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产品经理笔记
1. 引言
问:什么是产品?
第一,有形的商品或无形的服务;第二,真的有用,即满足用户的真实需要。
好产品的额外标准:
- 价值观鲜明,有个性有态度
- 履行社会责任
互联网产品是怎么研发出来的
一款互联网产品的诞生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需求分析、产品分析、产品规划、产品设计和产品落地。
产品经理需要哪些能力和素质?
产品类最有代表性的三个岗位——产品策划、产品运营和产品经理
产品策划,需要市场分析能力,能分析行业、竞争对手动态、用户变化,从而确定产品的战略战术;
需要用户理解能力,能洞察用户的真实需求,驱动产品功能设计和优化;
需要产品设计能力,能合理策划产品的业务逻辑和体验设计;
需要产品规划能力,能规划产品的中长期发展路径;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理解力和数据分析力,能理解业务相关的主要技术原理,结合功能价值与技术代价考虑ROI,借助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能用数据科学对各类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产品运营,除了与产品策划一样,需要上面介绍的市场分析、用户理解、技术理解和数据分析能力外,还需要商业运营能力,能搭建规模化增长的商业模式;需要增长运营能力,能通过设计运营模型,经过试验测试和数据跟踪,不断提高用户新增、活跃和收入指标。
产品经理这个更高阶的岗位,能力要求就高度提炼为“用户与市场洞察”、“产品策划”、“产品运营”和“产品策略”四项了,其他三项刚才都有介绍,这里的产品策略,是要求产品经理要能设计产品在业务中问题和优化的策略,通过实验和调研,综合评估产品策略的优劣。

产品经理如何持续打怪升级,变得更好?
不同能力级别的产品经理,对他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举个例子,同样是用户理解这项能力,对于4级的产品策划,只需要能在指导下收集用户需求,并且根据用户反馈,驱动产品改进;而对于11级的产品策划,就需要他能综合把握客户需求与竞品策略,寻找差异化的需求场景,形成产品的优势或提升用户的粘性。
2. 找
2.1 感受用户
如何培养对用户的“感受力”呢?我们提供四大方法模型
- 静听法,倾听用户的声音
第一种,需要我们不带任何干扰地观察和倾听。在不影响用户隐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悄悄地”从旁观察用户是怎样使用我们产品的;或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去看看用户如何评价或描述相关场景的;
第二种,当我们进行用户调研时,要尽量避免对用户的主观引导。这里推荐一本关于用户调研的书,来自戴力农的《设计调研》,虽然这是一本针对设计师的调研方法工具书,但非常细致和系统地介绍了各类调研模型,对产品经理也有比较大的启发性和实用性。
- 忘我法。 一种情景代入的心理学方式
第一步,忘记自己产品经理的身份;
第二步,为自己虚构一个目标用户的人物角色,想象自己是谁、出生在哪、今年多大、在此之前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故事;
第三步,找一个无人的安静环境,开始冥想,想象那个虚构的你,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有什么样的心理,具体会如何来使用这款产品。
- 模型法。 利用专业的心理学模型来帮助分析用户深层动机。
比如玩家行为动机模型(Gamer Motivation Model)是由一家名叫Quantic Foundry的专注于游戏动机的市场研究公司总结输出的方法论。它总结了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所涉及的动作、社交、技巧、成就、沉浸、创造六大诉求,以及每大核心诉求下的分支领域。
- 习惯法。 让同理心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把观察用户、对用户行为和背后动机的敏感度,作为日常生活中时刻去关注的点。
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能够观察用户不起眼的微小动作,喜欢揣测他人的动机,并验证自己是否猜对了,养成这样的习惯,可以提高自己对用户心理诉求的敏锐度。
2.2 不断试错,校对需求
提升产品“进化力”的四大秘方:
- 引导发声。
产品之外,组织用户群进行自由交流。产品之内,设计契合用户场景的发声通路。
- 灰度策略
灰度策略一般有三种方式,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
一是随机灰度。一般在发布适合全局用户的新功能或新特性时使用,也就是在全局用户中随机测试一批用户来观察效果;
二是定向灰度。它适用于在产品中根据细分群体去发布的一些新功能。就像我们上一节课中讲到的QQ厘米秀的案例,就是巧妙地对目标用户群进行灰度,从而来推广创新产品。
三是邀请灰度。它通常适用于一款新产品的诞生,并且具备一定的社交或社区属性。一方面,能在产品诞生之初,更加聚焦于典型的种子用户群体;同时,还通过邀请码的方式让用户形成自传播,为产品带来自增流量和口碑效应。
- 善用实验
A/B Test
实验体系也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专业的领域,我们没有办法通过这一节课,来为大家讲解清楚,在这里提供两个最核心的学习路径供大家参考:
-
需要系统性地学习实验设计。提出假设、确定目标、选取对象、分组实验、预估样本,每一个环节都会对实验的合理性产生影响。像实验中所涉及的分桶、分层、北极星指标、统计显著性之p-value值,都需要我们有一定的了解。
-
需要学会使用实验工具。在腾讯,我们一般会自己搭建实验平台;而创业型的公司,我们建议可以利用Google Optimize等第三方工具来进行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 关注异常
2.3 洞察趋势,预判需求
创新思路
第一,紧密跟踪技术突破。
第二,关注产品生态链条。
如何看待技术与产品
第一条,关注核心技术对产品周边的影响,提前布局创新
第二条,极致追求倒逼技术攻坚,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第三条,借力大公司的技术革新,低成本实现小场景的产品突破
2.4 需求挖掘时避坑
避坑第一条,避免脱离用户场景的伪需求
避坑第二条,避免想要满足所有用户的“野心”
避坑第三条,避免盲目追随用户反馈
避坑第四条,避免短视或竞争扭曲产品自生长
2.5 蓝海与红海
如何找到蓝海?
第一种方法:思考一下你的产品,和哪些产品的形式、功能不同,但背后的目的是相同的。基于相同目的或出发点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借鉴与组合,也许能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开辟一片新蓝海。
第二种方法,不要被现有产业的边界所局限,找到新的用户群。开创新的需求,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第三种方法,不被现有产业的既定规则束缚,在巨头的缝隙中,找到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