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故事与敏捷方法》阅读笔记02
我之前在参与巡养修检管理子系统的开发时,对于用户故事的处理较为粗放。在面对 “社团活动报名与管理” 这样复杂的功能需求时,我没有进行细致的拆分,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任务交给开发团队。我认为只要明确了最终目标,团队就能够自行完成相关功能的开发。在迭代规划方面,我只是简单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安排任务,没有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实际能力和工作量。例如,在一次迭代中,我同时安排了巡检工单、保养工单和报修等多个复杂功能的开发,导致团队在执行过程中手忙脚乱,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用户故事与敏捷方法》指出了我这种做法的不足之处。大型用户故事如果不进行合理拆分,会导致开发难度增大,团队难以在一个迭代周期内完成,也不利于及时获取用户反馈。书中强调,用户故事应满足 INVEST 原则中的小规模要求,可从功能、操作步骤、数据处理等维度进行拆分。例如,对于 “社团活动报名与管理” 这个复杂故事,可以拆分为 “活动信息发布”“报名表单创建”“报名信息收集”“活动审核” 等多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相对独立且易于实现。
计划扑克这种估算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个人主观偏差,团队成员通过出牌投票给出故事相对大小,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同时,参考历史数据也能帮助团队更精准地预估新故事的开发时长。在制定验收标准时,应与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确保开发成果符合用户预期。对于社团管理系统,验收标准可以包括 “活动信息能够准确发布”“报名流程简洁明了”“统计数据准确可靠” 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自己在用户故事处理和敏捷开发实践中的不足,并明确了改进方向。在未来的项目中,我会更加注重用户故事的拆分,确保每个故事都满足小规模、可测试等要求;在迭代规划时,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能力和工作量,合理安排任务;采用计划扑克和历史数据对比等方式进行工作量估算,提高估算的准确性;与利益相关者充分沟通,制定明确的验收标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故事优先级。通过这些改进,我相信能够提高项目的开发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