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学习(二)-- 操作系统之进程与线程
操作系统之进程与线程
L8 CPU管理的直观观点
-
管理CPPU,设定PC初值,然后按顺序从内存中取值执行
-
fprintfIO指令,执行时间比没有IO指令的慢很多,执行IO的时候CPU等着,利用率比较低。 -
一个CPU上交替的执行多个程序:并发,PC的切换!
-
每一个程序有一个存放信息的结构体:PCB,切换PC时的信息(位置,变量信息等)。

-
进程概念--运行中的程序 和静态程序不同。
-
进程有开始和结束,会走走停停,需要记录变量等,程序都没有这些特点。
L9 多进程图像
- pid进程号,多进程图像

-
多进程图像从启动开始到关机结束都存在。

-
1.多进程如何组织? ----PCB+状态+队列
-
Process Control Block(PCB):用来记录进程信息的数据结构
-
就绪队列,等待队列...
-
进程状态图

-
2.多进程如何交替?
-
schedule中getNext()选择就绪队列中的PCB,就是任务调度,后续学习。 -
进程调度:FIFO(没有考虑进程执行的任务区别),Priority(进程优先级怎么设定,有些进程饥饿)

-
交替的三个部分:队列操作,+调度+切换

-
多进程如何影响?
-
多个进程同时在内存中,会有相互影响,进程一可能访问进程二的内存,这样可能改变了数据
-
多进程地址分离:映射表(每个进程有自己的映射表)

-
多进程如何合作?
-
共享数据,有可能访问冲突。
-
实际:生产者-消费者实例
-
有问题出现,进程同步(合理的推进顺序)
-
上锁实现
-
总结

L10 用户级线程
-
指令切换,但是映射表不切换(内存)
-
交替执行才是并发

-
实现线程的切换

-
核心是
yeild函数

-
TCB线程控制块和栈相互配合

-
两个线程一个栈,就会乱
-
线程切换,首先将栈切换回去
-
TCB全局的数据结构
-
esp实际就是寄存器,TCB的元素

-
两个TCB,两个栈,切换的PC在栈中

-
用户级线程也可以实现线程的切换,都用用户控制
-
核心级线程
-
当核心级线程切换时,用户级线程内核不可见,看不到用户级线程,所以用户级线程都不会执行

-
核心级线程并发性更好

L11 内核级线程
-
Kernel Threads
-
切换指令流+切换资源(映射表)--->切换进程;进程都在内核进行
-
MMC实际就是内存映射表,多核公有MMC;实际就是多线程
-
多核处理需要核心级线程才能发挥价值
-
每个线程分配一个CPU核
-
区别并发(两个程序交替执行)和并行(多线程在多核上同时处理)

-
两套栈是核心级线程的关键(内核栈和用户栈)
-
只有中断(调用硬件)才能进入内核栈
-
一套栈的样子!

-
内核线程switch_to的五段论

L12 核心级线程实现实例
- 核心级线程的两套栈,核心是内核栈

- 不仅栈要切换,PC也要切换
- 内核线程switch_to的五段论

- 切换五段论也就核心的几句话
INT,sys_fork->schedule->switch_to,ret_from_sys_call - TSS ? 初始化

copy_process的细节,get_free_page的到空闲页内存,mem_map每页的大小4k,malloc是用户态内存申请- 创建的进程,在内核栈中分开的,在用户栈中共用栈

eax=0进行子进程,exa!=0进行父进程

L13 操作系统的结构
Linux Kernel Source Tree- 研究和实践复杂系统的能力
- CPU取址执行
-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
fork()就是系统调用,int 0x80- 先创建两个子进程,形成就绪队列;然后父进程阻塞,调用
schdule,运行子进程,完成后调度schedule -- swtich to next下一个就绪队列的子进程。切换就是改变PC地址,时钟中断进行A,B切换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