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界的“黑话”

计划


对话
A:你们项目组芯片什么时间TO?
B:年底。
A: MPW?
B: 直接FULL MASK。
A:有钱。
B:芯片面积太大,占了6个SEAT,况且年底没有合适时间点的shuttle。老大们就直接定了FULL MASK。
A:牛X!

TAPEOUT (TO):流片,指提交最终GDSII文件给Foundry工厂做加工。
MPW:多项目晶圆,将多个使用相同工艺的集成电路设计放在同一晶圆片上流片,制造完成后,每个设计可以得到数十片芯片样品。

FULL MASK:“全掩膜”的意思,即制造流程中的全部掩膜都为某个设计服务。

Shuttle:就是MPW的时间,MPW的时间就是固定的,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有一次,有个很形象的翻译:班车,到点就走。

SEAT:一个MPW的最小面积,就类似“班车”的座位,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座位。

简单来说,MPW就是和别的厂家共享一张掩模版,而FULL MASK则是独享一张掩膜版。

如果芯片风险比较高,则可以先做MPW,测试没有问题,再做FULL MASK。

主要的原因就是MASK(掩膜),比较贵,例如40nm的MASK大约在500万左右,而28nm的MASK大约在1000万左右,14nm的MASK大约在2500万左右。不同厂家有差异,这里只是说明MASK的成本比较高。

如果芯片失败,则MASK的钱就打水漂了。所以先做一次MPW也是分散风险的方法。

而MPW的问题就是,这个是按照面积来收钱的,例如在40nm的3mm*4mm 大约50万人民币等等。

这个叫做SEAT。一个SEAT就是3mm*4mm。

如果超过这个面积,就要额外收费。所以大芯片,是不合适做MPW的,如果是120mm2那需要10个SEAT,那么和整个MASK费用就一样了。

这种情况做MPW就不合适了,所以从成本上来说是综合考量的一件事情。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11101A0BCNT00

posted @ 2022-09-14 11:12  森是林上木  阅读(65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