少4小时?在计划时,恐怕连团长心里都打鼓。何况阻击项目执行时间一再延长,最后以46人全部阵亡而告终。在选择项目经理人谷子地时,在人这个资源上也是有问题的。如果作为连长的谷子地指挥素质高明的话,就不应在开头那段巷战中,6个尖兵遭伏击,就呼啦啦一片从正面冲上去,而是要正面佯攻,侧翼绕过。 谷子地在后面战斗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地利等因素进行智取巧打,而是一味拼命。从这点看,团长挑选谷子地的连队实施阻击,实则是个冒险,打硬仗光靠勇字还不行。
执行不折不扣。从执行来看,虽然敌众我寡,困难重重,但战士们英勇作战,使阻击项目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就执行质量而言,虽然坚持12小时之久,可付出了全连阵亡的代价。
谷子地执着地以集结号声作为项目的终结标志,导致项目实施严重失控,全体战士阵亡。谷子地虽然幸存下来,而九连却常年受屈,没有获得应有的荣誉。根据战争常识,将军带兵外出打仗,有时难以与总部保持讯息畅通,怎么办呢?一般就会再给出一个预备方案,指示将军临机应变。这样项目风险就会大大降低,至少不会全军覆没。
结果令人遗憾。从结束来看,项目管理一般应达到这样几个方面的满意,组织获益、客户满意、相关利益者满意、成员愉快、项目经理满意。就谷子地这个项目来看,组织获益是部分达到了。但是,其他几方面,没有一方面满意。我们看到这个项目很难对烈士本身以及其家属交待,阻击战下来居然只有连长一个人活下来,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项目失败了,资源耗尽了,应该付相应责任。作为项目经理的谷子地,由于偶然的原因活下来,却怀着终生的愧疚。甚至那个最大的责任人,团长刘泽水,最后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做了同样失败的项目:在另一场阻击战中,电台被打坏,接不到上级的撤退命令,拼上了更多的战士的生命,自己也死在了战争中。
《集结号》给今天的企业管理带来了什么启示?
从集结号这个项目, 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反思呢?
进一步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用到项目管理的“1345”分析模型(一个目标、三个管理、四个控制、五个满意)。项目管理的内容很多,归纳起来,得出这样一个简单可操作的模型:
一个目标:作为项目,它的主要目标,必须是正确的、清晰的、可行的。企业家不能像刘泽水那样,简单地下个无边界的命令,而不管能不能实行。
三个管理:
四个控制:项目范围、项目时间、项目质量、项目成本
五个满意:组织获益、客户满意、相关利益者满意、成员愉快、项目经理满意
在项目满意方面,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角度,第一个,组织获益,项目是否让组织受益;第二个,客户满意,项目是否满足客户的需要;第三个,相关利益者满意,与项目本身关联的人员是否从中获益;第四个,成员愉快,项目成员是否从项目中受益;第五个,项目经理满意,项目责任人是否对项目满意。
战场上《集结号》已经划了上句号,但商场上的《集结号》还在不断上演,如果我们的领导者多一些深知,少一些鲁莽,学一点项目管理,哪怕只花个十分钟,了解一下上面这个模型,在我们事业的发展中,相信《集结号》这样的悲剧一定会大为减少!
转摘自csai.
posted on 2008-02-25 14:34 NextStep-V 阅读(15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