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工程师电路设计必须牢记的九大要点分析

  1. 电源是系统的血脉,要舍得成本,这对产品的稳定性和通过各种认证是非常有好处的。
  1. 尽量采用∏型滤波,增加10uH电感,每个芯片电源管脚要接104旁路电容;
  2. 采用压敏电阻或瞬态二极管,抑制浪涌;
  3. 模电和数电地分开,大电流和小电流地回路分开,采用磁珠或零欧电阻隔开;
  4. 设计要留有余量,避免电源芯片过热,攻耗达到额定值的50%要用散热片。
  1. 输入IO记得要上拉;输出IO记得核算驱动能力;

  2. 不要在运放输出直接并接电容
    在直流信号放大电路中,有时候为了降低噪声,直接在运放输出并接去耦电容。虽然放大的是直流信号,但是这样做是很不安全的。当有一个阶跃信号输入或者上电瞬间,运放输出电流会比较大,而且电容会改变环路的相位特性,导致电路自激振荡,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正确的去耦电容应该要组成RC电路,就是在运放的输出端先串入一个电阻,然后再并接去耦电容。这样做可以大大削减运放输出瞬间电流,也不会影响环路的相位特性,可以避免振荡。

  3. 高速IO,布线过长采用33殴电阻抑制反射;接收端差分线对间的匹配电阻通常会加, 其值应等于差分阻抗的值。这样信号质量会好些。

  4. 各芯片之间电平匹配;各个 PCB 板子相互连接之间的信号或电源在动作时,例如 A 板子有电源或信号送到 B 板子,一定会有等量的电流从地层流回到 A 板子 (此为 Kirchoff current law)。这地层上的电流会找阻抗最小的地方流回去。所以,在各个不管是电源或信号相互连接的接口处,分配给地层的管脚数不能太少,以降低阻抗,这样可以降低地层上的噪声。另外,也可以分析整个电流环路,尤其是电流较大的部分,调整地层或地线的接法,来控制电流的走法(例如,在某处制造低阻抗,让大部分的电流从这个地方走),降低对其它较敏感信号的影响。

  5. 开关器件是否需要避免晶体管开关时的过冲特性;

  6. 单板有可测试电路,能独立完成功能测试;

  7. 在电路板中添加测试点。原则上测试点越小越好(当然还要满足测试机具的要求)分支越短越好。要有重要信号测试点和接地点;

  8. 避免高频干扰,避免高频干扰的基本思路是尽量降低高频信号电磁场的干扰,也就是所谓的串扰(Crosstalk)。可用拉大高速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距离,或加 ground guard/shunt traces 在模拟信号旁边。还要注意数字地对模拟地的噪声干扰。

如果每次的原理图PCB设计,都能仔细的核对上面十点,将会提高产品设计的成功率,减少更改次数,缩短设计周期。

posted @ 2024-04-05 10:15  启芯硬件  阅读(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