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10756 - JVM内存管理
JVM的内存区域是怎么高效划分的
为什么要问到 JVM 的内存区域划分呢?因为 Java 引以为豪的就是它的自动内存管理机制。相比于 C++的手动内存管理、复杂难以理解的指针等,Java 程序写起来就方便的多。
然而这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内存申请和释放方式,自然也有它的代价。为了管理这些快速的内存申请释放操作,就必须引入一个池子来延迟这些内存区域的回收操作。
我们常说的内存回收,就是针对这个池子的操作。我们把上面说的这个池子,叫作堆,可以暂时把它看成一个整体。
JVM 内存布局

JVM 内存区域划分如图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 JVM 堆中的数据是共享的,是占用内存最大的一块区域。
- 可以执行字节码的模块叫作执行引擎。
- 执行引擎在线程切换时怎么恢复?依靠的就是程序计数器。
- JVM 的内存划分与多线程是息息相关的。像我们程序中运行时用到的栈,以及本地方法栈,它们的维度都是线程。
- 本地内存包含元数据区和一些直接内存。
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是一块较小的内存空间,它的作用可以看作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这里面存的,就是当前线程执行的进度。
可以看到,程序计数器也是因为线程而产生的,与虚拟机栈配合完成计算操作。程序计数器还存储了当前正在运行的流程,包括正在执行的指令、跳转、分支、循环、异常处理等。
堆

堆是 JVM 上最大的内存区域,我们申请的几乎所有的对象,都是在这里存储的。我们常说的垃圾回收,操作的对象就是堆。
堆空间一般是程序启动时,就申请了,但是并不一定会全部使用。
随着对象的频繁创建,堆空间占用的越来越多,就需要不定期的对不再使用的对象进行回收。这个在 Java 中,就叫作 GC(Garbage Collection)。
由于对象的大小不一,在长时间运行后,堆空间会被许多细小的碎片占满,造成空间浪费。所以,仅仅销毁对象是不够的,还需要堆空间整理。这个过程非常的复杂
那一个对象创建的时候,到底是在堆上分配,还是在栈上分配呢?这和两个方面有关:对象的类型和在 Java 类中存在的位置。
Java 的数据可以分为基本数据类型和普通对象。
- 对于普通对象来说,JVM 会首先在堆上创建对象,然后在其他地方使用的其实是它的引用。比如,把这个引用保存在虚拟机栈的局部变量表中。
- 对于基本数据类型来说(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char),有两种情况:我们上面提到,每个线程拥有一个虚拟机栈。当你在方法体内声明了基本数据类型的对象,它就会在栈上直接分配。其他情况,都是在堆上分配。
注意,像 int[] 数组这样的内容,是在堆上分配的。数组并不是基本数据类型。
这就是 JVM 的基本的内存分配策略。而堆是所有线程共享的,如果是多个线程访问,会涉及数据同步问题。
元空间
元空间的好处也是它的坏处。使用非堆可以使用操作系统的内存,JVM 不会再出现方法区的内存溢出;但是,无限制的使用会造成操作系统的死亡。所以,一般也会使用参数 -XX:MaxMetaspaceSize 来控制大小。
方法区,作为一个概念,依然存在。它的物理存储的容器,就是 Metaspace。我们将在后面的课时中,再次遇到它。现在,你只需要了解到,这个区域存储的内容,包括:类的信息、常量池、方法数据、方法代码就可以了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