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吸收应用:会整理还不够?教你吸收、联想、输出、应用

吸收应用:会整理还不够?教你吸收、联想、输出、应用

单一的知识是无法发挥效用的,除非我们能让知识成体系,构建系统的竞争力

读了那么多书,还过不好这一生?
当代社会,大家都在说要努力读书充电,获取更多的知识。但是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还是举步维艰,被信息洪流淹没?零散知识!=系统经验,不是经验,不能学以致用。


怎么让学习成为社会竞争力?

首先不要被自己的努力所感动,只盘点自己做成了什么,做出这些事情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否足够少。再来看同样的事情是否可以用更少的时间精力来完成。花费大量的时间做成某件事,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效率和效能。因为只有带着自己的好奇心才能孜孜不倦的深入探索,临时抱佛脚需要反思自己的时间管理和优先级排序。


真正的竞争力提升方法:
(1)目标带动
真正高效的学习需要以目标带动,制定目标本身是个技术活,制定目标需要克制。每5年制作3个主题关键词,分配到相应的年份慢慢完成;每1年只制定3个核心目标,分配到相应的季度中慢慢完成。
(2)兴趣活动
只有带着自己的好奇心,才能孜孜不倦地深入探索,而且把所学应用到实际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景中,不断获得真实的反馈和激励。摆脱假性学习幻想,从而真正进入快速通道,实现人生跨越,是打造真正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3)实际应用
科学地做笔记,吸收知识,学会知识应用。

目标:用系统搜索力提升竞争力

搜索到的信息、资源人脉是一招一式

搜索的技巧和方法是系统武功,如“降龙十八掌”

系统搜索能力是修炼内功,如“易筋经”


逐步深入系统搜索力,提升竞争力。把零碎的信息收集、整理、吸收,不断优化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1、科学地做笔记
科学的笔记和传统地只在笔记里摘抄和搬运最大的差别在于这些笔记方法在我们做笔记时就可以吸收知识,并且贯穿知识的理解、深化、应用。
(1)黄金三分法
特点:清晰有逻辑好上手。最适用群体:学生或备考群体,来自《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术》。

黄金三分法

  1. 左右两页为一页;
    左侧板书记录老师内容,或者你在各个渠道学习和收获到的知识点
    右侧被分割成两个部分,包括发现点部分和总结部分。
  2. 右侧左半部分发现点:记录对老师内容的点评、疑问要点;
  3. 右侧右半部分总结:总结我们队内容的思考和拓展,思考区域,核心价值所在。

特点:清晰有逻辑!

最适用的群体:学生或备考群体

(2)康奈尔笔记法

特点:养成“板书——发现点——总结”的笔记习惯。

  1. 预先分好三大区域;
  2. 板书:记录关键信息和内容;
  3. 发现点:记录要点;
  4. 总结:思考区域。

目前也是在学习方面最常用的笔记法

把我们的三个点按照不同的格局来摆放,只需要在我们做笔记的时候,在本子的左侧和右下端部分流出空白

 

(3)Point Sheet——埃森哲公司
特点:对于为何要这么做,一目了然!适合团队协作。

  1. 由“题目”、“重点”、“行动”三部分组成;
    b.左侧部分用来记录重点
    c.右侧部分书写应采取的行动,即“谁、在什么时间之前、需要做完什么事”。

确保团队的工作重点,以便于项目化整为零,实现团队分工

(4)空.雨.伞——麦肯锡公司

  1. 在麦肯锡,所有思考都需严格按照“空.雨.伞”三步执行;
  2. 空:观察环境;
  3. 雨:做出判断;
  4. 伞:采取行动

引申意思则是观察环境情况,获取外界信息,雨则指看看天空是否要下雨了,做这步的目的是对观察到的环境和情况作出预测和判断

雨伞的意思是,如果要下雨了,那么出门要拿伞,整个过程集合起来就是抬头看天,发现乌云密布,天色灰暗,于是我们判断是要下雨了,要带伞出门

比如买房,出行,等等,大大小小的决策思考之中

特点:极致简便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做重大决策时,按照这种模板写写画画,特别有帮助。学习、写作、买房、出行等所有场景。

2、知识如何吸收

主动搜索代替被动学习

我们记录了很多东西,虽然记到了笔记本上,如果不能吸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也知识把所谓的信息从一个地方搬到了另外一个地方而已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飞快的获得一些技术,弄懂一些问题,节节高升,而有些人即使囤积了一堆资料资源和书籍,也依旧原地踏步。很多信息、资料和书籍的囤积者是自己在无意识中看到觉得好的资料就下意识的收藏起来,而不是通过“主动搜索”获取信息资料,这种完全被动的方式,会让我们患上囤积信息资料的“松鼠病”,在成山的资源中让自己淹没,造成一种非常努力学习的假象。

抛弃收藏夹,锻炼搜索能力,然后把搜索的这种主动积极的态度应用到对知识的学习之中,用问题来引导决定你要找的是什么内容

如何运用搜索改变我的现实生活?

