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da's Blog
举首望孤星, 低头抚古琴

      软件产品的生产,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而要提高生产力,必然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团队间交流方式来促进。

      (一)当一个软件项目下来了,每个程序员对需求都有自己的理解。如何让大家不会走弯路,这个时候就需要项目经理来帮助统一大家的思想了。
      只有当目标一致才能快速正确的开发出产品。
      大学里的软件工程教材里说,需求分析和设计占用一个项目的百分之六七十的时间。但我工作后发现大多数中小软件公司并不是这样,大部分时间都被后期修改BUG修改需求等等的修修补补占用掉。可能很多人觉得按照正规的流程来做软件,是在浪费时间。所以项目下来了,经理立马带着小弟们操家伙就开始了编码。在这里,暂且不说经理对项目的理解是不是符合客户的需求,就说说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如何来更好的理解这个项目。

      (二)编码之前,加入对项目的正确理解,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呢?
      我觉得这个是大家的惯性在作祟,只要仔细的思考一下,都能得出正确答案。
      我们往往在编码的时候才发现,因为理解错误而修改程序,花费的时间远远多于去理解需求,写设计文档的时间。这么修修补补下来,最后的软件质量,还让人担心。那就有必要,在项目经理确定了需求之后,跟团队的成员进行一个交流,让每个成员都能更好的理解自己的任务。而项目经理的职责,就是引导大家往一个目标使劲。每个程序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任务进行设计,这也是在表达自己对项目的理解。当发现偏离了目标时,经理可以尽早的给予引导,免得误入歧途。

      (三)软件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各个模块功能之间关系互相纠结。所以每个成员做的事情也是互相关联的。
      当自己某个功能高歌猛进时,需要跟这个功能有关联的另外一个功能来协作,但自己的战友却没有理解到而在做别的事情,程序卡在了半空中,不得不咬牙切齿的等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拖慢了速度不要紧,还影响了情绪。
      所以团队间的互相交流也就非常有必要,根据功能模块,可以时不时开一些小会议,互相交流各自的完成情况,接下来将要进行的任务,以及自己的任务所涉及到别的成员需要先完成的任务等等,理顺了流程,和谐了气氛,增加了感情,何乐而不为~

posted on 2008-12-23 12:03  ryda  阅读(28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