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OSI模型,TCPIP模型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两种模型的主要区别,夜视比较容易混淆的地方。我尽力用图形的方式来说问题,这样比较好理解~

(PS:画图真的不会,正在认真学,希望多多包含:))

一、二者的模型对比

(这个图有点丑...)

一个是7层结构,一个是5层结构;

二、每层完成的功能

物理层:透明的传输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接受IP层下来的IP数据包进行组装,功能主要是组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

网络层: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拥塞控制、网际互连;

传输层:负责进程之间的通信,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会话层:建立会话,实线数据的同步;

表示层:数据编码、压缩、加密解密;

应用层:用户网络交互的界面;

主要协议:

三、二者的主要区别

    一个主要的区别就是一个在传输层区分两个服务,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一个是在网络层

这里本来图画出来是很好看的哈,但是付费才可以导出...

四、常见问题

Q:为什么OSI模型中说了传输层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还会有UDP这种无连接的协议呢?

A:当时复习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查了下资料,说OSI是一种概念模型,没有定义具体的标准,后面出现的TCP/IP是一套标准,在这个标准下人们开发了很多类似于UDP这样的协议,只是最后为了和OSI模型映射对应起来,才放到了OSI的传输层里面。

      觉得可以理解为,OSI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而TCP/IP是他在现实世界的实现,也是当前通用的互联模型。

 

五、总结

两种模型没有一定的谁好谁坏的区别,就是出现的时间不一样,侧重点有所区别。本质都是一样的,通过分层来降低每一层的复杂度和耦合度,便于功能实线和维护升级。当用户A想要发送数据给用户B,从应用层开始,每层协议对应着加上自己的头部信息,最后 还换为比特流电信号在路由器和网路中传递,到达B后,再一层一层剥掉首部,最后送给B顶端的程序或者用户,A发送的本来信息。

这就是最核心的基本原理。整本书都是围绕这几层分层,分别介绍各种协议,各种支持这些协议的硬件设备。当然,扩展开就涉及多个机器组成了一个网络,多个网络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这就催发了更多的协议和技术的产生。

 

喜欢就关注微信公众号哦~

posted on 2017-05-16 19:35  洛珈山下  阅读(29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