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
Linux基础命令
init 0:关机
init 1:单用户模式
init 2:多用户模式(可以看做无网络的init 3)
init 3:多用户模式(就是通常的命令行模式)
init 4:安全模式
init 5:图形模式
init 6:重启
reboot:重启
切换虚拟终端:Ctrl+Alt+F1-F6
对于普通用户登录系统提示符是:$
系统用度登录提示符:#
退出:exit
Linux中几种文件的含义
bin目录:用来存放常用的可执行的文件
sbin目录:用来存放系统常用的可执行文件
home(家)目录:用于存放用户自己的文件或目录
其中root用户的目录名是:/root
而普通用户的目录是在/home目录下,并将用户名作为后一级目录名称
dev目录:设备文件目录
etc目录:配置文件目录
通常可移动式硬件会挂载在/media或/mnt目录下
Linux命令格式:命令 【选项】 【参数】(括号中的可根据情况添加或不添加)
例:ls:查看当前位置所有文件
ls -l:查看文件的详细信息
ls -l /boot:查看boot文件的详细信息
pwd:确定当前目录
cd:切换目录
cd ..:返回上一级目录
cd -:返回上一次目录(注意两者区别,前者是返回当前目录的上级目录,后者是返回上一次进入的目录)
cd ~:返回当前用户的家目录
mkdir:创建文件夹
mkdir -p:创建多级目录
touch:创建文件
touch {1..9}.txt:连续创建文件1.txt,2.txt,3.txt、、、9.txt
cp:复制文件
cp -r:复制文件夹
例:cp -r /etc /mnt/new_name:将etc文件夹复制到mnt下的new_name文件中
mv:移动文件
\mv:不提示的移动文件
rm:删除文件
rm -r:删除文件夹
rm -rf:不提示的删除文件
useradd:新建用户
passwd 用户名:设置用户密码
usermod:修改用户
usermod -G :覆盖式修改组
su - 用户名:切换到指定用户
userdel:删除用户
userdel -r:把用户的主目录一起删除
查看文件内容的命令:cat , more , less
区别:cat:一次性显示所有文件内容,还可以将多个文件连接显示,常与重定向符号配合使用,一般用于文件较少时使用
more:将文件一页一页显示,方便阅读,利用空格键显示下一页,b键回显上页
less:也是将文件一页一页显示,但功能上比more更加弹性,是正统的查看文件命令,可使用pageup,pagedown上下搜索
查看文件内容时:
例:less /etc/passwd
会得到文件的信息,以冒号分割成7个部分
依次为:用户名:密码符:UID:GID:用户信息:家目录:可执行文件
其中可执行文件如果是 /bin/bash 表示是可以执行的,如果是 /sbin/nologin 表示是不可执行的
ls -l 查看文件的详尽信息:
权限信息 硬链接 属主 属组 文件大小 创建时间 文件名
其中权限信息是由10位组成:
第1位:表明文件的类型:
-:普通文件 d:目录文件 l:软链接 b:设备文件 p:管道文件
第2,3,4位:属主权限:
r:读权限 w:写权限 x:执行权限 -:无权限
第5,6,7位:属组权限:同上
第8,9,10位:其他用户权限:同上
修改权限:chmod u=rwx(修改属主权限为rwx)
chmod g=---(修改属组权限为---)
chmod o=-(修改其他用户的权限为---)
权限也可通过数字和改写:r=4 w=2 x=1
例:chmod 755 a.txt(将a.txt的权限变更为属主可读可写可执行,属组可读可执行,其他用户可读可执行)
改变文件的属主,属主:chown root·root 文件名(把该文件变更为属主和属组分别是root,root)
chown -R 属主·属组 文件名(表示将该文件下的所有文件都变更属主,属组)
执行文件命令:sh 文件路径 bash 文件路径 . 文件路径 ./文件路径 4种方式
在页面中显示内容:echo
例:echo ‘hello’
> :将左边的内容 覆盖 到右边
>>:将左边的内容 添加 到右边
可以用此命令将几个文件合并
例:cat /etc/passwd /etc/shadow > new_.txt
即将左边的内容在右边新文件中显示,相当于将这两个文件合并后放到一个新文件
>>与>类似,注意>是覆盖,将左边放到右边时会将右边的内容覆盖掉,
而>>是添加,不影响右边原本的内容
echo ‘hello’ > new.txt 可以用这种方式在文件中填入内容
显示文件有多少行:wc -l
例:wc -l /etc/passwd
也可通过管道符:|
cat /etc/passwd | wc -l
相当于先读取文件内容,然后在显示文件的行数
管道符:把上一个命令做为下一个命令为条件
归档打包
tar -cf test.tar a.txt b.txt c.txt :将一些文件归档打包,如:将a.txt,b.txt,c.txt 归档打包到test.tar文件中
tar -tf :查看打包文件里的内容
tar -xvf :解开打包文件
tar -xvf /text.tar/ -c /opt/ :解开打包文件到指定文件中,如:将/text.tar/解包到/opt/文件中
压缩文件
1、gzip test.txt :压缩test.txt文件
gunzip test.txt.gz :解压这个压缩包
2、bzip2 test.txt :压缩这个文件
bunzip2 test.txt.bz2 :解压这个压缩包
tar czvf test.tar.gz :归档打包后压缩 ,使用的是gzip压缩方法
tar cjvf test.tar.bz2 :使用的是bzip2压缩方法
例:tar czvf /tmp/test.tar.gz /passwd/ :将passwd 打包压缩到tmp/test.tar.gz
tar xvf tmp/test.tar.gz -C /test/ :解包,将压缩包解压到指定文件中
查看正在使用的进程:top
查看内存:free(以k为单位)free -m(以M为单位)free -h(以G为单位)
内存的的缓存区:buffer
CPU的高速缓存区:cache

Mem行的used表示是已经分出去的可用的缓存,不是真正使用掉的内存,free表示还没有分出去的内存,不是真正的剩余的内存,
buffers和cached表示已经分出去但还没使用的缓存
第二行的used显示的是真正内存的使用量,是已经使用的buffer和cache之和,free 是真正剩余的内存
所以mem行的used=buffers+cached+第二行的used
(即分出去的缓存等于分出去未使用缓存和已使用缓存的之和)
第二行的free=mem行的free+buffers+cached
(即未使用的内存等于未分出去的内存和已分出去的但未使用的缓存之和)
Swap:装系统是分出去的交换分区,用于内存不够时的代替内存
查看所有的进程信息:ps aux
筛选出需要的内容:grep
(例:grep ‘root’ /etc/passwd 表示筛选出该文件下有root的内容)
或者使用管道符 ls /etc/passwd | grep ‘root’
过滤掉选择的内容:grep -v
终止进程:kill。强制终止:kill -9
终止指定进程:先找到该进程,再终止进程
例:ps aux |grep ‘bash’| grep -v ‘grep’
然后kill PID(进程id)
进程名称+&:让程序在后台运行
查看后台运行的程序:jobs
后台程序变成前台运行:fg %程序在后台运行的工作号
查询:find
./表示递归当前目录下所有的文件
-name参数指定搜索的文件(可加正则表达式)
find ./文件名/ -name '文件名'
例:find ./etc/ -name '*passwd*' 递归查询etc目录下所有含passwd的文件
find 与 xargs grep利用管道符可递归搜索某文件下的字符串
例:find /etc/ | xargs grep '123'
find ./date/apps/ -name '*log*' | xargs grep '123'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