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读后感1

  寒假在家按主任要求读了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一本书,对于软件工程又有了新的认识

  寒假在家也经常被亲戚朋友问:“你学的什么专业啊?”“软件工程是不是都会写软件,你会写一个什么什么的软件啊?”这种话,每遇到这种问题也只好笑笑而过,在这个问题当中就隐藏着两个个普通人对软件工程的误区,软件中团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软件与程序之间的区别。从构建之法目录来看,只有第2章和第3章是在讲个人的一些发展和成长的一些方面,其余的章节都在讲两人以上团队当中我们应该做什么或者说怎样以个人软件工程师的身份为团队去做出贡献,对于这个问题当中有两个变量:一个是个人,一个是团队。千人千面,软件工程师也是如此,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开发技巧编程经验乃至于性格都不一样,你有你的代码风格,我有我的编程规范,那么对于多人同时开发一个软件来说,每个人可能负责不同的功能部分,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最后组成的程序就好像一个房间同时结合了中式风格,田园风格,美式风格和北欧风格,那么想必然没有人愿意入住这样的一个房间。对于程序来说更是如此,一个程序除了开发之外最多的是维护,如果代码歪七扭八,团队之间毫无配合,那么程序开发必然是一件难事,但如果恰好相反每个人遵守着相同的代码规范,团队之间相互理解配合,那么无论是在开发时的调试阶段和运营时的维护阶段,都会使相应的调试时间成本大大减少。所以说如果一个人编程水平高超,掌握所有算法,但是不会团队协作,想必不能称之为软件工程师,相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在工作时,团队可能更愿意录用一个愿意合作的编程小白。

posted @ 2024-04-11 16:10  起名字真难_qmz  阅读(1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