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工作,天天向上

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

导航

团队软件开发管理

前几天在互联网上看到关于印度软件开发的一个连续报道(中国软件业的劣根性),对印度和我国的软件行业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作为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对我们目前团体软件开发的现状也有很多感触,于是就形成了这篇文章,以下是笔者的管见,文章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适之处欢迎讨论,以此促进中国软件开发的发展。

 

一.开发队伍与龙虫问题有关吗?

看看目前团体软件开发的现状,大家自然想到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的说法,我认为大家只看到了软件开发人员的协作程度不够,而没有看到开发队伍的综合素质。可以指出的是,在中国现有的程序开发环境下,大家看到的只是程序员之间谁也不服谁,难道就没有人看到,因为这样一种情况,每个人的基础都很扎实吗?中国需要发展符合自己国情的东西,包括程序开发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相信一定会有能够河纳百川的人物出现。

一个出色的中国人才是一条龙(仅从软件开发角度,指能单独开发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软件产品),而只有龙与龙合作才有可能不是条虫。毕竟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是进行团体软件开发的基础,相信大家所处的软件开发团体的开发人员有良莠不齐的现象,结果软件的质量如何呢?不用问,很难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开发人员除了有良好的技术素质以外,还要有团队精神,多为总体着想,有不同的想法及时和负责人或其他人沟通,尽量避免开发思想不统一,开发步调不一致。

印度直接照班西方的模式,从来没问为什么。这种方式确实在短时期内在商业利润上带来相当大的增长。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些什么价值存在?印度因为发展晚,所以老老实实的先照办西方的方法,难道中国也要这样做吗?请看看日本,学习西方的新技术新科技,确实也发展的比西方好,但是日本有过自己的创新吗?没有!!!!

我觉得我们的(软件开发水平的)发展是不足,但是不要因为这个就先自卑起来了。和印度想比,我觉得我们的劣势是,大家的想法很多很杂乱,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

我们的优势是,我们尝试了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就象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统一了思想以后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将会是无比强大的。中国国内好的优秀的管理人才有几个?软件开发水平低和程序员又有什么相关呢?

二.开发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

软件开发要有软件开发的规范,目前的情况是,开发前大家信誓旦旦,要按照软件开发规范来做,实际开发过程中可能就有很多人开小差了,我行我素,置开发规范于不顾。开发规范包括文件对象的命名规范,菜单图片的大小,变量定义的规则,代码的书写风格,总之要使软件从外到内要有统一的风格,界面的一致性给用户的是感觉是你的软件上手快,让用户在不同的程序模块中适应不同的操作风格,恐怕他们要叫苦连天;而代码风格的一致性,则给项目组长或其他人员阅读修改方便,当然注释写的要尽量详细。这样,起码不会一个人员跳槽,此人负责的部分要重新写的尴尬局面。还有大家要注意软件和程序的区别,程序就是代码,可以运行并完成既定的功能,而软件还要有详细的文档说明。

程序员在这个方面缺乏自觉性,管理的水平方法也都不是很好。前面所说的开发规范其实是大家都应该知道的,我觉得问题出在对做这些事认识不足上,甚至有些公司上下都因为是软件公司而自觉高人一等,从来都没有从用户和公司本身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三.开发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关于开发工具的讨论经常见于各程序员论坛,结果针锋相对,争论不休,可见大家对开发工具的选择还是比较迷惘,我的个人观点是,其实语言只是实现特定功能的工具,选择哪种语言要根据实际需要和个人的熟练程度而定,并没有说哪种语言一定比另外一种语言好,正如,锤子就是比斧子好用,你听着是不是很荒唐。有人说“VB只是帮助你入门的,还是学VC吧”,这观点显然过于偏激。由于各种开发工具采用的数据库引擎不同,对某种数据库的存取效率也有差别,有时甚至比较明显,可以给大家举个这方面的一点经验,例如一个省的参加医疗保险人员的数据信息量很大,而且数据还要实时传输,应该算一个大型的MIS系统,我们选的是Sybase数据库,假设时间很紧。如果用VB做开发工具,可能性能会差一些,显然用PB做前台开发可以体现速度上的优势,而实时传输数据的部分可以用DELPHI来完成比较合适。做一些中小型的MIS系统呢,例如餐饮店的管理,采取VB,DELPHI等开发工具都是可以的,尤其是VB和DELPHI现在采用的ADO引擎,提高了数据库访问的速度,加上界面和其他功能上的优势,做MIS程序也越来越方便了。归根到底,预计模块对数据库的要求而定义出用什么语言最合适。

四.开发步骤

关于MIS软件开发的步骤我认为比较合理的是(其他团体开发软件的工程类似):

1.初期业务调研

  主要了解业务内容和业务流程,主要为做投标方案和无数据演示版软件打基础,这也是与开发产品软件不同的地方,产品软件往往仅实现特定功能,只需要很少的调研或根本不需要调研。

2.研究同类软件

  毕竟个人的思路是有限的,要集思广益,可以相互讨论,但找一些同类软件来拓宽自己的开发思路是很重要的,当然,也不能局限于别人的软件的界面和思路,跳不出别人的圈子。

3.做投标方案和无数据演示版

  因为很快可能要参与投标,不妨把参与投标比喻成招亲,你的演示界面好比人员的外包装,界面漂亮,人家对你的第一印象就好,相信大家做菜单和窗口这些界面是很内行的,可以加一些图片和小动画,给人以清爽的感觉,无疑,花点时间做软件的演示会给自己在竞争的实力上加个砝码,而你的标书相当于你的谈吐,是实力和能力的体现。

  如果中标,无数据演示版软件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让一些领导视察提意见建议时给领导演示,因为是无数据演示,一般不会出现程序的错误。

4.详细业务调研

  这不同于初期业务调研的是要和用户进行共同研究业务流程,写出需求分析说明,一方面让开发人员有个分析问题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让用户确认需要那些功能,以免等开发出来后,用户说哪些功能应该有,怎么没有,到底用户当时有没有提出此要求,口说无凭,拿给他需求分析说明书看就行了。

5.总体设计

  这当然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软件的开发周期,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所以要多花些时间,最好大家一起参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防疏一漏百,到时候再改,大家肯定都有类似教训,总体设计做不好,结果数据结构重新调整时,大家很多汗水就白流了。行成统一的开发字典,人手一份,有改动时同时通知每个开发成员。另外要有一个尽量详细的开发计划,做到软件开发有条不紊的进行。确定开发工具,详细设计数据库,文档当然必不可少了。

6.系统开发

  进行系统开发时,应该注意符合软件的开发规范,鉴于文档的重要性,写程序同时应该把帮助文件的内容一起写出来,因为此时考虑到很多处理方法,考虑的比较详细,不要等软件完成以后,再想如何写帮助文件,茫然不知帮助该写些什么,另外写一些详细的文档可以防止自己以后看自己写的程序时,自己都搞不清如何处理的,哪些地方该做修改的尴尬局面。写的过程中要主要功能调试,不要以为我这样写代码应该没有问题,程序的隐患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写程序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开发计划和系统设计做一些调整。

7.有数据测试并试运行

  在拿给用户之前,一定要进行系统的全面测试,可以到某相关单位进行测试,出现问题及时修正。保证拿给用户的是确实能用的软件,就一切OK了(后期维护的路其实还很长的:) )。

 

  行胜于言,团体软件开发的成功会给我们带来愉悦和帮助我们提高开发水平,这样我国整体的软件开发水平才能逐步提高,反之,留给我们的永远是遗憾。

posted on 2007-01-10 14:06  MYOOP  阅读(372)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