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虚火
        早在先秦,中国便有了“中华”“华夏”与“夷狄”之分,算的上是较早的民族观念了。但是这种民族的划分更多的是文化层面上的,而非种族角度。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对种族杂交、民族融合并没有其他民族那样大的抵触与反感,反而,甚至抱有一种乐观,欢迎的态度(看看从“大同书”到中学历史课本上对“民族融合”的鼓吹)。笔者认为这正是自身文化强势乐观的一种表现。
记得有人提过,蒙族与满族虽然作为异族征服、统治了中国,但究其实质,仍是这些异族被泱泱华夏的文明所征服,其统治方法,统治制度与先前的汉族王朝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也就堂而皇之的成为了“正统”“正朔”中的一员。明朝的建立,作为一次反对蒙古人统治的民族革命,在立国后却也官修《元史》,民国初修《清史稿》,分别将元清也列为了中华正统中的一员。这样,对异族的统治都能忍受容忍的汉人(元朝1280-1367,清朝1644-1911)虽然儒家经典极其强调华夷之辨,“蛮夷之有君,不如华夏之无也”,但对这些已经接受中华文化,并保证了其传续的异族统治者便又是另外的一种态度了。
但如果说,蒙满两族能够成功地入主中原是得益于中华文化对于“蛮夷”的相对优势,以使蒙满两族入侵者服服帖帖的以中华为师。那么,日本侵略者的失败是否也有中华文化的相对弱势,不足以说服日本鬼子以华为师,这样一个也许微不足道的原因。
相对于蒙满两族的,是汉民族;相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是中华民族。不晓得“民族”的“科学”定义到底是甚么,但我想,至少应该包括种族与文化两方面的条件。而中华民族,人种庞杂,与其说是“种族共同体”,更像是一个 “文化共同体”。
近日来反日,或者说抗日情绪十分高昂,“罗刚事件”“西北大学事件”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反日高潮。国内的各大论坛上,“日本猪”“倭猪”的叫骂声连绵不绝,简直响彻云霄。甚至,连“抵制日货”这种极其不合时宜的口号都被人(且不论其居心)从箱子底翻腾了出来,涂上点糨子,粘上了墙。姑且不论这些情绪是否能得到统治者的同情,是否能影响中国的发展轨迹,单单作为大众思潮,也是应该被认真分析的。
为什么在抗战结束五十多年的今天,只是从宣传品中了解那段历史的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中国公民还会有如此强烈的反日情绪?当然,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是相当大的原因。日本从未真正的忏悔、日本右翼势力的强大、日本当权者对靖国破庙的朝拜,等等,的确无法让任何炎黄子孙平静。但我们自身、内部就没有什么原因吗?
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我们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不是什么简单的“迷失”或是什么“弱化”,而是完完全全的,自我的,集体的,民族文化的虚无才造就了目前这种民族情绪的高涨。想一想,我们现如今的民族文化是什么?有什么?是见面问一句“吃了吗?”,是荒山上的一座小庙,是卖票的文物展览,是如同集市的“文化”景点,是奢华的丧庆活动,是著名学者的著名论文,还是吵闹伤神的传统节日。
在失败的五四与伟大的苏化、西化、现代化后,我们还有什么民族文化?!
一个历史上素来忽略“种”的民族,世界上的一个弱势共同体,而今在现代化的前前后后丧失殆尽了祖先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还有什么?还有何面目忝列民族之列?他怎能不着急,他怎能不上火?所以,笔者以为,民族文化一天得不到重建(谈不上什么发达或是“复兴”),这种反日情绪便一天不会平息。即现在这种高涨的民族情绪正是我们自身致命缺点所造就的,即使日本人做出了我们想要的全部、甚至更多的赔偿与姿态,以至于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再去反日了。那么,也会有“反美”“反俄”“反印”等等。(说实在的,日本这个靶子实在不错,他万一真软了,还不知道是福是祸呢,对中国)。
民族虚火,空空的,只有一个关于民族的意识或是记忆罢了。
一场虚火。
记得有人提过,蒙族与满族虽然作为异族征服、统治了中国,但究其实质,仍是这些异族被泱泱华夏的文明所征服,其统治方法,统治制度与先前的汉族王朝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也就堂而皇之的成为了“正统”“正朔”中的一员。明朝的建立,作为一次反对蒙古人统治的民族革命,在立国后却也官修《元史》,民国初修《清史稿》,分别将元清也列为了中华正统中的一员。这样,对异族的统治都能忍受容忍的汉人(元朝1280-1367,清朝1644-1911)虽然儒家经典极其强调华夷之辨,“蛮夷之有君,不如华夏之无也”,但对这些已经接受中华文化,并保证了其传续的异族统治者便又是另外的一种态度了。
但如果说,蒙满两族能够成功地入主中原是得益于中华文化对于“蛮夷”的相对优势,以使蒙满两族入侵者服服帖帖的以中华为师。那么,日本侵略者的失败是否也有中华文化的相对弱势,不足以说服日本鬼子以华为师,这样一个也许微不足道的原因。
相对于蒙满两族的,是汉民族;相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是中华民族。不晓得“民族”的“科学”定义到底是甚么,但我想,至少应该包括种族与文化两方面的条件。而中华民族,人种庞杂,与其说是“种族共同体”,更像是一个 “文化共同体”。
近日来反日,或者说抗日情绪十分高昂,“罗刚事件”“西北大学事件”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反日高潮。国内的各大论坛上,“日本猪”“倭猪”的叫骂声连绵不绝,简直响彻云霄。甚至,连“抵制日货”这种极其不合时宜的口号都被人(且不论其居心)从箱子底翻腾了出来,涂上点糨子,粘上了墙。姑且不论这些情绪是否能得到统治者的同情,是否能影响中国的发展轨迹,单单作为大众思潮,也是应该被认真分析的。
为什么在抗战结束五十多年的今天,只是从宣传品中了解那段历史的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中国公民还会有如此强烈的反日情绪?当然,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是相当大的原因。日本从未真正的忏悔、日本右翼势力的强大、日本当权者对靖国破庙的朝拜,等等,的确无法让任何炎黄子孙平静。但我们自身、内部就没有什么原因吗?
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我们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不是什么简单的“迷失”或是什么“弱化”,而是完完全全的,自我的,集体的,民族文化的虚无才造就了目前这种民族情绪的高涨。想一想,我们现如今的民族文化是什么?有什么?是见面问一句“吃了吗?”,是荒山上的一座小庙,是卖票的文物展览,是如同集市的“文化”景点,是奢华的丧庆活动,是著名学者的著名论文,还是吵闹伤神的传统节日。
在失败的五四与伟大的苏化、西化、现代化后,我们还有什么民族文化?!
一个历史上素来忽略“种”的民族,世界上的一个弱势共同体,而今在现代化的前前后后丧失殆尽了祖先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还有什么?还有何面目忝列民族之列?他怎能不着急,他怎能不上火?所以,笔者以为,民族文化一天得不到重建(谈不上什么发达或是“复兴”),这种反日情绪便一天不会平息。即现在这种高涨的民族情绪正是我们自身致命缺点所造就的,即使日本人做出了我们想要的全部、甚至更多的赔偿与姿态,以至于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再去反日了。那么,也会有“反美”“反俄”“反印”等等。(说实在的,日本这个靶子实在不错,他万一真软了,还不知道是福是祸呢,对中国)。
民族虚火,空空的,只有一个关于民族的意识或是记忆罢了。
一场虚火。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