中间虽然我们确实加深了理解,但其实并不能产生实际的价值

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项事务,并不会因为仅仅做了完美笔记就发生质变,需要我们克服对学习新事物的畏难情绪,直接升级自己的大脑
(1)主动提问
知识吸收一定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带着问题,把搜索思维和精神带入知识的吸收当中,而学会提问则是其中第一步。抛弃收藏夹,锻炼搜索力。
a.这是什么?What
b.为什么这样?Why
c.怎么解决我的困惑?How

(2)模块化
什么样的知识或者信息更好吸收?
模块化地知识更符合我们理解和记忆东西的科学原理,是把无序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小模块。

模块化的知识更符合我们理解和记忆东西的科学原理,对电话号码的停顿和分组就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模块化的例子。

只要我们平时在记忆东西的时候留意一下,用这种归类组合的方式代替零散的信息,就迈出了高效吸收知识的一大步。

将这种模块化的方式用在我们的吸收过程,就是通过对自己有意义的方式,将无序的信息重新组合达到辅助记忆的目的。

(3)联想和分类
在学会将知识模块化之后,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会对知识进行联想和分类。模块化的知识字节放入我们的大脑之中,同时结合现有已知的知识进行黏合,那新的信息和知识就会牢牢的储存在现有记忆或者知识库中。

这个例子可以让我们学会知识联系和分类,思维导图分为两类,一类是做得很有逻辑,方便别人懂的。还有一类别人不一定看得懂,但是对我们自己理解和吸收有帮助的。来源是否靠谱,是否切实可行,近期是否会用到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甄别的。

知识分类

作者:李石,来源: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21305/answer/25614554

 

(4)体系化
学霸终极诀窍——构建知识体系!
怎样开始构建知识体系?把知识体系视觉化表示出来,如画一个“知识树”一样,用思维导图对新的知识进行关联,渐渐积少成多,厚积薄发!

构建知识体系

作者:李石,来源: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21305/answer/25614554

 

如同画一个知识树一样,把我们的知识点都梳理出来形成框架大纲,大脑作为承载信息的图书馆,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可能。

 

知识吸收四步法

按照知识吸收四步法,吸收起来更高效,为知识应用打下基础!

核心理念:

以终为始

 

学会知识应用

什么是以终为始(why)

为什么学习?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用知识服务实现!输出倒逼输入!

策略1:知识地图法
通过整体视角去了解学习的客体(WHAT)!按自己思维方式构建知识地图/框架,并将其他领域连接起来。

关键:明确划分知识归属,区分未知和已知;
已知:经常复盘,不断思考深化理解;
未知:补充已有知识,与已知相关联。

每个学科都是一系列知识体系的总和,本着80/20法则在遴选20%的核心内容便可以有的放矢。

知识地图:按自己思维方式构建知识地图/框架,并将其他领域连接起来
未知的知识用来补充已知的知识,从而与已知联系加深理解。

策略2:对话学习
主动与知识来源以及受众进行对话,加深理解(WHO)!通过沟通和对话的方式,懂得质疑和批判。


好处:高效直接,克服多手知识理解障碍;
方法:加深理解,从别人身上进行直接学习,找到相关领域的大牛,他们在哪儿?怎么做到的?以PPT、思维导图、邮件的方式与资深人士探讨。把专业知识画成简图,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例子,与非专业人士分享看对方是否能理解。

一定要怀着质疑和批判的精神进行独立思考,这样高质量的交流,能让知识的获取更加高效和直接,平时参加各种行业的workshop并且和在行业内的学员进行约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和各种背景的人直接进行交流和对话。

学霸攻略1之场景定义:

策略4:构造仪式感
场景定义,通过一些场景切换或者小仪式让自己进入状态(WEHN&WHERE)!
好处: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方法:找到特定的学习场所。

比如说,进行深入阅读思考和写作这项工作的最佳场所是咖啡馆,但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都能够在办公室或者家里在交通工具上找到这样的环境,那么我们可以使用潮汐APP,选中其中咖啡厅的白噪音,迅速在任何其他场景下切换到高效深度学习的状态。随着练习的深入,中后期基本不需要任何工具辅助

学霸攻略2之理性梳理法

策略5:理性梳理法
从第三方视角观察自己的喜好和局限(HOW)!严格反思好与不好的学习状态。

理性梳理:严格反思好与不好的学习状态
好处:对自己充分认识了解,不容易盲从听信他人;
方法:追踪记录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最佳学习习惯和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思考别人的东西是否真的适合自己,要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并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和思路

 

posted @ 2018-08-11 11:07  reblue520  阅读(46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