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磁盘分区(一)

首先,提醒下自己,在linux中,每个设备都被当成一个文件夹来对待。并且所有的硬件设备文件都在/dev这个目录中,所以你会经常看到/dev/hda,/dev/fd0等的文件名。

一、1.IDE:由于一个IDE扁平电缆可以连接两个IDE设备,通常主机又都会提供两个IDE接口,因此最多可以接到4个IDE设备。

   IDEjumper                    master(主设备)             slave(从设备)

   IDE1(primary)                      /dev/hda                         /dev/hdb

   IDE2(secondary)                    /dev/hdc                         /dev/hdd  

   2.SATA:由于SATA/USB/SCSI等磁盘接口都是使用SCSI模块来驱动的,因此文件名为/dev/sd[a-p]的格式。SATA/USB接口的磁盘没有一定的顺序,这个时候要根据linux内核检测到磁盘的顺序了。

 例:PC机上有两个STAT磁盘以及一个USB磁盘,而主板上有6个STAT的插槽。这两个SATA磁盘分别安插在主板上的SATA1和SATA2插槽上,问他们的文件名是什么?

    SATA1插槽上的文件名:/dev/sda

    SATA5插槽上的文件名:/dev/sdb

    USB磁盘(开机完成后才被系统识别):/dev/sdc

二、磁盘:盘片、机械手臂、磁头、主轴马达

盘片:扇区sector(512byte)、柱面cylinder

磁盘的第一个扇区记录了两个重要的信息:主引导分区(Master Boot Record)--可以安装引导加载程序的地方,有446byte;分区表(partition)--记录整块硬盘分区的状态,有64byte。

三、磁盘分区表

柱面是文件系统的最小单位,也就是分区的最小单位。在分区表所在的64byte中,总共分为四组记录区,每组记录区记录了该区段的启示与结束柱面的号码。

注意:1.其实所谓分区只是对分区表进行设置而已。

      2.硬盘的默认分区表只能写4组分区信息。

      3.分区成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

      4.分区的最小单位是柱面。

      5.分区原因:数据安全性和系统性能的考虑。

      6.扩展分区的目的是使用额外的扇区来记录分区信息,扩展分区本身并不能被拿来格式化。

逻辑分区:扩展分区继续切出来的分区,其设备名称号码由5号开始。

  注意:1.主分区与逻辑分区最多可以有4个。--硬盘限制

        2.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一个。--操作系统限制

        3.逻辑分区由扩展分区持续切割出来的分区。

        4.能被格式化的是主分区和逻辑分区,扩展分区不能被格式化。

        5.逻辑分区数量有操作系统定,linux中,IDE硬盘最多59个逻辑分区(5到63号)、SATA硬盘11个

          逻辑分区(5到15号)。

        6.如果扩展分区被破坏所有的逻辑分区将会被删除。

打字真累,未完待续。。。。。。

posted @ 2011-06-06 11:10  csqlwy  阅读(58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