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Redis线程模型
理解Redis线程模型
一、认识Redis 与 2024 年生态
- Redis 是什么?
-
全称 Remote Dictionary Server,高性能 Key-Value 数据库,支持复杂数据类型(远超简单 K-V 存储)。
-
核心特点:数据存于内存(高性能)+ 持久化到硬盘(安全性),可作为缓存(Cache)、数据库(Database)、向量搜索(Vector Search)使用。
- 2024 年 Redis 生态
- 产品体系:Redis Cloud(云服务)、Redis Enterprise(企业级收费版)、Redis Insight(官方图形化客户端)、Redis OSS(开源基础版)、Redis Stack(基于 OSS 的扩展技术栈,含高级功能)。
二、Redis 线程模型(核心)
- 整体模型:客户端多线程(维护 Socket 连接),服务端核心单线程(处理指令)。
Redis的网络IO和键值对的读写都是由主线程负责的(单线程),而客户端连接、数据持久化(aof/rdb)等都是由单独的子线程异步执行
- 版本差异
-
Redis 4.x 及之前:纯单线程。
-
Redis 5.x 及之后(6.x/7.x):核心指令仍单线程,但耗时操作(如 RDB/AOF 持久化、unlink 异步删除、集群同步)由额外线程处理(例:FLUSHALL [ASYNC]支持异步)。
- 单线程核心原因
-
CPU 通常不是瓶颈(瓶颈为内存和网络)。
-
减少线程上下文切换开销,避免资源竞争,简化复杂度。
三、Redis 指令原子性保证机制
| 机制 | 特点与使用场景 | 注意事项 |
|---|---|---|
| 复合指令 | 单指令完成多操作(如MSET、SETNX、SETEX),天然原子性。 | 适用于简单批量操作。 |
| 事务(MULTI/EXEC) | 批量指令排队,EXEC时一次性执行,中间不被其他指令插入。 | - 不支持回滚:错误指令不影响其他指令执行;- WATCH机制:监听 key,若修改则事务取消;- DISCARD放弃事务。 |
| Pipeline | 客户端批量打包指令发送,减少网络往返时间(RTT),提升效率。 | 非原子性,可能被其他指令 “插队”;不建议打包过多指令(避免客户端阻塞和服务端内存占用过高)。 |
| Lua 脚本 | 用 Lua 语言编写自定义逻辑,在服务端原子性执行(单线程特性保证)。 | - 避免死循环 / 耗时操作(默认超时 5 秒,超时返回BUSY错误);- 7.x 支持EVAL_RO执行只读脚本(可在备份节点运行,减轻主节点压力);- 热点脚本可缓存到服务端。 |
| Redis Function(7.x+) | 预定义函数加载到服务端,可被客户端直接调用,支持函数嵌套复用(优于 Lua 脚本的不可复用)。 | - 集群中需手动在各节点加载;- 不建议过多 / 过大函数(占用服务端缓存)。 |
- Lua 脚本是企业级场景首选(支持复杂逻辑 + 原子性),其他机制按需选择。
- https://wiki.luatos.com/index.html 这个网站可以学习lua,以及在线执行lua脚本验证语法
事务(MULTI/EXEC)
127.0.0.1:6379> MULTI
OK
127.0.0.1:6379(TX)> get k1
QUEUED
127.0.0.1:6379(TX)> INCR k1
QUEUED
127.0.0.1:6379(TX)> get k1
QUEUED
127.0.0.1:6379(TX)> EXEC
1) "1"
2) (integer) 2
3) "2"
通过MULTI命令开启一个事务,指令进入排队中(此时命令还未执行),直到EXEC一次性执行所以命令并结束事务,事务中的指令执行无法被插队。
通过watch可以监听指定的key,如果在事务开启期间key被其他客户端修改过,则取消事务的执行。
通过管道Pipe批量执行指令
事先在一个文本中定义好一系列的指令,批量执行
[root@192 ~]# cat cmd.txt | redis-cli -a 1234 --pipe
Warning: Using a password with '-a' or '-u' option on the command line interface may not be safe.
All data transferred. Waiting for the last reply...
Last reply received from server.
errors: 0, replies: 4
不具备原子性,只是批量执行减少网络IO
Lua脚本
lua语言最大的特点是他的线程模型是单线程的模式,通过执行lua脚本同样可以实现指令集的原子执行。
127.0.0.1:6379> help eval
EVAL script numkeys [key [key ...]] [arg [arg ...]]
summary: Executes a server-side Lua script.
since: 2.6.0
group: scripting
-
script参数是⼀段Lua脚本程序。
-
numkeys参数⽤于指定键名参数的个数。
-
键名参数 key [key ...] 表示在脚本中所⽤到的那些Redis键(key)。
-
那些不是键名参数的附加参数 arg [arg ...] ,可以在Lua中通过全局变量ARGV数组访问, 访问的形式和KEYS变量类似( ARGV[1] 、 ARGV[2]
,诸如此类)。
在lua脚本中,可以使⽤redis.call函数来调⽤Redis的命令
127.0.0.1:6379> eval "local initcount = redis.call('get', KEYS[1])
local a = tonumber(initcount) local b = tonumber(ARGV[1]) if a >= b
then redis.call('set', KEYS[1], a) return 1 end redis.call('set',KEYS[1], b) return 0 " 1 "stock_1" 10
Redis Function
Redis允许我们将一些功能封装为函数,并加载到内存中。这样在lua脚本中就方便很多。
如下定义一个脚本文件mylib.lua
#!lua name=mylib //指定函数的命名空间
local function my_hset(keys, args)
local hash = keys[1]
local time = redis.call('TIME')[1]
return redis.call('HSET',hash, '_last_modified_', time, unpack(args))
end
redis.register_function('my_hset', my_hset)
将这个函数加载到Redis中:cat mylib.lua | redis-cli -a 1234 -x FUNCTION LOAD REPLACE
四、Bigkey 问题
-
定义:占用大量空间的 key(如含 200W 元素的 list、大字符串)。
-
风险:单线程处理时易阻塞服务(耗时操作阻塞后续指令)。
-
检测工具:客户端指令参数--bigkeys(找元素多的 key)、--memkeys(找占用内存大的 key)。
五、核心总结
-
Redis 以 “服务端核心单线程” 为基础,兼顾多线程处理非核心操作,平衡性能与复杂度。
-
原子性机制需根据场景选择,Lua 脚本是复杂逻辑的首选。
-
避免 Bigkey,防止单线程阻塞,影响整体性能。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