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与员工
-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知识员工(或称知识型员工)将成为企业特别是高科技
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
- 管理知识员工要遵循的十大法则——
-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 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愿景;
- 创造合作上进的公司文化;
- 创建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
- 重视与知识员工的沟通;
- 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
- 重视知识员工隐性知识的开发,鼓励知识创新;
- 管理者必须懂得下放决策权;
- 为知识员工提供学习、培训机会,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和事业发展;
- 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也是我们衡量企业并作出选择的十个考察和分析维度
- 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员工属于那种“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其后的辛考茨基认为:知识员工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值。
简单的说,知识员工就是那些从事脑力劳动,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或创造性,追
求个性化、多样化,独立自主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他们通常在研究开发
、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市场营销、广告、销售、资产管理、会计计划、法
律事务、金融和管理咨询等领域工作。
- 美国近年的调查显示,知识员工已占
美国人才市场的59%。在中国,这个数字也在逐年地增长。
-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努克认为,21世纪管理学的最大的挑战,就是知识员工
的管理问题。因而,如何管理知识员工,了解他们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干劲,
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管理者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 知识员工与传统的体力工人或产业工人有许多明显不同。一个典型的区别就
是,过去的工人可能经过长年的累积,工作经验丰富,但其经验只是在其工
作岗位上有用,不能携带,因而,这些工人更需要得到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他
们。相对而言,他们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知识员工则完全不同,他们拥有
生产手段,而且他们的资本——知识是可以携带的,是巨大的智力资源,他们
是机动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需要他们并不比他们需要企业来得少, 企业
把他们不仅仅当作成本,而是看成是为企业创造财富的资源。
----这是雇主的必修课,同时,更应该成为雇员的基本意识和进取指引。
知识员工与知识型企业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合作共生关系。知识员工特点:
(1)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较强。知识员工的能力较强,有独立从事某一
活动的倾向,并在工作过程中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灵感进行创新活动。知识员
工在组织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他们拥有知识资本,富有活力,喜欢有
较大自主性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强调自我引导。这主要表现在对工作场所
和时间的灵活性要求以及整个组织的宽松气氛上。
(2)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和价值追求。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员工更在乎自身
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不愿随遇而安,因为简单容易
的工作不能证明他们的能力;他们喜欢挑战,喜欢在胜任一件挑战性任务的成
功中得到的乐趣和满足。
(3)人员流动频率较大。其原因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意愿:一方面,在这个
重视人力资本的时代,企业都在采取各种手段不断地争夺人才,知识员工作为
企业挖掘人才的首选,其流动频率大可就可想而知了。另一方面,知识员工
本身就有较高的潜在流动意愿,他们越来越看重的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事业而
不是工作,工作只是提供了生活的保障,事业才真正将他们的发展需求与生活
结合起来。他们由追求终身就业的办法转向追求终身就业的能力,由忠于自
己所在的企业转向忠于所从事的事业。这种追求的转向必然导致人才的频繁
流动。
(4)工作过程难以进行监督控制。知识员工的工作很难被他的上司或企业
僵化的规则所控制,对知识员工的劳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是十分艰难的。这
是由于知识员工的工作特点所决定的,他们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中的
不定性成分较大,工作过程一般难以量化,而且可能发生在不定时间和不定场
所,加上知识的生产和运用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因此,其工作过程难以进
行监督控制。
(5)知识成果的无形性。由于在知识型企业里,员工一般以跨越部门以及
组织边界的团队的形式工作,很少独立工作 ,因此,劳动成果多为团队智慧
的结晶而无法分割,导致个人绩效难以衡量。更重要的是,知识员工的工作
成果多为知识产品的缘故。在知识型企业,知识员工创造的是知识密集型的
产品或服务,其工作的成果也许凝聚在一个新软件系统的设计中,磁碟有价而
其包含的知识无价。
----这是雇主的必修课,同时,更应该成为雇员的基本意识和进取指引。
posted on 2007-12-16 08:35 NextStep-V 阅读(21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