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末-- 四 --网络层
四:网络层
先写一点不系统,零散的知识点;
TCP/IP体系中的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不保证分组交付的时限,所传送的分组可能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进程之间通信的可靠性有运输层负责。
4.1: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1)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虚电路服务
(2)无连接的网络服务----数据报服务
优缺点:
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
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
4.2:网际协议IP
(1)地址解析协议ARP
(2)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3)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IP网是虚拟的,因为从网络层上看,IP网就是一个统一的,抽象的网络(实际上是异构的)。IP层抽象的互联网屏蔽了下层网络很复杂的细节,使我们能够使用统一的,抽象的IP地址处理主机之间的通信问题。
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4.2.2:分类的IP地址
//一个IP地址再整个互联网范围内是唯一的。
IP地址 ::= {<网络号(Network)>,<主机号(Host)>}
分为A类,B类,C类单播地址,与D类多播地址。
(1)A类地址可指派网络数为 2^7 - 2 。减二原因是:(1)全零表示 “本网络”;(2)全一保留作为本地软件环回测试本主机的进程之间的通信之用;
A类地址最大主机数为 2^24 - 2 。减二的原因是:(1)全零的主机号字段表示该IP地址是 “本主机” 所连接到的单个网络地址;(2)全一主机号表示该网络上所有主机。
整个A类地址空间共有 2 ^ 31个地址,占整个IP地址的空间的 50%。
(2)B类地址可指派的网络数为 2^14,因为B类地址的网络字段有2个字节,前面两位(1 0)已经固定了;
B类地址最大主机数位 2^16 - 2。减二的原因与A类地址一样。
整个C类地址空间共有 2 ^ 30个地址,占整个IP地址的空间的 25%。
(3)C类地址可指派的网络数为 2^21。
C类地址最大主机数为 2^8 - 2。
整个C类地址空间共有 2 ^ 29个地址,占整个IP地址的空间的 12.5%。
4.2.5:IP数据报的格式
IP数据报分为首部和数据两部分。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是所有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总长度等重要字段都是在固定首部中)。一些可变的可选字段放在固定首部的后面。
(1)版本 占4位,指IP协议的版本,目前是IPv4;
(2)首部长度 占4位,最常用的是20字节;
(3)区分服务 只有在使用区分服务时,这个字段才气作用;
(4)总长度 总长度字段为16位,因此数据包最大长度为2 ^ 16 - 1,一般不会这么大;
(5)标识 占16位;IP软件在储存器中维持一个计数器,每产生一个数据报,计数器就加 1,并将此值赋给标识字段。
(6)标识 占3位,目前只有两位有意义。MF = 1 表示后面 "还有分片",MF = 0 表示这已是若干数据报片中的最后一个。
(7)片偏移 占13位,片偏移以8个字节为偏移单位。关于分片问题还得看P129,例 4 - 1。
(8)生存时间 占8位,IP首部中的生产时间字段给出了IP数据报在互联网所能经过的最大路由器数,可防止IP数据报在互联网中无限制地兜圈子。
(9)协议 占8位,协议字段指出此数据报携带的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以便用目的主机的IP层知道应将数据部分上交给那个协议进行处理。
(10)首部检验和
(11)源地址 占32位。
(12)目的地址 占32位。
IP数据报分组转发算法:P134
4.5 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1.理想的路由算法
(1)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
(2)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
(3)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
(4)算法应具有稳定性。
(5)算法应是公平的。
(6)算法影视最佳的。
内部网关协议IGP,如RIP,OSPF。
外部网关协议EGP,BGP。
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基础是Bellman-Ford,细看P156,例题。
优点:实现简单,开销小。缺点:坏消息传播的慢,使更新过程的收敛时间过长。
OSPF:
是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适用于大型互联网。OSPF直再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才向本自治系统中的所有路由器,用洪泛法发送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
BGP:
BGP-4是不同ASS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是一种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BGP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
主要特点 | RIP | OSPF | BGP |
网关协议 | 内部 | 内部 | 外部 |
路由表内容 | 目的网,下一站,距离 | 目的网,下一站,距离 | 目的网,完整路径 |
最优通路依据 | 跳数 | 费用 | 多种策略 |
算法 | 距离矢量 | 链路状态 | 距离矢量 |
传送方式 | 运输层UDP | IP数据报 | 建立TCPl连接 |
其他 | 简单,效率低,条数为16不可达,好消息传播快,坏消息转播慢 | 效率高,路由器频繁传播交换信息,难维持一致性 | 规模大,统一度量为可达性 |
4.6:IPv6
IPv6数据报有两大部分组成,即基本首部和后面的有效载荷。
IPv6所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1)更大的地址空间(采用128位的地址)。
(2)灵活的首部格式。
(3)改进的选项。
(4)支持即插即用。
(5)支持资源的预分配。
(6)IPv6首部改为8字节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