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Apps SDK:核心价值、竞争格局与发展猜想

OpenAI Apps SDK:核心价值、竞争格局与发展猜想

0x01 从聊天工具到 “AI 操作系统” 的野心

目前看来,OpenAI的目标是创造一个终身陪伴的“个人AI伙伴”,以ChatGPT为入口,通过Apps SDK整合第三方应用,借助API拓展服务,利用“Pulse”功能主动触达和提醒用户,并基于历史数据深度理解用户需求。

OpenAI的几项工作的具体分工如下:

  1. ChatGPT 扮演了 “AI 操作系统 + 应用分发渠道” 的双重角色。
  2. 在运营和用户连接方面,OpenAI 希望通过 App SDK 牢牢掌握应用分发权。App SDK 是开发者将外部应用接入 ChatGPT 的工具包。它背后依靠的是 “模型上下文协议”(MCP)这套技术框架。借助这个工具包,开发者能够顺利地将自己的 APP 改造成能集成进 ChatGPT 的形式,相当于为各种 APP 搭建了一座通往 ChatGPT 的桥梁。
  3. Agentic Commerce Protocol 则是 ChatGPT 内应用实现即时交易和变现的关键渠道。例如,用户在 ChatGPT 里看到一款喜欢的商品,无需跳转到购物 APP,直接在当前界面就能下单付钱。
  4. 借助 “Pulse” 等功能主动触达和提醒用户,并在服务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用户偏好等信息,从而强化对用户需求的理解。

其实,从这里就能看出,ChatGPT 支持第三方应用,早已不只是 “把聊天工具变强大” 这么简单。它已经有了从 “超级 APP” 向 “AI 操作系统” 进化的迹象。

0x02 ChatGPT 与 Comet 浏览器的 “一站式” 对决

在当前的 AI 领域,能够让用户 “一个工具办所有事” 的产品备受关注。例如,融合了各种第三方 APP 的 ChatGPT,就有一个强劲对手 —— Perplexity 推出的 AI 浏览器 Comet。二者都致力于成为 “一站式平台”,但到底谁更能满足用户需求,还需仔细分析。

Perplexity创始人称:

Comet浏览器——用户第一次真正拥有一个可以和你一起思考、还能代表你采取行动、甚至自己去执行任务的浏览器。 他希望Comet能帮忙解决的事:让用户能够快速做出高质量的决策,把那些繁琐的、耗费精力的认知劳动交给Comet。因为它有记忆,Comet不仅能回答问题,还能给你量身定制的建议。 用户和AI助手(Comet)之间存在“握手协议”—— 用户掌握了属于自己的“需求端智能”,可以根据提示词、记忆和偏好去召唤AI助手(Comet)、让AI助手(Comet)替用户执行任务。这等于是用户和助手之间的契约,而这个契约第一次给了用户对抗大科技公司的力量。这是第一次,AI真正掌握在用户手中。

以下是Comet浏览器的一些核心场景

  1. 信息提取与处理:可自动读取长视频字幕(如 1 小时访谈),筛选关键新观点(如识别 Jensen “GPU 就像时间机器” 等未提及过的表述,排除重复内容),并整理多维度信息(如规模化与灵活性、科学应用、Omniverse 相关观点)。
  2. 跨场景任务执行:无需复制粘贴、打开新标签页或手动操作,可直接完成多步任务,例如将信息总结发送邮件(支持编辑、润色,如添加 “Sent from Comet”)、安排会议、在 Amazon 等平台查找特定商品(如 Jensen 同款皮夹克,不直接下单)。
  3. 个性化内容筛选与消费:观看 YouTube 时可指令其 “跳过广告、抓取核心内容”;查看 Instagram 网红动态时,能基于用户情况推荐适配产品,甚至协助下单。
  4. AI 驱动的商业交互:作为用户的 AI 商业助手,可过滤广告主直接推销,仅呈现对用户有利的信息;未来广告可能在 AI 助手与应用间进行(如订车时 Uber、Lyft 等平台向助手竞争提供服务),助手会结合用户偏好(如更爱 Uber)权衡,并向应用收取 “引流费用”,将部分收益返还用户。

不过,尽管 Comet 功能众多,融合了第三方 APP 的 ChatGPT 也能做到这些事,甚至能做得更好。毕竟 ChatGPT 本身具备强大的 AI 能力,再加上各种 APP 的加持,无论是提取信息、执行任务,还是个性化推荐、帮助用户与商家打交道,都能更精准、更顺手地满足用户需求。如此看来,在这场 “一站式平台” 的比拼中,ChatGPT 显然更具胜算。

0x03 AI 赛道的 “入口战”

虽然 “谁的模型算得更准、回答更聪明”很重要,但是同样不能忽视的是 “用户能在哪用到这个 AI”。简单来说,就是抢 “分发权”:谁能将自己的 AI 塞进用户每天都接触的设备里,谁才算握住了主动权。

如果 Apps SDK 能持续发展,吸引越来越多开发者将 APP 搬进来,形成一个庞大的应用生态,那对手机厂商来说将是一个重大挑战。要知道,手机厂商原本依赖自家系统里的应用商店和各种预装 APP,在 “应用分发” 上握有较大话语权。用户想装 APP,大多得从它们的渠道走。但一旦大家习惯了在 ChatGPT 里使用各种应用,不再单独下载安装 APP,手机厂商在这方面的影响力就会逐渐减弱,相当于手中的 “生态主动权” 被分走了一部分。

像苹果、谷歌这类做手机系统、卖电脑的厂商,会愿意将 OpenAI 的 App SDK 装进自己的设备里吗?答案基本是否定的。

以谷歌为例,它对 Perplexity 的态度就很能说明问题 —— 一直明里暗里阻挠。Perplexity 想直接找摩托罗拉等手机硬件厂商合作,希望让自己的 AI 助手从手机出厂时就预装在系统里,变成像 “Siri” 一样的原生功能。但事情并不顺利。有消息说,每次 Perplexity 快要和手机厂商签合同的时候,谷歌总部(位于山景城)就会打电话过来 “沟通”。明眼人都懂,谷歌绝不想让手机里那个 “一喊就应” 的默认 AI 入口,被别人抢走 —— 毕竟这个入口攥在手里,才能留住用户,后续的各种服务和收益才有保障。

Perplexity 想让自己的 AI 助手从手机出厂时就预装在系统里,成为 Android 设备上的默认 AI 工具。那么,OpenAI是否也会采用类似的方法?或者更激进一些,直接下场做手机? 目前虽无明确答案。不过,确实有国内做大模型的公司,已经在招人、搭团队,往 “自己做 AI 设备” 这条路上走了。

posted @ 2025-10-12 22:51  罗西的思考  阅读(6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