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编年史》-作业兼小论

这无疑是一部前无古人的伟大著作。

 

前溯几万年的时间跨度,详尽到令人发指的考证细节,如数家珍、纵横捭阖的资料引用,雄辩而引入入胜的逻辑推理,史所罕见,无一不体现出作者的大家风范。

考古我是外行,所以对这本书也无从置椽;不过因为要写作业,也就只能从其他视角来谈谈对于地球生命起源的思考。

 

注意在上面我用了“雄辩”这个词,是因为用今天的科学眼光看来,书中的逻辑推理还不能称之为严谨。这本书成书于1977年,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年代,那个年代人类对于地外文明的探索正好刚刚开始,一切都是未知数;所有的人都在热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着人类的过去,想象着人类的未来,想象着人类和地外文明的接触是什么样的?我认为这部书出现在那个年代并且受到广泛推崇,并不是偶然现象。

 

 

近代以来,我认为人类对于地外生命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NASA和ESA发射旅行者1号深空探测器以前,这一阶段主要以对外星文明形态的想象和各种(盲目的)搜索为主。由于没有任何的了解和经验可以参考,人类对于外星生命的形式的想象,多种多样,难以尽表;

第二个阶段是在旅行者1号探测器发射以后,这个时期人类对于外星文明的感受似乎以恐惧为主,通过各种艺术作品大量地表达了对外星生命的恐惧和焦虑,非常典型的有1979年开始拍摄并引领一时风气之先的电影《异形》系列,还有大家都很熟悉的《独立日》,都是人类出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而产生的艺术作品。

第三个阶段的标志是2007年旅行者探测器发射30周年前后,科学家们陆续公布了30年内获得的大量翔实的太阳系内行星的一手资料,人类首次对于地外文明和生命可能的形式有了确实的认识,也因此有了从未有过的自信。对外星生命的认识,从最早的恐惧、神话和夸张,到客观和冷静的基于数据的分析,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这种情绪也也逐步反应到文学和电影作品里。比如最近的好莱坞科幻片中,人类经常能够击溃外星人,这与几十年前人类与外星人遭遇后基本都只能听天由命的影视作品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这35年探索得到的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结论是:1. 地外生命是肯定存在,毋庸质疑的。2. 但是至少在太阳系内,地外生命的形式是远比我们低等的生命形式。3.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也许还能亲身接触到地外生命(绝不科幻!)。

 

而与此同时,在另外一个领域,从物理学研究的角度对宇宙起源的理解的变化,也在悄悄但巨大地改变着人们的观点。最近十年以来,平行宇宙的概念逐步成为大多数物理学家认可的理论。与传统的认为宇宙历史是一个单线程形式发展的观点截然相反,多个宇宙并存并可能相互碰撞的观点成为主流。比如在若干年前一个挺热门的话题,一个自称名叫约翰·提托的人,在网络上宣称自己是来自另一个平行空间的时间旅行者(详见http://zh.wikipedia.org/zh-cn/%E7%BA%A6%E7%BF%B0%C2%B7%E6%8F%90%E6%89%98),在西方社会中引起强烈关注;日本人还根据这个事件拍了一部动画片《命运石之门》。而好莱坞近年关于平行宇宙的电影作品更是层出不穷。《星际穿越》这部今年大热的科幻片,其实也包含这样的思想;在这部影片中,最终帮助男主角拯救人类的“他们”-那些开始被认为是神的物种,其实就是未来的人类自己。如果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待宇宙和地球的历史,那么原先我们对于地球历史单向线性发展的认知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面说了这么多,再回到《地球编年史》这部书,如果我们以当前我们所拥有的知识来审视这部书,那么书中所列举的各种考证证据,其实都可以做出另外的一种解释(当然,在作者当年的环境中,他做出书中的这种解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今的人类在思考的问题,也许已经超出来那个时代人们所考虑问题的范畴:仅仅了解人类的祖先是什么恐怕是无法解释我们关于地球和生命的疑问的,因为人类的祖先又是从何而来呢?当代的人类在试图寻找的有关地球历史和生命的答案时,已经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宇宙本身或许就是一种生命形式,而人类的存在也许就是这种生命形式的一个部分,和一个过程。在这个新的框架下,人类寻找自身的起点和终点的旅途,才刚刚开始。

 

posted @ 2015-04-28 22:56  rolandash  Views(316)  Comments(0Edit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