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园logo
  • 会员
  • 众包
  • 新闻
  • 博问
  • 闪存
  • 赞助商
  • HarmonyOS
  • Chat2DB
    • 搜索
      所有博客
    • 搜索
      当前博客
  • 写随笔 我的博客 短消息 简洁模式
    用户头像
    我的博客 我的园子 账号设置 会员中心 简洁模式 ...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Chen子
博客园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管理    订阅  订阅

问题清单

问题清单之 中国慕课软件工程中我的疑惑
问题来源 软件工程慕课视频链接
清单目标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
Q1、软件设计出来后怎样满足以后客户的新需求?这些新需求怎样用接口实现?
A1:迭代
A2:
方法一. 定义一个新的接口,扩展原来的接口,并且在里面定义我们需要的新的方法,这样原来的系统使用新的接口也仍然是支持的
方法二: 定义一个新的接口B,使之扩展接口A:
方法二的接口B因为扩展了接口A,接口之间存在依赖关系,所以使用方法一会更利于接口的维护。
Q2、怎样预测一款软件的开发成本呢?
A:
1. 最简单和直接的一个方法是工作分解(WBS),把开发这个模块的所有工作列出来,从需求理解到最终的上线维护,然后分解每个项目直到每个项目很容易估计工作量(在1到2个星期左右),这样把所有的工作量家起来乘以每种工作量的人工单价,(注
意一般来说每种工作的工作量的单价是不同的,比如架构设计的工作单价和编程的单价是不同的)就得到总的价格。
2.估算项目规模(比如功能点,页面数或代码行),利用历史的生产率数据计算总价。
一些估算的基本原则:
1. 采用多种估算方法,综合出估算
2. 单点估算一般是不准的,可以给出一个区间
3. 保留估算的历史数据,这样在以后的估算中就会越来越一致
4. 关于工作分解和估算可以参考PMBOK,软件的估算也有很多相关的书可以参考,比如Barry Boehm的书。

Q3、windows vista版本延迟发布,很大一部分时间花费在沟通方面,怎样提高团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A:
1、计划会议,计划会议标志着开始,所有利益相关成员都需要参加,目的是和利益相关人的沟通,来确定系统的业务与愿景。另外可通过分析、评估已有的产品清单或者功能,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举行例行会议、评审会议、回顾会议
2、自我管理,团队成员通过自我管理朝着产品的研发进展方向规划自己的计划、日计划,并主动完成工作。
个体和团队的协作与沟通,强调快速反馈与及时响应。只有频繁的沟通,才能就业务需求达成整个团队的共识。团队良好的协作,才能有助于大家建立统一的语言,实现统一目标。

二、
Q1、将稳定和易变的代码科学的分离方便以后的维护,那么以后维护可以马上分辨出来吗?
A:代码分离时是按:1、参数类;2、配置项。这两个标准来分开的,可以。

Q2、pycharm学生免费申请版我们学校的学生可以申请吗?
A:目前我的学校没有申请渠道。但本校师生也有申请成功的案例。

三、
Q1、mock方法通过接口来引用对象,模拟引用对象的行为,那么被模拟的这个对象,要怎样处理才能不干扰测试结果呢?(被模拟对象:原本存在的classB对象)

Q2、3-1单元测试思考题:微信抢票应用,应如何重构程序,其具体答案老师可以讲解吗?

四、
Q1、在邹欣经理的《微软解决方案的框架》课程二中,提到了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的可用的产品),这是运用了迭代开发吗?
A:迭代式开发也被称作迭代增量式开发或迭代进化式开发,是一种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相反的软件开发过程,在迭代式开发方法中,整个开发工作被组织为一系列的短小的、固定长度(如3周)的小项目,被称为一系列的迭代。每一次迭代都包括了定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采用这种方法,开发工作可以在需求被完整地确定之前启动,并在一次迭代中完成系统的一部分功能或业务逻辑的开发工作。再通过客户的反馈来细化需求,并开始新一轮的迭代。最小可用的产品如果以后进行开发可以迭代。

Q2、如果是,它的另外一个极端MBP:Maximum Beautiful Product (大型的完美产品)邹欣老师给出了极大评价,认为想要赢得市场需要用到MBP,那是不是迭代开发的产品就无法有效快速的赢得市场呢?有的话那能举例吗?
A:MBP开发出确实比MVP产品更加能赢得市场,但前者开发时也需要大量时间。也并不一定能快速赢得市场。

Q3、到底什么时候用MVP什么时候用MBP来制造产品开发才能Build to Win?
暂未解

posted @ 2020-03-13 15:20  Chen子  阅读(177)  评论(0)    收藏  举报
刷新页面返回顶部
博客园  ©  2004-2025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ICP备20210404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