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

Posted on 2022-01-27 16:42  青阳心  阅读(21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深度工作

工作的不同

深度工作 Deep Work

  • 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肤浅工作 Shallow Work

  • 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两者的区别

  • 一个需要高度专注、一个可以允许不专注被打扰
  • 一个能够创造新价值、一个难以创造新价值
  • 一个难以复制、一个容易复制

大脑的障碍

  • 浮浅工作本身是简单而不费脑子的,选择做这些事是大脑的本能
  • 选择深度工作,创造力和挑战性,往往不是大脑愿意主动选择的事情,需要我们抵抗惰性和优化。

如何深度工作

工作要深入

  • 4种参考范例

    • 禁欲主义哲学

      • 杜绝欲望和诱惑,让自己尽量与世隔绝,独处工作,这是一种比较极端且需要高度集中的方式
    • 双峰哲学

      • 即每年固定安排几个月“闭关”,这几个月期间就像禁欲主义哲学那样工作;闭关结束后再回归日常工作节奏和生活
    • 节奏哲学

      • 每天固定安排几段时间进行深度工作,其余时间段用于完成浮浅工作和休息娱乐
    • 新闻记者哲学

      • 像新闻记者那样,随时随地有了灵感时,就立刻调整状态开始进行深度工作
  • PM工作适合的节奏

    • 节奏哲学

      我们还需要给自己安排一定的用于安逸放松的时间,也就是小时候家长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玩的时候好好玩,学的时候好好学。

      经研究,普通人每天深度工作的时间在1-2小时,非常优秀的人可以达到4小时,几乎没有人可以超过4小时。这也就说明了深度工作所需要消耗的注意力极高,而每人每天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因此,当我们脱离深度工作状态时,就需要通过尽情的放松和休闲来进行充电,补充能量和精力,以便更好地投入下一次深度工作。

拥抱无聊

这一段写得很好。
在这个有如此多可供消遣娱乐的渠道的时代,我们已经很难感受到无聊这种状态了。

我们在寻找各种各样的方式,让我们避免感到无聊、避免被别人觉得无聊。但是无聊,真的是一种没有任何价值的状态吗?

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我之前是很不喜欢跑步的,跑步多“无聊”啊,视觉、听觉、味觉都无法得到刺激,就是单纯地身体在不断消耗体力,看起来就是一件难以让人感觉有趣的事情。但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喜欢跑步呢?

我问了身边一个喜欢跑步的朋友,他说跑步虽然是一圈一圈地沿着操场不断重复,但是却可以借这个机会去思考、去消化自己的情绪,也可以放下手机去看看操场上形形色色的人、去看看天空的星星和路边的树林。对他而言,这就是一种难得的独处和享受无聊的机会。

当时还不怎么能理解到这一点,但是当自己真正开始跑步了之后,才发现跑步真的是一种表面无聊、但却能让你收获颇丰的事情。当自己内心感到压力、焦虑时,跑步能帮助我短暂地忘却表面的情绪,更为理性地去思考如何去处理这些压力和焦虑的来源,做好一个初步的应对计划。通过这样一个和自己对话独处的过程,在不经意期间,就解决了很多当时被情绪包围难以脱身的事情。

此外,笔者在很早之前就了解过冥想这件事,也尝试过keep上的冥想课程,真的很难。当我们闭上双眼静坐,思绪会无限蔓延开来,我们会想到这样那样有趣的事情、这样那样令我们焦虑担心的事情,很难将注意力集中于一点。

但是持续的冥想练习,确实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和更具逻辑性的思考。因为不善于深入和专注思考的人,往往在想到1、2层逻辑之后,便难以集中注意力继续剖析,而善于专注的人,能够在2层思考之后,还能继续保持对当前问题的专注,不被其他诱惑和想法打断,这样也便有机会想出多于常人的更多一层逻辑。

在未来新的一年,我最大的想法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每周固定花一部分时间去坚持做一些“无聊”的事情,因为有趣的事情大多来源于被输入,而无聊的事情就需要自己集中精力去输出才能找寻到一些意义。

远离社交媒体

摒弃浮浅

  • 几个参考方法

    • 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
    • 5点半前结束工作
    • 提升浮浅工作的效率
  • 浮浅工作也很重要,请务必重视他们

  • 请高质高效的完成浮浅工作,但掌握精力时间,记住82原则

82原则

  • 这里不得不提82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