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决定名族思维

中国人擅长搞政治、权术。搞政治需要什么样的人?八面玲珑、深不见底、表里不一、喜怒不形于色……
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人擅长搞科学、技术。搞科学需要什么样的人?从简单到复杂分解问题的能力、从个别到一般洞察普遍规律的能力。

两国人所擅长的领域不同,我认为,这是由不同名族所使用的语言特性所决定的,尤其是语言中的动词集合所决定的。

中国人为什么适合搞政治而缺乏科学意识?因为汉语中的词汇集合太庞大了,不同的概念、过程一定是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出来的。新闻出版了那叫“发布了”,罪犯出狱那叫“释放了”。虽然本质上这都是相似的过程,但汉语喜欢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这可真是博大精深、深不见底、表里不一呀。

相比较,英语的动词集合就要少得多。首先英语的构词就要简单很多,所有单词都是由27个英文字母组合而成,同一个单词(尤其是动词)可以表达非常多的概念、过程。不同的事物产生的不同过程,如果本质上是相同的,英语往往用同一个词来表达。上面提到国的新闻出版、罪犯出狱,英语都表达为release。这是一种天然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规律到一般规律的过程,类似科学发现。

再比如,composition一词,美国人用来表达“多种事物组合”的概念。这个词用在很多场景:用在软件工程中,代表多个对象的组合体;用在摄影中,代表我们汉语中的“构图”的概念,等等。在美国人看来,无论是软件工程中的“对象组合”,还是摄影中的“构图”,都是一种组合过程,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用同一个单词来表达;而我们中国人为了充分避免“歧义性”则喜欢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所以中国的学生要学习非常多的新概念、新术语,由于词汇是不同的,很少主动去思考不同事物背后的联系,也就忽视了事物之间的共性,洞察普遍规律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后者正是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素质。而美国的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已经不自觉地受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不可能不好。

因为语言的不同,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此外,再想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经典力学的物理定律在西方萌芽并发展壮大,而不是中国?试想,如果让我们中国人用汉语来表达 F=ma 这样一个简单概念,需要多少文字?我们的语言中缺乏像英文27个字母这样及其简单的基本要素,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缺乏简化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posted on 2013-07-29 20:10  you Richer  阅读(19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