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1234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为什么要有操作系统

现代计算机系统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主存,磁盘,打印机,键盘,鼠标显示器,网络接口以及各种其他输入输出设备组成的复杂系统,每位程序员不可能掌握所有系统实现的细节,并且管理优化这些部件是一件挑战性极强的工作。所以,我们需要为计算机安装一层软件,成为操作系统,任务就是用户程序提供一个简单清晰的计算机模型,并管理以上所有设备。所以,操作系统是一个用来协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程序,它位于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

操作系统的历史

2.1 真空管与穿孔卡片(无操作系统)

万能程序员们将对应于程序和数据的已穿孔的纸带(或卡片)装入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机内存,接着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针对数据运行;计算完毕,打印机输出计算结果;用户取走结果并卸下纸带(或卡片)后,才让下一个用户上机。

注意点:
1 程序员需要在墙上的计时表上预约时间
2 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程序在内存中被CPU调用运行(串行的)

优点:程序员在申请的时间段内独享整个资源,即时的调试自己的程序,如果有bug可以当场处理,
缺点:这对于计算机提供商来说是一种浪费(你买一台电脑4000块,那 一年中你用365比只用1天,肯定是省成本的,物尽其用)

2.2 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

一代计算机的问题:

人机交互太多了(输入—>计算—>输出 输入—>计算—>输出 输入—>计算—>输出 )
解决办法:
把一堆人的输入攒成一大波输入,然后顺序计算(这是有问题的,但是第二代计算没有解决)再把计算结果攒成一大波输出,这就是批处理系统

操作系统前身:
在收集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批量作业之后,这些卡片被读入磁带,然后磁带被送到机房里并装到磁带上。然后磁带被送到机房里并装到磁带机上。随后,操作员装入一个特殊的程序(此乃现代操作系统的前身),它负责从磁带上读入第一个作业(job,一个或一组程序)并运行,其输出写到第二个磁带上,而且不打印。每个作业结束后,操作系统自动的从磁带上读入下一个作业并且运行。当一整批的作业全部结束后,操作员去下输入和输出磁带,讲输入磁带换成下一批作业,并且把输出磁带拿到一台1041机器上进行脱机(不与主计算机联机)打印

优点:批处理
缺点: 1 图的中间还有俩小人 2 仍然是顺序计算

2.3 集成电路芯片和多道程序设计

针对二代计算机的两个主要问题

开发出SPOOLING技术:
卡片被拿到机房后能够很快的将作业从卡片读入磁盘,于是任何时刻当一个作业结束时,操作系统就能将一个作业从磁带读出,装进空出的内存区域运行,当采用了这种技术后,就不在需要IBM1401机了,也不必将磁带搬来搬去了(中间俩小人失业了),强化了操作系统的功能

开发多道程序设计,用于解决顺序执行的问题:

在7094机上(程序运行的机器),若当前作业因等待磁带或等待其他IO操作而暂停,CPU就处于休闲状态直至IO操作完成,对于CPU密集的科学计算,IO操作少,浪费时间不明显,对于商业数据处理,IO等待能到达80%~90%,所以必须解决CPU浪费的现象。
解决方案:将内存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存放不同的作业,如图1-5所示。当一个作业等待IO完成时,另一个作业可以使用CPU,内存中放足够的作业,则CPU的利用率能接近100%

此时的第三代计算机适合大型科学计算和繁忙的商务数据处理,但,本质上其仍是一个批处理系统。虽然解决了诸如以上问题,但多个作业必须在全部运行结束后,才能得到结果,从一个作业的提交到运算结果取回往往长达数小时。想象一个场景:A君 B君 C君 三个程序员同时在调试程序,一旦A君写错一个逗号,那么可能需要半天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为B君C君的结果也同时运算出来了。时间必然要长。一言以蔽之:大家一起存作业,大家一起去数据(磁带)。许多程序员怀念第一代独享的计算机,可以即时调试自己的程序。为了满足程序员们很快可以得到响应,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多个联机终端+多道技术

20个客户端同时加载到内存,有17在思考,3个在运行,cpu就采用多道的方式处理内存中的这3个程序,由于客户提交的一般都是简短的指令而且很少有耗时长的,所以计算机能够为许多用户提供快速的交互式服务,所有的用户都以为自己独享了计算机资源

2.4 个人计算机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每平方厘米的硅片芯片上可以集成数千个晶体管,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就此到来。

内核态与用户台

在程序状态字(Program Status Word, PSW)寄存器中有一个二进制位控制CPU的两种工作模式(内核态和用户态)。在内核态运行时,CPU可以执行指令集中的每一条指令,操作系统在内核态下运行,从而可以访问整个硬件。用户程序在用户态下运行,仅允许执行整个指令集中的一个子集。一般而言,在用户态中有关I/O和内存保护的所有指令都是禁止的。为了从操作系统中获得服务,用户程序使用系统调用(system call)陷入内核,TRAP(陷阱)指令把用户态切换成内核态,并启用OS,当有关工作完成之后,在系统调用后面的指令把控制权返回给用户程序。

 

参考:http://blog.csdn.net/debugingstudy/article/details/12668389

 

posted on 2020-03-27 13:49  梦一水知音~  阅读(31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